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可研报告 >>  可研报告案例 >>  化工原料

年产 11000 吨酞菁蓝、酞菁绿、永固紫及有机复合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11-21

(一)项目概述

年产 11000 吨高性能有机颜料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为安徽申兰华色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位于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本项目拟通过在新购置的土地内建设生产、办公、环保用建筑,同时引进一批先进的生产、环保配套设施,提升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满足下游客户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

本项目已于 2023 年 1 月完成项目备案,备案总投资金额 60,730.49 万元,2023 年 7 月,本项目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安全条件审查等项目建设前置审批程序。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将新增酞菁蓝产能 9,000 吨/年、永固紫产能 1,200 吨/年,以及有机复合绿产能 500 吨/年、酞菁绿产能 300 吨/年。

公司主要从事酞菁蓝及永固紫等有机颜料及其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主要用途为油墨、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产品的着色,最终广泛应用于出版物及包装物印刷、建筑装饰、家居装修、儿童玩具、家电、汽车、皮革、化纤纺织、船舶防腐及农化产品等多个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下游行业。

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并依托技术和工艺优势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与产品应用性能改进、产品质量与工艺稳定性提升、生产过程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碳环保等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实现了产品型号的不断丰富与产品功能、质量和环保性等多方面的持续提升,同时,使公司产品呈现更加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公司围绕油墨、涂料、塑料等不同下游领域的终端用户在颜料耐光、耐候、耐热、耐迁移等应用性能方面的差异化需求,针对性地研发功能性颜料,面向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有机颜料产品。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推动了公司有机颜料产品的功能化发展,实现了公司产品在纤维原液着色、液晶油墨显色、UV 油墨、数码喷墨印花、3D 打印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公司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财政部、工信部根据《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4〕148 号)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先后获得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安徽省绿色工厂、安徽省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及奖项。

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已合计形成酞菁蓝、永固紫系列产品相关的境内发明专利 25 件、境外发明专利 2 件、实用新型专利 59 件。其中,公司“水性墨专用酞菁蓝 PB15:3”、“粉末涂料专用酞菁蓝 BGS”、“纤维着色专用酞菁蓝 BGS”、铜酞菁等主营产品及中间体获得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完成了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应用于硝化棉体系、耐蒸煮聚氨酯体系专用酞菁蓝产品”的开发,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同时,公司积极参与主营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各项标准的制定,获评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并多次获得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的“涂料和颜料标准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参与了“酞菁蓝 B”、“酞菁蓝 BGS”、“溶剂法铜酞菁”、“C.I.颜料紫 23”等 10 项国家标准、14 项行业标准、10 项染料工业协会和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的团体标准的制定,其中,公司是行业标准“溶剂法铜酞菁”、“C.I.颜料蓝 15:2”的第一起草单位,国家标准“酞菁蓝 B”、行业标准“C.I.颜料蓝 15:4”的第二起草单位。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 2 年,预计项目实施第二年的下半年开始进行试生产和项目验收,第三年达产70%,第四年达产 80%,第五年达产 90%,从第六年起 100%达产。

(三)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 60,730.49 万元,含环保建筑工程投入(生化处理装置、高氨氮废水处理装置、酸母液及连续中和装置等)5,064.00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 20,590.54 万元、设备购置费 17,468.16万元、安装工程费为 8,445.0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7,721.01 万元,预备费 1,424.00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5,081.79 万元。

(四)项目建设投资明细情况

1、工程费用投入

本项目的工程费用投入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具体情况如下:

(1)建筑工程费20,590.54万元。

(2)设备购置费合计 17,468.16万元。

(3)安装工程费合计 8,445.00万元。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设备购置费合计 7,721.01万元。

3、预备费

本项目预备费为 1,424.00 万元,按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不包含土地费用)总金额的3%计提。

(五)项目效益分析

经测算,如本次投资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建成并完全达产时预计可实现年度营业收入74,070.80 万元。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如下:

所得税前净现值 NPV(万元) 12,760.41万元;

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 IRR 17.01% 万元;

所得税前静态回收期(年) 6.08 万元;

(六)项目环保措施

公司项目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类别包括废水、废气和粉尘、固废、噪声等。项目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不会因本期项目的实施而使周边环境质量下降,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政策要求。所采取的环保措施具体如下:

1、污水处理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酞菁铜生产装置酸煮精制及洗涤废水、酞菁铜合成缩合尾气吸收液预处理后解析液、各颜料化装置洗涤废水、各除尘系统洗涤废水、设备地坪冲洗水、循环水系统排水、初期雨水及生活污水。

