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研究报告 >>  化工新材料

2025-2030年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企业战略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企业战略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服务方式:文本加电子版:
寄送方式:Email发送或特快专递快递(2-3天送达)
定购电话:0755-28709360、28709260 400-808-7939
24小时服务热线:134 8065 7985
 
 
中文版全价:RMB 11800    英文版全价:USD 5500
立即订购 加入购物车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内容概述

复合集流体是指由两种或以上的流体混合而成的新型流体,其性能不同于各组分单独存在时的性能,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流动特性。目前研究发现的复合集流体包括乳液、泡沫、凝胶、溶胶等。

1、复合集流体简介

什么是集流体?锂电池的结构主要包括:正负电极、隔膜、电解液、极耳和壳体。其中电极由正/负活性材料层和集流体组成。集流体是锂电池的主要材料之一,在锂电池中充当正极、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主要负责电子流的收集与传导,将活性物质产生的电子进行汇集后形成较大电流输出,从而实现电池由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正极集流体通常采用铝箔,负极集流体通常采用铜箔。

集流体(铜箔/铝箔)在锂电池中的成本和重量方面占据重要比例。在目前动力电池技术状态下,集流体在锂电池中的成本占比约为 13%,重量占比约为18%。

传统集流体的厚度较厚、重量较重、金属材料用量较大、抗拉强度和延展性等有限。随着锂电池对性能和成本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新型集流体材料来满足锂电池升级对集流体提出的更高要求。

什么是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是一种新型的集流体材料,不同于传统锂电池集流体使用纯铜箔/纯铝箔,复合集流体是采用“金属-高分子基材-金属”的三明治结构。其核心结构包括以 PET/PP/PI 等高分子材料作为中间层基膜,通过磁控溅射、真空蒸镀、水电镀等工艺,在基膜两侧镀铝/铜导电层所形成的复合材料。复合铜箔是新型负极集流体材料,复合铝箔是新型正极集流体材料。

2、复合集流体优势

相较于传统集流体,复合集流体在成本和性能方面均具有优势:低成本和高安全是核心,此外还有轻量化、提高能量密度、改善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优势。其中,复合铜箔主要在于降低成本,复合铝箔主要在于提高安全性。

(1)降低电池制造成本

铜价持续上涨推动复合铜箔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成为降低锂电池成本的关键之一。复合铜箔相比传统铜箔的最大优势在于降本。目前复合铜箔主要采用PET/PP 等高分子材料作为中间层基膜,由于减少对金属铜的用量从而实现降本。未来复合铜箔的成本有望随工艺和设备的成熟进一步下降,而电解铜箔的成本下降空间已有限。传统锂电铜箔已经达到 4.5 微米的厚度,存在断带问题,无法通过传统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

根据金美新材料,复合集流体的原材料成本相比传统箔材可以降低 50%以上。截至 2025 年 7 月 30 日,铜现货价为 7.9 万元/吨,铝现货价为2.1 万元/吨。近五年铜价呈震荡上行的态势,铝价相对稳定。

目前复合集流体的主要基膜材料 PET 和 PP 的价格远低于铜价,且常年较为稳定。截至2025 年 7 月 30 日,PET 现货价为 6067.5 元/吨,PP 现货价为7375 元/吨。

传统铜箔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大,铜的比重基本处于 70%-85%区间。以6.5μm 的复合铜箔为例,每平方米原材料成本约为 1.25 元,相比于 6μm 的传统铜箔原材料成本下降幅度超 60%,相比于 4.5μm 的传统铜箔原材料成本下降幅度超50%。从成本结构来看,原材料的占比从传统铜箔中的 80%左右下降至复合铜箔中的30%左右。

在锂电池持续降本增效的发展趋势上,以 LFP 电池为例,2023 年初至今,LFP 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铝箔的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由于铜价的持续上涨,铜箔这一环节的价格不降反升。因此,传统铜箔向复合铜箔迭代预计将成为未来2-3年内电池材料端的最大降本环节。

(2)提高电池安全性

复合集流体可以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爆炸起火的隐患。普通集流体材料在受到穿刺时会产生大尺寸毛刺,造成内短路,引起电池热失控,而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爆炸起火的直接因素。而复合集流体材料在受到穿刺时产生的毛刺尺寸小,并且因为高分子材料层在电池短路或受刺时熔断,形成“点断路”效应,可控制短路电流不增大,以有效控制电池热失控,从而降低电池爆炸起火的风险。

