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宽带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丰富多样的接入方式,满足了不同场景与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截至 2024 年,全球仅 20%的人口订阅了固定宽带服务,其中非洲仅有 1%的人订阅了固定宽带服务。
1、行业技术概况
(1)宽带网络类型简介
①无线宽带接入
A、固定无线接入(FWA)
固定无线接入(FWA)是为用户提供固定位置下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一种将固定网络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技术。CPE 类产品通过内置电信运营商的SIM 卡(或 eSIM 卡),接收基站发出的 4G 或 5G 无线信号,替代传统的有线连接,避免了挖沟和布线的麻烦,部署灵活且成本较低,成为宽带连接“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解决方案。
B、移动宽带接入(MBB)
移动宽带接入(MBB)是为用户提供移动场景下的无线宽带连接,其基础原理与固定无线接入相同,但终端设备呈现便携式、可移动的特点。移动宽带接入依赖 4G 或 5G 蜂窝基站的广域覆盖和动态资源分配技术,应用于户外娱乐、远程办公、出差旅行、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多种场景。
②有线宽带接入
有线宽带网络以铜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有线介质作为传输媒介,在完成信号调制解调后,使用路由器等实现特定区域内宽带网络的覆盖。
③卫星网络方式
卫星网络利用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将地面信号进行中继传输,从而实现大面积的无线网络覆盖。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海洋、山区等传统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卫星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不同类型宽带网络融合发展
有线宽带是最早发展的宽带网络类型,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类型有线介质的迭代(铜线、同轴电缆、光纤),目前以发展光纤介质为主,传输带宽高、速率快、信号稳定,同时也存在一次性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高等客观情况。随着 4G通信技术的发展,除了满足用户基础语音通信之外,个别通信运营商开始基于无线方式为用户提供部署便捷的宽带网络服务,拓宽盈利模式。
在 5G 技术商用之前,基于 4G 技术的无线宽带服务,其带宽、速率、稳定性还相对有限,主要作为有线宽带的补充方式,并发展形成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商业模式。2022年以来,伴随 5G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终端宽带接入设备的产品迭代,基于 5G蜂窝网络的无线宽带连接在用户体验上与有线光纤宽带逐步趋同,带动无线宽带成为全球越来越多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提供的宽带接入方式之一。电信运营商在为用户提供哪种宽带网络接入服务时,会根据地区特点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
①人口密度高、高层建筑多、土地公有或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的地区,运营商铺设光纤的经营效益明显,有线宽带发展渗透率高,如我国三大运营商在境内主要发展有线宽带。
②人口密度低、高层建筑少、土地私有或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弱、治安环境不佳的地区,有线宽带的铺设成本高、回收周期长、难度大、盗用风险高,宽带渗透率相对低,发展无线宽带成为提高宽带接入率的重要方式,非洲、拉美等地区运营商正在大力发展无线宽带,弥补数字鸿沟。
③人口密度低、土地私有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如欧洲、美国等发达区域有线宽带虽然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但渗透率仍未饱和,且有线电视网络(xDSL)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当地电信运营商也积极推进无线宽带业务套餐,增加用户群体覆盖,满足不同用户场景下的需求。
④同一个国家和地区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平衡情况,如中东部分国家如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等,光纤渗透率高,但远离中心城区的郊区别墅、居民区等仍存在无线宽带业务需求。
2、行业产业链
宽带网络的产业链上游为各类芯片及通信模组、PCB、电子元器件、电池类等供应商;中游为各类通信设备商;下游为境内外的电信运营商;最终由家庭、政企、商业、工业等场景下的终端用户使用。宽带连接终端设备厂商处于产业链中游,在产业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将通用的芯片和功能模块转换为承担具体功能的终端设备,实现产品功能的精准定义和应用落地。
3、行业发展态势
(1)全球 5 网络建设逐步成为趋势,发展势头强劲
①全球 5G 签约数量持续增长
自 2019 年全球 5G 商用化正式落地,5G 逐步成为全球趋势,发展势头强劲。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全球已有 119 个国家和地区的 320 个运营商推出了商用 5G 网络,5G 基站部署总量达到 594 万个。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 5G 签约数(已签订 5G 服务合同的用户数量)新增约 1.6 亿,总数达到 21 亿,占移动签约总数的 24%。预计到 2030 年,全球 5G签约数将达到 63 亿,占移动签约总数的 67%。
②全球多个区域 5G 网络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高速且稳定的网络已成为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根据 GSMA 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5》。
