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发展背景
(1)国际相关情况
国际上,广播电视一直是政府向民众提供信息的重要途径。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因此极其重视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应急广播覆盖率较高。
1985 年,日本建立了灾害紧急警报系统并投入使用;2007 年,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可以快速侦测地震数据,并利用日本的调频广播、数字电视技术等广播手段,通过电台、电视台向公众发布应急广播,群众可以通过专用收音机或电视机收听应急信息。应急广播体系在日本的成熟应用,也从侧面体现出其在灾害应对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在美国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而在英国、意大利、越南、加拿大、土耳其等其他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应急广播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日益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其在国际市场中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2)国内发展情况
在我国,应急广播产业是紧随时代需求的一个新兴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同时亦是平时传递政令、提供广播服务的重要载体和通道。
截至 2021 年 9 月,全国已建成国家应急广播自动适配系统 1 个,建成省级应急广播平台 10 个、市级应急广播平台 70 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 1,048 个,已建成乡(镇)级前端 1.5 万套,村(社区)级前端 16.7 万套,覆盖应急广播终端 3,483 万个,其中覆盖大喇叭系统等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 176 万个,覆盖有线电视机顶盒 2,616 万个,覆盖直播卫星终端 451 万个,覆盖新媒体电视机顶盒 460 万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新目标,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会为推进新阶段应急广播建设指明了战略布局,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各级广电部门按照相关规划和标准,要求加快应急广播平台和终端建设,取得了应急广播建设的显著成就。另外,丰富的广播电视资源为全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应急广播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行业发展趋势
(1)多网融合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拥有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并正在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因此,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无需新建传输覆盖网,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融合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广电双向网、直播卫星等传输方式,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高效发布,为全民提供应急广播的公共服务。
在具体模式上,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推动应急广播与雪亮工程、智慧城市以及新媒体平台等系统的融合,鼓励视频监控与应急广播功能深度融合的“视播一体”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的研制。通过多网融合和多应用融合,应急广播系统最终可以在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实现“可见即可控”、“监控+现场实时干预”的全新模式,满足社会综合治理的更高要求。多网融合也将带动应急广播系统实现更多层次的功能需求,从而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多场景应用
目前,应急广播主要运用在中国的乡村地区、深度贫困县区、老少边穷地区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地区。未来,我国将不断扩大应急广播建设范围,应急广播将在城市、企业和社区等更多场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急广播在不同场景的运用最终依靠广播终端来实现,因此广播终端需要具备更完善的功能和更好的呈现效果,例如:可以支持各类信息接收终端广泛接入,可以支持具有权威性的带有统一标识、统一提示音、统一屏幕和字幕样式的统一播报方式,可以支持在紧急情况下强制开启、自动唤醒和主动播发等功能。
同时,应急广播终端在建立时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统筹优化人员聚集区域及风险重点防控区的广播站布置。多场景应用的实现也将提高市场对应急广播产品的需求。
(3)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在全媒体时代,有效提高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速度及能力,提高基层舆论宣传作用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各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2020 年 6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全面深化融媒体发展建设,坚决抓住舆论导向、思想及文化建设,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从而推动县级融媒体建设全面发展。应急广播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的重要方式。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大环境下,应急广播行业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4)与应急管理部门协同
2021 年 10 月,广电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完善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加快省、市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加快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广播体系深度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直在探索应急广播方面与各部门的合作,先后与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公安部等实现了应急信息实时共享,与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开展了预警信息发布试验,与广电总局及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区的相关部门签署了开展应急广播合作的协议。
不同于广播电视部门的宣传属性,国家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
