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研究报告 >>  投资环境

2025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白皮书

2025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白皮书

服务方式:文本加电子版:
寄送方式:Email发送或特快专递快递(2-3天送达)
定购电话:0755-28709360、28709260 400-808-7939
24小时服务热线:134 8065 7985
 
 
中文版全价:RMB 26000    英文版全价:USD 5500
立即订购 加入购物车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内容概述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新技术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构建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体系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自2023年9月由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并迅速成为中国经济的热门词汇。它代表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强调了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助力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白皮书》由思瀚产业研究院出品,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根基、实践价值、潜力评估、产业导向及未来展望,为理解与把握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深入解读。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潜能,集中体现在人才优势的快速释放、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政策扶持环境的日趋完善。报告详细解析了新质生产力覆盖的多元行业板块,并列举了一批在各关键区域表现卓越的企业案例,以此为样本,勾勒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和成效。

报告不仅描绘了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还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战略导向和实施路径,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对于中国构建新竞争优势、激活经济新增长点、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白皮书指出,新质生产力将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

1.1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阐释

1.2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

1.3 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架构

1.4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1.5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2.1 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2 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2.3 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

2.4 新质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章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分析

3.1 中国人才红利加速兑现

3.2 中国核心技术自给率提高

3.3 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3.4 中国政策支撑力度加大

第四章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方向

4.1 新质生产力涵盖的行业和领域

4.2 传统产业的技改升级

4.2.1 火电→新型电力系统

4.2.2 燃油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4.2.3 石油石化→氢能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4.3.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4.3.1.1 产业规模

4.3.1.2 布局方向

4.3.1.3 主要企业

4.3.1.4 发展趋势

4.3.2 新能源产业

4.3.2.1 发展规模

4.3.2.2 布局方向

4.3.2.3 结构体系

4.3.2.4 主要企业

4.3.3 新材料产业

4.3.3.1 产业产值

4.3.3.2 布局方向

4.3.3.3 主要企业

4.3.3.4 发展趋势

4.3.4 高端装备产业

4.3.4.1 创新驱动

4.3.4.2 产值规模

4.3.4.3 布局方向

4.3.4.4 主要企业

4.3.5 新能源汽车产业

4.3.5.1 产销数据

4.3.5.2 品牌竞争

4.3.5.3 布局方向

4.3.5.4 主要企业

4.3.6 绿色环保产业

4.3.6.1 营业收入

4.3.6.2 布局方向

4.3.6.3 主要企业

4.3.6.4 发展机遇

4.3.7 民用航空产业

4.3.7.1 经济效益

4.3.7.2 投资规模

4.3.7.3 布局方向

4.3.7.4 主要企业

4.3.8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4.3.8.1 市场规模

4.3.8.2 布局方向

4.3.8.3 主要企业

4.3.8.4 市场机遇

4.4 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

4.4.1 元宇宙产业

4.4.1.1 基本定义

4.4.1.2 发展历程

4.4.1.3 发展现状

4.4.1.4 内容生态

4.4.1.5 终端市场

4.4.1.6 应用状况

4.4.1.7 主要企业

4.4.2 脑机接口产业

4.4.2.1 基本定义

4.4.2.2 政策发布

4.4.2.3 行业现状

4.4.2.4 产业链结构

4.4.2.5 应用分析

4.4.2.6 企业布局

4.4.2.7 发展趋势

4.4.3 量子信息产业

4.4.3.1 基本定义

4.4.3.2 政策支持

4.4.3.3 产业现状

4.4.3.4 量子通信发展

4.4.3.5 量子计算发展

4.4.3.6 企业布局

4.4.4 人形机器人产业

4.4.4.1 基本定义

4.4.4.2 政策发布

4.4.4.3 发展态势

4.4.4.4 市场规模

4.4.4.5 技术突破

4.4.4.6 企业布局

4.4.5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

4.4.5.1 基本定义

4.4.5.2 发展历程

4.4.5.3 备案情况

4.4.5.4 产业链结构

4.4.5.5 应用分析

4.4.5.6 主要企业

4.4.6 生物制造产业

4.4.6.1 基本介绍

4.4.6.2 政策发布

4.4.6.3 发展现状

4.4.6.4 区域布局

4.4.6.5 应用情况

4.4.6.6 主要企业

4.4.7 未来显示产业

4.4.7.1 OLED市场

4.4.7.2 Micro LED市场

4.4.7.3 Mini LED市场

4.4.7.4 VR显示市场

4.4.7.5 QLED市场

4.4.7.6 主要企业

4.4.8 未来网络产业

4.4.8.1 网络数字孪生

4.4.8.2 算力网络市场

4.4.8.3 数据中心网络

4.4.8.4 6G网络市场

4.4.8.5 卫星互联网市场

4.4.8.6 主要企业

4.4.9 新型储能产业

4.4.9.1 装机规模

4.4.9.2 锂电池储能

4.4.9.3 液流电池储能

4.4.9.4 压缩空气储能

4.4.9.5 主要企业

第五章 中国重点区域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汇总

5.1 上海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名单

5.2 北京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名单

5.3 广东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名单

5.4 湖南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名单

5.5 浙江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名单

5.6 江苏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名单

5.7 海南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名单

5.8 其他地区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名单

第六章 我国新质生产力未来发展展望

6.1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6.2 我国新质生产力未来发展方向

6.3 我国新质生产力未来主要发展路径

图表目录图表1 2023-2024年重要会议或事件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

图表2 1994-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中枢调整

图表3 中国进出口情况变化

图表4 中国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

图表5 中国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情况

图表6 新质生产力逻辑关系图

图表7 中国GDP同比增速变化

图表8 中国投资、消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

图表9 2015-2024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图表10 2015-2024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图表11 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

图表12 主要经济体和地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

图表13 单位资本形成额所需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资本形成率

图表14 截至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及研究生毕业生数占比

图表15 中国硕博士毕业生人数及同比增速

图表16 2018-2023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图表17 2025全球创新指数前20名经济体排名

图表18 2020-202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投入强度

图表19 2023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

图表20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图表21 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政策时间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