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纬机、针织圆型纬编机:指织针配置在圆型针床上、用以生产圆筒形纬编织物的针织机。
针织机械:指纺织机械的一种,是利用织针把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的机器
双面圆纬机、双面机:指双面机为以罗纹组织为主要针织结构的针织圆纬机
经编机:指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
纬编机:指纬编是以一根或若干根纱线同时沿着织物的横向,循序地由织针形成线圈,并在纵向相互串套成为纬编针织物。完成这种纬编的机器称为纬编机
1、圆纬机市场概况
(1)全球圆纬机市场概况
①全球圆纬机市场整体保持稳定
根据国际纺织品制造商联合会(ITMF)对纺织机械的年度统计,2016 年至 2022 年全球圆纬机市场整体比较稳定,全球圆纬机装运量由 26,159 台增加至 28,651 台,复合增长率为 1.31%,其中单面圆纬机装运量由 2016 年的 9,235 台增加至 12,830 台,尤其在最近三年均维持在 12,000 台以上的装运量,而 2022 年全球双面圆纬机装运量相较 2016 年呈现略微下降趋势,但整体来看较为稳定。
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穿着舒适性和美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织服装市场需求变化也相对较快,预计未来全球圆纬机市场发展空间会有进一步提升。ITMF 统计的 2016-2022年全球圆纬机装运量情况如下:
②全球圆纬机行业重心向以我国为主的亚洲国家转移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针织原材料资源,以及广泛的市场需求和逐步提升的技术实力,有效推动了圆纬机行业重心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转移。从全球圆纬机市场区域分布来看,2022 年,中国的圆纬机装运量为 9,930 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34.66%;印度装运量为 3,105 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0.84%;孟加拉国装运量为 2,644 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9.23%;越南装运量为 1,664 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81%,亚洲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圆纬机需求市场。
(2)我国圆纬机市场概况
2021 年,我国圆纬机装运量均为近七年峰值。根据 ITMF 的统计数据,2016 年我国单面圆纬机装运量为 3,323 台,到 2021 年增长至 9,028 台;2016 年我国双面圆纬机装运量为 7,827 台,到 2021年增长至 12,805 台。受宏观经济及纺织机械行业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2022 年我国圆纬机装运量略有下降,由 2021 年的 21,833 台减少至 9,930 台。2016-2022 年我国圆纬机装运量情况如下:
2、圆纬机产业链上下游情况
圆纬机制造行业上游企业是零部件生产商和原材料供应商,上游行业主要生产标准通用件、电器件、非标准零部件、圆纬机专用件、铸件、钢件、其他金属材料等。下游行业主要是针织行业,包括针织服装生产企业、家纺和产业用针织布料生产企业。随着圆纬机功能的拓展和性能的提升,下游行业逐步从针织行业向机织行业拓展,针织机械和机织机械在互补的基础上也在进行融合和互相替代。
(1)圆纬机制造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上游产业原材料的供应量、价格、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对圆纬机行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原材料价格的变化直接导致采购成本变化,进而对本行业产品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具体到企业而言,企业一般会与供应商事前约定采购价格及变化机制,当供应商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幅度不大时,采购产品价格一般会保持稳定,不会做经常性调整;当供应商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时,供应商会与企业重新协商确定采购价格。
②原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影响到圆纬机的品质。上游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圆纬机的设备品质,如选用经过特殊加工和处理的优质铸铁材料,可防止零件变形,确保针织机器的常年正常运转和零部件的耐用性。国内部分中高端圆纬机采用日本进口钢材,经精密加工和特殊热处理后经久耐用;机器外壳采用优质油漆,能使表面光滑、美观,具有较强质感和防腐蚀功能。
③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圆纬机具有的定制化特点使得其生产所需的部分纺织机械专件需要根据客户订单来进行专门采购,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原材料供应及时性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客户的购机体验,同时产品交期也会直接影响客户订单的获得。
(2)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圆纬机行业的下游主要为纺织行业中的针织企业。
①针织行业发展状况
圆纬机主要应用于下游针织行业的针织面料加工,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针织面料加工。近年来,我国针织行业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容量。2016 年我国规模以上针织服装产量为 144.27 亿件,到 2022 年增长至 144.40 亿件,2016 年至 2022 年平均产量为 134.02 亿件。
②针织行业对圆纬机制造行业的影响
近年来,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可比口径的主营业务收入略呈下降趋势,2021 年触底反弹,2022年趋于平稳。“十三五”期间,针织行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未来服装用、装饰用和产业用针织产品更加均衡发展,针织时尚产品的影响力将提升,针织产品将拓展到特种和高端用途及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带动针织行业对圆纬机的持续需求。