(3)轻量化和提升能量密度

复合集流体采用高分子材料替代 60%以上的金属。而高分子材料的密度(PET 1.38g/cm³、PP 0.9g/cm³)远低于金属的密度(铜 8.96g/cm³、铝 2.7g/cm³),使得复合集流体的重量显著降低。同时,高分子材料的轻质特性也有助于减轻电池重量,提高电池整体能量密度,从而增加续航里程,缓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的问题。根据金美新材料,采用复合集流体可以使得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5%-10%。

(4)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复合集流体的多孔结构或 3D 设计可以优化锂沉积,减少锂枝晶穿透风险。高分子基材(如 PET、PP)具有较好的弹性模量、硬度等力学性能,不仅能够为复合集流体起到稳定支撑作用,还进一步提高复合集流体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吸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应力,减少极片开裂或脱落。同时,传统铜箔易被电解液腐蚀,导致SEI膜不稳定,而复合集流体的高分子基材通常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减少电解液分解和副反应。此外,复合集流体的多孔碳层具有高导电性和均匀孔隙结构,能够改善电流分布,减少局部极化,从而延长电池循环寿命。根据金美新材料,采用复合集流体可使电池寿命提升 5%。

3. 复合集流体在固态电池中凸显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1) 固态电池加速导入复合集流体

随着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相继公布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根据全固态电池将于 2027 年左右开始小批量生产,可以预见,2025-2026 年将进入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关键期,固态电池相关材料体系将迎来迭代升级的需求。其中,复合集流体作为一种新型集流体材料,正在加速导入固态电池应用中。

固态电池更适配复合集流体,这一趋势源于固态电池对集流体在锂枝晶、固固界面稳定性、能量密度提升等方面有严苛的需求,而复合集流体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设计,能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之一,凸显其能够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优势。复合集流体的技术进步尤其对于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推进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复合集流体对于固态电池的适配性在于:

①减少锂枝晶:复合集流体具有柔软特性,可为锂离子沉积提供均匀电场,引导锂离子均匀分布,从根源减少锂枝晶形成,提升全固态电池的安全性;

②控制负极膨胀:硅基负极的应用更符合固态电池对于高能量密度的要求,而硅基负极有体积膨胀率高的缺陷,复合铜箔结构能够有效的吸收硅基负极膨胀和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可保持铜箔与硅基负极界面间的平整及良好结合;

③巩固固固界面接触:由于复合集流体材料结构具有较强的应力吸收作用,在固态电池中,可有效地保持与之结合的固固界面的完整性;

④抗腐蚀:全固态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易腐蚀传统铜箔材料,需要在铜箔的表面涂覆其他化学物质,才能避免该副作用的发生。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镍基复合集流体,其抗腐蚀性优,适配全固态电池的需求。因此,选择正确的集流体,被认为是打通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钥匙。

(2)复合集流体市场规模有望迎快速增长

复合集流体在安全性能、原材料成本、轻量化以及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方面的优势明显,契合锂电池集流体未来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将推动复合集流体加快研发和应用落地。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以及在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陆续获得验证,复合集流体凭借高安全和低成本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锂电池集流体的主流选择。

根据贝哲斯咨询,到2025 年,PET 复合铜箔的渗透率将提升至 10%,对应 25 亿平方米需求,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40 亿元,设备规模将超过 100 亿元。到 2030 年,PET 复合铜箔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5%,需求有望超过 160 亿平方米,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700 亿元,设备规模有望接近400亿元。而根据高工锂电预测,到 2030 年,复合铜箔的渗透率有望达到40%,市场需求约180亿平方米。结合金美新材料方面测算,若按照 4.5 元/平方米售价预测,届时复合铜箔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800 亿元。再加上复合铝箔市场,2030 年复合集流体总体有望成为千亿级的市场赛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复合集流体产业国内外发展综述

第一节 复合集流体产业界定及简介

一、定义、基本概念

二、产品主要用途

三、复合集流体主要品种

1、复合铜箔

2、复合铝箔

第二节 全球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概况

一、全球复合集流体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现状

三、全球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复合集流体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现状