酞菁铜装置酸煮母液废水在 3 个 600 立方米反应池中加入铁粉进行置换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渣水分离,回收含铜滤饼市售(委托有资质单位回收铜),废酸水汇同缩合尾气吸收液进入预处理装置,调节 PH 值后进入氨水回收装置进一步减少废水中的氨同时副产 20%氨水市售,脱氨回收后的废水并入厂区综合废水调节池内。

各生产装置的废水均在生产车间内经过脱色预处理,汇入厂区污水处理中心综合调节池,综合废水及经预处理后的母液水均质后经泵提升至深度除铜装置中进一步除铜,通过在线投加硫化钠和其他絮凝剂、助凝剂进一步去除废水中残留的络合铜,再经二级沉淀泥水分离后,渣泥进入除铜置换池,废酸性水进入连续中和反应池,中和反应池采用在线中和模式。

混合反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中和药剂采用石灰浆液,经搅拌中和反应充分的废水再均匀进入二级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模式,经泥水分离后,废水中的硫酸以硫酸钙的形式以及部分铜离子以氢氧化铜的形式予以沉淀,上清液自流进入二级反应池,上清液进入预酸化池,经预酸化稳定后进入后续生化系统,沉淀池经刮泥机刮泥后送板框压滤机压滤,得到硫酸钙渣,送往附近的水泥厂做水泥添加剂用。

本项目建有 1 座处理能力为 7,200m³/d 废水的污水处理中心,采用“改进 A/O 工艺”,污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相应排放标准和宣城市宣州区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接管宣城市宣州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2、废气和粉尘处理措施

(1)铜酞菁合成尾气的成分是氨气、水蒸气和溶剂烷基苯等,采用水喷淋降温、洗涤,包括一级水吸收、三级酸性水吸收、去除氨气,再采用深度冷冻一级水吸收,配套树脂吸附去除烷基苯,确保尾气含氨、VOCs 能稳定达标排放。

(2)酞菁蓝 BGS 装置四氢呋喃回收装置尾气采用水吸收、深度冷冻水吸收,确保尾气能稳定达标排放。

(3)各装置成品干燥尾气的成分是水蒸气和颜料尘,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再配套尾气洗涤塔,确保尾气颜料尘能稳定达标排放。

(4)酞菁蓝 B 合成尾气的氨气、水蒸气等,采用水喷淋降温、洗涤,包括两级水吸收、二级酸性水吸收、再采用深度冷冻一级水吸收,去除氨气,确保尾气含氨能稳定达标排放。

(5)各装置的酸煮岗位酸洗废气采用二级吸收,包括一级碱吸收,一级水吸收,确保尾气硫酸雾能达标排放。

(6)永固紫和有机复合绿生产过程中溶剂经回流冷凝回收后尾气通过二级喷淋塔水吸收;二乙二醇在喷雾干燥回收盐后,经过三级水喷淋吸收后进行蒸馏回收;确保尾气达标排放。

(7)永固紫和酞菁绿生产过程中盐酸气采用两级碱吸收,一级水吸收,确保尾气盐酸雾能达标排放。

3、固废处理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硫酸钙渣送至具有相关资源回收利用需求的单位作为水泥添加剂二次利用;污水处理产生的含铜滤渣,废水生化处理产生的污泥,各类含氯化亚铜、钼酸铵,废苯酐的编织袋,废滤布,废弃劳保用品,废弃机油桶及机油,废水检测废液等均危险废弃物局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职工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4、噪声处理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为:机泵、风机等。

项目在生产车间内外采取相应的消声措施,车间四周植树绿化,建立天然屏障等方法,以减少噪声对外界的干扰,保证厂内噪声能满足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2 类标准。

5、环保措施投资金额及相应的资金来源

本次项目的环保设施投资金额合计 8,440.00 万元,其中环保建筑工程 5,064.00 万元,环保设备投资购置金额 3,376.00 万元。

环保设施是本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以自筹资金支付项目所需款项。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的制度使用募集资金,募集资金可用于置换前期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以及支付项目剩余款项。若本次募集资金低于募集资金项目投资额,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

(七)国内主要同行业竞争对手简介

公司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基本情况如下:

(1)百合花

百合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823.SH)成立于 1989 年 10 月,2016 年 12 月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有机颜料及相关中间体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为高性能和传统偶氮有机颜料,具体包括喹吖啶酮类、吡咯并吡咯二酮类、色酚类等有机颜料。根据其披露的定期报告,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 1-3 月,百合花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24.68亿元、22.84 亿元、24.03 亿元及 5.69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1,929.32 万元、13,686.58 万元、20,354.74 万元及 5,019.89 万元。

(2)七彩化学

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300758.SZ)成立于 2006 年 6 月,2019 年 2 月上市,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有机颜料、染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苯并咪唑酮系列高性能有机颜料、大分子系列高性能有机颜料、偶氮颜料、溶剂染料、异吲哚啉颜料以及相关染、颜料中间体等。根据其披露的定期报告,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 1-3月,七彩化学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12.09 亿元、12.18 亿元、15.68 亿元及 3.65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131.28 万元、1,701.81 万元、13,154.49 万元及 3,322.10 万元。

(3)双乐股份

双乐颜料股份有限公司(301036.SZ)成立于 1994 年 11 月,2021 年 7 月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酞菁系列及铬系颜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用于油墨、涂料和塑料等领域的着色。公司的酞菁系列颜料主要包括酞菁蓝、酞菁绿,铬系颜料主要为铬黄和钼红。根据其披露的定期报告,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 1-3 月,双乐股份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2.71 亿元、14.33 亿元、15.75 亿元及 3.87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865.92 万元、4,727.72 万元、12,069.76 万元及 2,189.72 万元。

(4)联合化学

龙口联合化学股份有限公司(301209.SZ)成立于 2007 年 3 月,2022 年 8 月上市,主营业务为偶氮类有机颜料、挤水基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黄色、红色、橙色偶氮有机颜料及挤水基墨。该公司颜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油墨领域,少量应用于涂料、塑料等其他领域。根据其披露的定期报告,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 1-3 月,联合化学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5.42 亿元、4.28 亿元、5.35 亿元及 1.30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6,415.49 万元、3,382.98 万元、5,643.21 万元及 1,654.22 万元。

(5)常州北美化学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北美化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8 月,下属常州北美颜料化学有限公司、常州龙宇颜料化学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主要生产偶氮、酞菁类颜料。该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水性油墨、胶印油墨、溶剂油墨、油漆、塑料、橡胶、印花涂料色浆和文教用品等行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6)先尼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先尼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5 月,专业从事高性能有机颜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DPP 系列等,为行业国际知名 DPP 系列产品生产商,产品主要用于涂料、塑料及油墨等工业。

(八)公司的市场地位

公司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财政部、工信部根据《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4〕148 号)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安徽省绿色工厂”等。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已合计形成酞菁蓝、永固紫系列产品相关的境内发明专利 25 件、境外发明专利 2 件、实用新型专利 59 件。

同时,公司积极参与主营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各项标准的制定,自成立以来,累计参与制定了“酞菁蓝 B”、“酞菁蓝 BGS”等 10 项国家标准、14 项行业标准、10 项团体标准。其中,公司是行业标准“溶剂法铜酞菁”、“C.I.颜料蓝 15:2”的第一起草单位,国家标准“酞菁蓝 B”、行业标准“C.I.颜料蓝 15:4”的第二起草单位。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公司在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拥有较高知名度,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据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统计,2023 年度,公司酞菁蓝系列颜料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 18%-19%,国内排名第二位;公司永固紫系列颜料全球市场占有率约 20%,是全球领先的永固紫有机颜料生产商。

(九)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持续的自主研发,针对有机颜料中间体合成、颜料化生产等技术领域,公司形成了铜酞菁合成精制技术、永固紫连续流硝化反应安全生产技术、有机颜料产品功能化技术体系等核心技术。在清洁生产方面,公司形成了酞菁蓝生产过程废水处理技术、永固紫生产过程废气处理技术、酸性废水连续中和技术、高盐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在循环经济领域,公司形成了酞菁蓝产品绿色制造、永固紫生产过程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核心技术体系。此外,公司还研发形成了以低温余热回收为代表的有机颜料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技术。公司研发形成的相关核心技术覆盖了公司有机颜料产品从颜料中间体的合成制备到最终产品颜料化的生产工序全过程。

围绕上述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累计形成了 25 件境内发明专利、2 件境外发明专利和 59 件实用新型专利。凭借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公司先后获得安徽省有机颜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安徽省信息化与工业和融合示范企业、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安徽省绿色工厂、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与奖项,报告期内完成了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应用于硝化棉体系、耐蒸煮聚氨酯体系专用酞菁蓝产品”的开发,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并有酞菁蓝 B、酞菁蓝 BGS、铜酞菁等主营产品及专用中间体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