中东及北非地区 2024 年 5G 网络占比仅 7%,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49%;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2024 年 5G 网络占比仅 3%,4G 网络占比也仅为38%,预计 2030 年 5G 网络占比将达到 17%,4G 网络占比达 52%,该区域 4G及 5G 网络均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亚太地区 2024 年 5G 网络占比为 17%,预计2030 年 5G 占比将达到 50%;欧洲地区 2024 年 5G 网络占比为 30%,预计 2030年 5G 占比将达到 81%。
③全球固定无线接入流量占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比例提高
随着通信基站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流量需求内容对数据流量的消耗,全球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持续增长。在有线宽带连接有限的地区,由于固定无线接入的持续普及,家庭流量对固定无线接入的需求及依赖不断增加。根据爱立信预测,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总量(包括 FWA 服务产生的流量)预计将增长约 3 倍,到 2030 年将达到每月 473 EB。固定无线接入宽带流量占移动网络数据总流量比例预计将从 2024 年底的 25%增长至 2030 年的 36%,固定无线接入逐渐成为流行的宽带连接方案。
(2)全球不同区域大力推广固定无线接入商用业务,配套设备需求旺盛
随着 5G 网络建设推进和 5G CPE 市场需求的迅猛发展,固定无线接入商用业务已迅速成为全球知名电信运营商大力拓展的核心业务。根据爱立信 2024 年11 月《移动市场报告》数据,在全球的主要区域中,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有超过 80%的运营商已提供固定无线接入服务,固定无线接入已在全球广泛普及。
固定无线接入服务占比较高的区域包括北美、欧洲(包括西欧、中欧和东欧)、中东和非洲、亚太地区,上述区域固定无线接入的发展情况如下:
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A、市场发展状况
根据GSMA数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24年2G、3G网络合计占比为60%,4G 网络占比仅为 38%,5G 网络占比仅 3%,该地区网络以 2G、3G 为主。预计该地区 2030 年 4G 网络占比达 52%,5G 网络占比将达到 17%,4G 及 5G 网络均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 2023 年 11 月发布的《非洲 5G FWA 新趋势与新机遇》白皮书,5G FWA技术和商业的成熟正为非洲数字化带来新的机遇,帮助非洲跨越固定宽带连接的“最后一公里”鸿沟。
目前,非洲大陆已有 17 个市场的 30 家运营商开通了 5G商用业务,其中 14 家运营商开通了 5G FWA 业务,近一半的 5G 业务包括固定无线接入业务,未来还有近 10 个国家计划发布 5G 商用。
为应对市场竞争和提高市场份额,通信运营商已普遍将 FWA 作为其核心业务。例如,MTN、Vodacom等跨国运营商正采取固定无线接入+光纤接入的多样解决方案加速市场渗透。互联互通对于建设非洲数字经济至关重要,固定无线接入业务非常适合为家庭和企业提供更好的连接服务,跨越固定宽带连接的“最后一公里”鸿沟,是非洲数字连接发展的重大机遇。
B、主要运营商竞争格局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主要运营商包括 MTN、Airtel、Vodacom(Vodafone 非洲子网)、Orange 等跨国运营商。
②中东及北非地区
A、市场发展状况
根据华为发布的《中东领航 5G-A 时代,加速迈向智能世界》,中东 FWA的家庭渗透率已经超过 21%,即使在光纤非常发达的市场,如阿联酋、卡塔尔、巴林(截至 2024 年 9 月光纤接入渗透率分别达到 99.5%、85.6%和 75.2%,均位居全球前 20 名)等,固定无线接入也在快速发展。中东及北非地区的固定无线接入业务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①家庭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对高速、稳定网络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 5G 技术的发展,家庭用户对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需求持续上升。
②行业应用需求增长:阿联酋政府调研显示,约有 40%的企业计划在一年内应用 5G 技术。在油气、交通、医疗等行业,固定无线接入可以提供灵活、高效的网络连接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③市场潜力巨大:中东运营商通过套餐升级等方式挖掘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价值,调研发现 70%的用户套餐均可升级,且 67%的用户愿为更好的体验多支付 20%以上。随着 5G-A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东及北非地区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B、主要运营商竞争格局
中东及北非区域主要电信运营商竞争格局呈现出本地巨头主导、国际运营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特点。
③中国大陆
A、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工信部于 2021 年提出《“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鼓励终端设备企业加快 5G 终端研发,提升 5G 终端的产品性能,推动支持 SA/NSA 双模、多频段的智能手机、客户端设备(CPE)以及云 XR、可穿戴设备等多种形态的 5G 终端成熟。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运营商大力投资下,我国光纤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家庭上网、政企办公的主要方式,同时,得益于我国 5G 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已形成覆盖广、容量大的 5G 网络基础,为电信运营商 FWA 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垂直赋能千行百业。FWA 业务在家庭办公、政企服务、智慧城市、应急救援、智慧工厂、智慧交通、智慧电力等各类典型场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B、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大陆由三家大型运营商主导电信市场,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国内的 FWA 业务主要面向政企客户。