三、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所处生命周期

四、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五、技术变革对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环境

第一节 复合集流体产业政策环境

一、复合集流体产业监管体制

二、复合集流体产业主要法律法规

三、复合集流体产业主要发展规划

四、复合集流体产业主要标准

五、复合集流体产业主要政策及解读

第二节 复合集流体产业宏观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发展形势

二、宏观经济前景展望

三、宏观经济对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复合集流体产业社会环境

一、国内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复合集流体产业技术环境

一、中国复合集流体技术发展水平

二、中国复合集流体技术发展趋势

三、复合集流体产业最新研究成果

四、技术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国内国外双循环背景下对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链

第一节 复合集流体产业链模型及特点

一、复合集流体产业链结构

二、主要环节增值空间

三、复合集流体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

第二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上游产业发展分析

一、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上游发展现状

1、铜材

2、铝材

3、基膜

二、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分析

三、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上游对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下游发展分析

一、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下游发展现状

二、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下游主要应用领域

三、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下游对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市场供给

第一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市场供给现状

一、中国复合集流体生产情况分析

二、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产能概况

三、中国复合集流体主要供应商调查

第二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供给区域分布

一、产业集群状况

二、复合集流体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三、重点省市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特点

四、重点省市复合集流体产量分析

第五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市场需求

第一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需求规模

一、中国复合集流体市场规模现状

二、复合集流体市场饱和度

三、影响复合集流体市场规模的因素

四、复合集流体市场潜力

第二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需求结构

一、复合集流体产品分类及占比

二、复合集流体产品主要应用领域需求及占比

第三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供需平衡

一、供需平衡现状总结

二、影响复合集流体产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三、 复合集流体产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六章 2020-2024年中国复合集流体所属产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2020-2024年复合集流体进口情况

一、进口数量情况

二、进口金额变化

三、进口来源地区

四、进口价格变动

第二节 2020-2024年复合集流体出口情况

一、出口数量情况

二、出口金额变化

三、出口国家流向

四、出口价格变动

第七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区域市场

第一节 区域市场分布状况

第二节 重点区域市场需求

一、区域市场Ⅰ

二、区域市场Ⅱ

三、区域市场Ⅲ

第三节 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第八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波特五力竞争

一、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二、产业替代产品威胁

三、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四、产业上游议价能力

五、产业下游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SWOT

一、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优势

二、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劣势

三、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机遇

四、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挑战

第三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企业竞争策略

一、复合集流体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复合集流体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途径

三、提高复合集流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第九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重点企业推荐

第一节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二节 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三节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四节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五节 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六节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七节 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八节 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九节 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十节 苏州道森钻采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结构

三、典型代表产品

四、相关产业布局

五、核心竞争优势

六、最新发展动态

第十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市场策略及建议

第一节 国内市场复合集流体销售渠道

一、当前的主要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

二、国内市场未来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的趋势

第二节 复合集流体销售/营销策略建议

一、复合集流体产品市场定位及目标消费者

二、营销模式及销售渠道

第三节 复合集流体产业营销策略分析及建议

一、复合集流体产业营销模式

二、复合集流体产业营销策略

三、外销与内销优势分析

第四节 复合集流体产业多元化策略

一、产业多元化策略研究

二、现有竞争企业多元化业务模式

三、上下游产业策略分析

第五节 复合集流体企业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企业重点客户的鉴别与确定

三、企业重点客户的开发与培育

四、重点客户市场营销策略

第十一章 2024-2030年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透视

第一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前景

一、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有利因素

二、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不利因素

三、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潜力

四、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供给预测

五、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需求预测

六、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市场容量预测

第二节 2025-2030年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投资机会

一、细分产业投资机会

二、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三、产业链投资机会

四、相关产业投资机会

五、其它投资机会

第三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投资风险提示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技术风险

五、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第十二章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研究总结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研究总结

第二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一、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背景意义

1、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3、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2025-2030年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企业战略规划方向建议

1、发展战略规划的准备

2、企业核心战路制定

3、规划中企业战略选择

第三节 中国复合集流体产业投资建议

一、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二、复合集流体产业投资方向建议

三、复合集流体产业投资方式建议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