针织面料因其良好弹性、柔软性、保暖性、透气性受到市场青睐,其多样化的需求给高端针织机械带来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针织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纺织工业向精细化、深加工发展趋势的逐渐加强,针织产品逐渐出现了内衣外衣化、服装时尚化的特点。针织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给针织机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促使针织机械不断朝着高效、智能以及高精度、差异化、稳定性高等方向发展。
3、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1)技术水平
纺织机械是一类技术密集型的机械产品,前期研发投入较大。近年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围绕关键技术和重点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推广工作,纺织关键设备和重点产品不断取得突破,并获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国产圆纬机的技术水平已经趋于成熟,在自主开发方面已取得突出成果,但相对欧洲、日本等国家,国产机械在加工精度、稳定性、智能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的统计,最近五年我国每年需要进口高端圆纬机金额均在 0.4 亿美元以上。我国是服装大国,每年需要从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进口大量高端面料,因此,进军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圆纬机领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随着竞争升级,国产圆纬机企业在提高圆纬机的可靠性、稳定性,提高设备运行速度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国产圆纬机的设计、研发工作,进一步提高国产圆纬机的加工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加快性价比较高的中高端机型和附加值高的高端机型的发展步伐,以满足国内高档精密面料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2)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伴随着纺织业的供给侧改革,高速高效、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可靠性强和耐久性高的中高端纺机装备将成为行业技术的发展的主流方向。一方面,未来圆纬机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是针距分别向粗、细两个方向研发,筒径向更大或更小方向发展,电脑控制技术水平将继续提高,在提花技术上推广应用电子选针、电子调线、电子针床横移技术。
此外,为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率,研究更为先进的数控伺服电子送纱系统,实现自动计算符合要求的送纱转速并驱动伺服电机按要求旋转,快速调整而无需停机,实现精准、平稳送纱;将加快联网设备实时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纱线和织疵检测装置、智能测坏针系统等,实现面料质量在线检测及生产任务和工艺数据远程监控。
同时,未来圆纬机行业将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为发展主线,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针织设备、工艺流程以及物料仓储等辅助生产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从单机控制向多机控制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圆纬机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协同,形成连续生产、联网管理、集中管控、资源共享的现代化针织智能制造模式。
(3)行业内的主要经营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已经成为成熟的机械制造行业,纺织机械行业不同产品虽然存在技术水平的差异,但行业的经营模式基本一致。
①直销与代销并存,注重顾问式服务
向终端客户直接销售和通过代理商销售的方式是制造业普遍采用的销售模式,纺织机械行业也是如此。纺织机械将机械制造和纺织工艺深度融合,设备型号和技术特征多,原材料类型、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同,所需的设备类型和配置差异较大。纺织机械一般属于定制化生产,因此销售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判断能力,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设备采购规划和建议,并及时响应客户的售后服务需求,因此为客户提供顾问式服务是销售环节的常见方式。
②订单式生产满足客户需求
一方面,纺织机械产品类型多,客户需求的差异较大,同一类型产品在主体结构大致相同情况下,不同模块会有不同的配置;另一方面,纺织机械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每种纺织机械都要涉及钢、铁、铝及近千种零部件,配件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例较大。因此,纺织机械整机生产业在生产经营时一般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规格、数量及交货期等。
③多种采购模式综合运用
纺织装备构造复杂,精密度高。以双面电脑提花机为例,一台双面电脑提花机约需要上千余种零部件,纺织机械制造商通常无法在机械部件、控制系统、整机等所有领域都保持领先地位,全流程生产所需的投入大、管理成本高。因此,部分整机制造商主要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组装,自主生产部分核心零部件,对外采购通用标准件,主要纺织机械专用件由整机制造商进行设计,通过外协或委外加工的方式交由专业制造商进行生产。多种采购模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社会化大分工的优势,极大提高了纺织机械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