(2)标准制定优势

作为国内酞菁蓝系列和永固紫系列有机颜料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10 项、行业标准 14 项、染料工业协会和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的团体标准 10 项,多次被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定为“涂料和颜料标准化先进单位”、“颜料行业标准化先进单位”。

其中,公司是行业标准“溶剂法铜酞菁”、“C.I.颜料蓝 15:2”的第一起草单位,国家标准“酞菁蓝 B”、行业标准“C.I.颜料蓝 15:4”的第二起草单位。长期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使得公司对行业态势及发展趋势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产品技术细节、工艺方法等有着精准把握。公司将参与制定的标准贯穿于研发、生产全过程,也在行业探索新工艺、新产品的过程中抢占了先机。积极参与主营产品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专用中间体自产优势

专用中间体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颜料生产的重要因素。铜酞菁作为颜料中间体,主要用于酞菁系列有机颜料的生产,咔唑、粗品紫作为颜料中间体,主要用于永固紫、耐晒兰等少数有机颜料的生产,其应用领域都具有较强的专用性。有机颜料厂商如果缺乏自主生产专用中间体的能力,就会受制于上游中间体货源的供应,可能出现限产、停产等情形。公司作为国内酞菁蓝有机颜料的主要生产企业,从 2011 年起就具备了中间体铜酞菁的生产能力并掌握了合成工艺核心技术。在永固紫细分领域,公司不仅具有粗品紫的合成生产能力,而且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中间体咔唑生产能力的永固紫颜料厂商之一。

通过铜酞菁、咔唑、粗品紫等专用中间体的自主生产,公司有效保证了相应有机颜料产品生产链条的完整性,并且能够对中间体和主要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有效控制,保障有机颜料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依靠专用中间体的自产,公司还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各环节的生产工艺,在满足客户个性化应用场景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规模成本优势

作为国内酞菁蓝和永固紫系列有机颜料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相应产品产量较大,规模效应明显。公司规模效应及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规模较大,对相应的原材料供应商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

其次,公司拥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及工艺控制能力,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能实现大批次稳定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第三,较大的生产规模,促使公司有能力投入资金和人力研究与生产相关的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以及节能方法,实现生产过程的循环经济,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第四,规模优势也保障了公司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充分投入,提高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推动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及合规排放,从而确保了公司经营的稳健性。

(5)循环经济优势

公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十分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反应原料、溶剂、催化剂、副产品等化学物料的回收利用。通过对铜酞菁合成工艺的催化剂进行的调整改进,公司显著提高了催化效率,有效节约了钼资源的用量,大幅降低了催化成本,相关技术成果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专利奖、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备案等奖项及荣誉。

针对酞菁蓝有机颜料的生产过程,公司研发形成了以氨回收和烷基苯溶剂回收为代表的酞菁蓝产品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相关技术成果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针对永固紫有机颜料的生产过程,公司也研发了相应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实现了永固紫生产过程中邻二氯苯、碱水、溴化钠、三乙胺、氯化钠和二乙二醇等多种化学物质的高效回收。

公司围绕生产资源回收利用研发并投入应用的一系列技术成果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减少了环境影响、节约了社会资源,对于国家推动循环经济、行业和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技术成果已形成了多项授权专利。

(6)管理团队与经营理念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和具有实干精神的管理队伍。主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均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大多数人员在颜料行业拥有近 20 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对于颜料行业的技术、市场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前瞻的判断。

对于销售、研发、生产、节能、环保、安监等工作任务条线,公司不仅设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岗位予以对接,而且还遵循“向内聚力赋能,协同助力致远”的理念,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培养出一批“风气正、士气旺、干劲足、敢担当”的骨干团队。

对内,公司打破部门壁垒,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安全、环保、质量、工艺、技术、管理等专业委员会,融合各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通力攻关产品功能化、降本增效、资源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业务方向的跨部门技术难题,在保障公司稳定运营的同时,充分挖潜增效,持续积累成本优势。

对外,公司秉承全供应链管理的思路,由单纯的采购与销售活动,转变为“与供销两端融合协同共赢”的协同经营;对上游,公司协同供应商建立性能指标要求,并向供应商传达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的方针,不断增强供应链粘性与把控力;对下游,公司依托销售、研发、质量管理等部门,建立专业客服团队,细化客户服务流程。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