中国大陆的 FWA 终端供应商主要为本土企业,包括华为、中兴通讯、通则康威、烽火通信、星网锐捷等,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千行百业的赋能需求,国内具备研发技术实力的 FWA 终端供应商通过与下游电信运营商、上游芯片厂商进行产品技术合作,实现国产 5G 芯片的产品应用,如通则康威与中国联通、紫光展锐在 MWC 2025 期间联合发布的中国联通 eSIM 5G CPE—VN010,通过提供可靠、高速的 5G 无线宽带网络接入,为用户带来更多创新、便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④亚太(不含中国大陆)地区
A、市场发展状况
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大陆)的电信运营商 FWA 服务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在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下,呈现“新兴市场爆发+成熟市场升级”的双轮驱动格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FWA 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其中,印度 FWA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的 FWA 主要面向用户的定制化升级需求,具体如下:
a、印度市场
近年来发展迅猛,根据爱立信数据,印度市场,2023 年度 5G签约渗透率约 10%,2024 年度该比例达到了 23%,渗透率在一年时间内实现了翻倍,并且该市场 5G FWA 连接服务在推出后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就达到了近 300万。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政府推动的 5G 频谱分配政策,加速了 FWA 在家庭和企业场景的普及,被视为继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二大 5G FWA 爆发地;
b、日韩市场
存在一定升级需求,针对家庭娱乐、中小企业专网等细分场景,推出支持 WiFi 7 和 AI 算法的 CPE 设备,通过智能天线动态优化信号,满足 4K/8K流媒体、远程医疗等高带宽、低时延需求。推出按需付费套餐,用户可根据使用场景选择不同速率等级,并通过增值服务(如家庭网络安全、云存储)提升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
B、市场竞争格局
印度由两家大型运营商主导电信市场,包括 Reliance Jio、Airtel;东盟地区电信运营商市场呈现两大跨国运营商与众多本地运营商竞争的格局,两大跨国运营商包括 Axiata、SingTel,通过参、控股投资在东盟多个国家发展业务,Axiata成员包括斯里兰卡 Dialog、柬埔寨 Smart 等,SingTel 成员包括菲律宾 Globe、泰国 AIS 等;日韩地区均以本地运营商为主,韩国主要电信运营商为 SK Telecom、KT 等,日本主要运营商为 NTT DoCoMo、KDDI 等。
印度 FWA 终端主要在本地厂商进行组装;日韩 FWA 技术发展成熟,其核心芯片由本土企业供应,组装环节则部分外包至东南亚地区;东盟地区主要承接来自中国、日韩的组装需求,不过其核心芯片、模组等仍较为依赖外部供应。
⑤欧洲地区
A、市场发展状况
欧洲地区运营商采用的宽带网络接入方式以有线接入为主,铜缆以及光缆广泛覆盖城市和乡村地区,FWA 接入方式的普及正在逐步加速。近年来,欧洲多个国家都在积极发展 FWA 产业,从不同方面发力,包括:
①政策扶持方面:德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简化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英国政府对于积极投资 FWA 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②资金支持与合作推动方面:法国政府直接出资参与部分 FWA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财政拨款,支持 Orange 等运营商建设 FWA 网络基础设施;西班牙政府与西班牙电信等企业合作建设 FWA 基础设施等。
根据爱立信 2024 年 11 月《移动市场报告》数据,2024 年度所有新推出的5G FWA 服务中有 73%来自欧洲。并且西欧在基于速率的 FWA 产品方面实现了快速增长,提供该类别产品的运营商占比从 32%增长到了 52%,在全球排名第二。
在欧洲提供 FWA 宽带连接终端设备的企业,既包含综合通信系统设备商,也包括与本土运营商合作的各类宽带连接终端设备商。综合通信系统设备商如诺基亚、华为、中兴通讯等凭借 5G 核心技术占据主流地位;本地运营商如意大利EOLO、英国 Vodafone 通过与设备商合作构建差异化服务,成为各个区域市场的主导力量。
B、主要运营商竞争格局
欧洲地区 FWA 业务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分散化特征,各个国家均由几家主要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
⑥北美地区
A、市场发展状况
根据爱立信 2024 年 11 月《移动市场报告》,北美电信运营商 FWA 服务的渗透率全球领先,基本所有电信运营商均已向用户提供 FWA 服务,北美 FWA的发展得益于:
①短视频的发展改变北美人民的生活习惯,流媒体的崛起,4K/8K视频、云游戏、VR/AR 等大带宽应用普及,推动家庭及企业高带宽高速率的宽带需求持续增长;
②北美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高原、山地及北部高纬度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人口稀疏,光纤覆盖率整体较低;