当前,应急广播尚未与国家应急体系各部门完成高度的协同和融合,实现与应急管理部门的协同将促进应急广播行业的快速发展。
3、行业市场空间
(1)市场前景广阔
在我国,应急广播产业是紧随时代需求的一个新兴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同时亦是平时传递政令、提供广播服务的重要载体和通道。最近几年,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屡立战功”,如 2016 年长江沿线暴雨洪灾,2017 年,陕西子洲、绥德洪灾,2019 年,四川长宁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基层应急广播在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政策宣讲等方面均做出重大贡献。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推进下,2013 年,四川省率先开展了应急广播村村响试点,成为全国第一个建设省市县应急广播平台和乡村应急广播系统的省份。紧随四川省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发展,浙江、内蒙古、湖北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应急广播系统试点建设工作。
根据人民网报道,四川作为国内应急广播建设进度较完备,建设时间较早的省份,截至 2020 年仍有 42%的县、90%的市尚待建设应急广播系统,未来几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继续积极扩大应急广播覆盖范围,完善应急广播所需辅助系统,推进全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以更好发挥应急广播的作用,应急广播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此外,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对复杂,广播终端设备长期于室外工作,需要定期更换,未来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成功后,每年仍将存在大量产品存量更新的市场需求。综上所述,我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总体仍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应急广播行业在国内正在快速发展,且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完成后仍将产生存量产品更新的市场需求,行业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国家政策支持
2022 年 10 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的通知》,其中提到:到 2025 年底,全国 70%以上的行政村部署 2 套以上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灾害事故多发易发地区和乡村治理重点地区行政村主动发布终端覆盖率达到100%,20 户以上自然村部署 1 套以上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
在国家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鼓励下和全民应急安全意识增强的大背景下,应急广播的行业体量在逐年提升。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加大,2018-2020 年共计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18 亿元,对全国 443 个县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给予支持。2021年 6 月,国家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拟于 2021 年—2025 年建设 701 个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原则上按照每县平均 450 万元的标准进行投资,总规模达到 31.55 亿元。
(3)城市应急广播具有广阔空间
目前,城市应急广播仍未正式进入建设期,但是已被提上日程。2020 年 11 月,广电总局和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广电发〔2020〕80 号),明确提出探索应急广播在城市应急管理的应用,将街道和社区纳入应急广播体系中等指导性意见。不同于农村广播终端的大面积平铺模式,城市中的商场、办公大楼、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区域内部都被精细地划分为数量多且较为独立的功能区,因此,城市应急广播建设呈现出多维立体式的发展态势,具有广阔空间。
(4)融合数字卫星广播
应急广播也可以借助卫星通讯技术拓展业务空间,例如,部分应急广播技术较发达和应用较成熟的国家已实现了应急广播与数字卫星广播的融合连接,通过现有的卫星广播电视系统发布应急广播消息。另外,由于支持卫星信号发射及接收的所有设备都需要通过直播卫星认证,如果有相关国家政策支持卫星应急广播的发展,大部分应急广播平台和终端设备都会需要进行更换升级,并且在常规通信难以覆盖的地区,直播卫星更是应急广播最佳的发布手段,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4、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021 年,广电总局发布了《应急广播标准体系》,应急广播行业技术标准趋于成熟和规范。应急广播技术覆盖了应急信息制作播发、调度控制、传输覆盖、终端呈现等全过程,保障应急广播系统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根据标准体系,应急广播技术可分为系统通用、传输覆盖、安全运行以及效果监测四类。
(1)系统通用系统
通用技术包括应急广播系统资源调度、平台接口、信息共享以及编码等技术,应急广播系统主要以音频广播结合图文信息、视频信息、新媒体等形式发布应急信息,信源采集编码技术的效率和可靠性是应急信息能够顺利传播的基础。通过应急信息的编码和应急广播系统各级资源调度,能够实现应急预警信息的快速处理,音视频节目的制作和应急广播多媒体信息的制作,为应急信息的后续传输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传输覆盖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应急广播传输技术从早期的调频广播(FM)、中波广播(AM)单向模拟信号,到数字广播、有线网络、移动网络,发展至多种传输方式融合,融合了模拟调频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传输、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传输等多种传输方式,提高了应急广播系统在灾害发生时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3)安全运行为保障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各级系统之间应急广播消息和传输覆盖指令传输的安全性,确保应急广播各级系统仅接收和处理合法的应急广播消息和指令,防止非法攻击干扰正常社会秩序,需要采用相应的安全手段保障应急广播消息和指令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目前,国内通用的应急广播信息和指令的安全保护方式为国密数字签名,可以防止终端接收恶意信息,确保应急广播消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4)效果监测应急广播
效果监测评估系统可以对广播终端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进行远程监测,自动提示被监测设备故障,对各监测参数进行远程设置、远程修改,同时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便于使用者观察和管理,提升应急广播系统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