③依赖于铜线的有线电视网络(xDSL)在美国家庭中曾占据传统主导地位,但已逐渐无法满足家庭的高质量上网需求,而纽约等城市的老旧社区受限于地下管网权属复杂,切换光纤成本较高。随着 5G 的普及和推广,FWA 以低部署成本、可充分利用基站资源的优势,成为北美电信运营商大力推行的宽带连接方式之一,在北美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
根据德勤发布的《2025 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截至 2024 年末,FWA在北美的家庭用户数量将超 1,000 万户。
B、市场竞争格局
北美地区由三家大型运营商主导电信市场,包括 Verizon(威瑞森)、AT&T(美国电话电报)、T-Mobile US(德国电信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升级和“电视+宽带”打包销售在宽带业务中也占据一席之地,但宽带业务的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较小。当前,FWA 已成为北美三大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
受中美贸易摩擦,华为和中兴通讯相继被美国制裁等因素影响,北美地区的FWA 终端的主要供应商为通信系统商诺基亚,Inseego、思科等本土厂商和部分中国台湾厂商,中国大陆厂商整体市场份额较低。
(3)全球固定无线接入(FWA)连接和 CPE 设备持续增长
①全球固定无线接入连接持续增长
固定无线接入利用蜂窝网络提供固定宽带接入服务。5G 的高速率、低延迟和大连接特性为 FWA 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其能够提供接近光纤的网络体验。随着全球 5G 网络部署加快以及对移动网络数据流量使用的持续增长,5GFWA 产业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根据爱立信 2024 年 11 月《移动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其调研的全球310 家运营商中,有 79%提供固定无线接入服务。目前有 131 家运营商通过 5G提供这项服务,占 FWA 运营商总数的 54%,目前仍主要以 4G FWA 连接为主。预计到 2030 年底,全球固定无线接入连接将从 2024 年底的 1.6 亿增至 3.5 亿,其中 5G FWA 连接占比有望达到 80%。
FWA 运营商资费套餐的计费方式正在由流量包计费模式向基于速率的计费模式转变。基于速率的资费方案通常用于固定宽带服务,例如通过光纤或电缆提供的服务。资费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加快 FWA 接入方式的推广普及,并提升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根据爱立信 2024 年 11 月《移动市场报告》的数据评估,目前,FWA 运营商基于速率的资费方案占比已由 2023 年的 30%增长至 43%。
②CPE 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作为 FWA 宽带解决方案的关键载体,CPE 市场需求将伴随 FWA 连接的增长而增长。一方面,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5G CPE 端到端时延进一步压缩,可更好地支持超高清视频、VR/AR 业务等应用,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使得 CPE逐渐成为通用型宽带终端。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为加快 FWA 接入方式的推广普及和用户的快速渗透,通过推出新的资费套餐降低上网成本,带动宽带用户市场进一步下沉及扩张,为 CPE 出货量的稳步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在价格传导机制影响下,电信运营商通常会要求设备供应商对 CPE 售价进行压降,尤其是在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兴市场;而生态系统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 5G 芯片组和 WiFi 芯片等核心部件采购价格下降为 CPE 提供了降价空间。
近年来,设备供应商通过不断推出更加性价比的 CPE产品,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电信运营商和用户,从而扩大市场份额,CPE 产品市场整体呈现“价跌量涨”态势。根据 GSA 数据,2023 年度,经统计的全球 30 家主要 CPE 供应商的 CPE 与便携式产品的出货总量为3,040万台,2024年预计将达到3,740万台,增速为23%,其中 5G 设备增速为 53%,增速较快。4G CPE 出货量整体将维持在约 2,000 万台的出货量水平,短期内出货量维持平稳。出货设备类型中,5G 设备的出货总量占比从 2023 年的 34%提升至 42%,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4、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宽带连接终端设备的设计和研发涵盖电路设计、无线通信协议、数字信号处理、网络架构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以 5G CPE 产品为例,其内部结构相对复杂,包括基带控制单元、射频单元、WiFi 单元、网口单元、电源单元、语音单元等各类功能模块,主动/传导散热装置,可实现动态波束赋形、空间分集、波束跟踪功能的天线阵列,以及与硬件高度耦合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从材料选型、电路排布、软件开发、产品验证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持续投入不断进行设计优化,才能生产出满足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标准和规范,适配不同制式的系统设备的高可靠性产品。随着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宽带连接需求呈现出普惠化、便利化、融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宽带连接终端设备硬件集成程度、软件兼容情况、数据处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其向绿色节能及兼容性、高速传输及低延迟、多技术协同融合、智能化等技术方向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