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公司作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供应商,不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始终坚持 “前瞻、在研、应用”三代产品同步推进的研发战略,围绕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 统低温环境适应性、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效率及成本等核心设计指标开展研发及测试活动,以持续推动公司产品的性能优化与升级迭代,保持行业竞争优 势,相应对公司的研发综合测试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于自身研发优势及长期的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实现着技术进步及产品迭代:2012 年至 2020 年,先后形成了 30kW、40kW、50kW、60kW 以及 80kW 系列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销售,持续引领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及商业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及市场需求的扩大,公司有序加快研发步伐,并基 于全新升级平台打造,于 2021 年 4 月发布了 120kW、80kW 两款新一代高功率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列产品 G120 和 G80 Pro,提升额定功率的同时实现了多项 核心参数指标的重要突破,产品更为先进成熟。
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迫切需要公司自主综合测试能力的支持。尽管公司是 国内最早一批配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测试平台的企业之一,但公司现有的测 试能力只能满足 80kW 功率以下产品的测试需求。随着公司新一代产品的推出 和应用,公司亟需完善高功率发动机系统测试能力。
同时,《关于开展燃料电池 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等国家层面 的产业政策于 2020 年下半年相继出台,各地跟进发布关于氢能与燃料电池相关 鼓励政策及规划,行业扩容与产品上量形成的持续增长的产品测试需求,与国内 现有的第三方测试机构设备资源紧张、测试项目单一、测试标准不完善之间的矛 盾不断加深。因此,公司拟投建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以下简称“综合测 试中心”、“本项目”)。
(二)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概述
本项目计划建成涵盖零部件级、子系统级、系统级以及整车级的综合测试评 价中心,测试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涵盖 80kW-240kW,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各层 级、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正向开发能力,以帮助公司在产品的研发和布局过程中, 不断优化产品的低温启动性能、能量效率、功率密度、关键材料和部件的成本以 及耐久性等核心指标。
2、建设内容
综合测试中心计划围绕零部件设计、子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整车需求导入等四大设计,实现可靠性提升、耐久性提升、环境适应性提升、动态特性提升、经济性提升、用户友好性提升和前瞻性研究等七大功能模块。各模块的研发目标如下:
(三)项目必要性
1、行业整体处于产业化初期,第三方测试资源不足问题突出
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整体仍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在行业的迅速扩容、产品 升级迭代,以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等趋势下,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供应 商将产生庞大的产品综合测试需求。
现阶段,国内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第三方测试标准不完善、测试设备资源紧 张等问题较为突出。除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国家机动车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等少数几家机构 具备强制性标准检测能力、具备部分领域开发性试验验证能力,除此以外大多数 第三方测试机构无法执行强制标准测试,亦不具备开发性试验验证能力。
而测试 设备资源的紧张则带来了测试服务的低效、单项测试费用高企等问题,且外部实 验测试始终存在技术泄秘的风险。 同时,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测试设备普遍为标准化设备,测试项目单一、偏通 用性且测试点少,获取数据量比较有限。
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为自主研 发,测试项目需执行零部件选型、性能匹配、程序验证、动态验证、环境适应性 验证等多项测试程序,需自主设计测试方案并选择测试点,仅送第三方测试则存 在研发验证项缺失的痛点。
2、本项目是保障研发测试活动自主化和完整性、保持产品技术先进性的必要举措
公司现有的测试能力只能满足 80kW 功率以下产品的测试需求。本项目建 成后,将帮助公司全面开展覆盖 80kW-240kW 功率范围的产品研发及测试工作, 将有效完善公司在高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领域的测试能力,不受制于自身条 件或第三方测试条件限制,保障公司研发测试活动的自主化和完整性。
可靠性提升、耐久性提升、动态特性提升、低温环境适应性提升、系统经济 性提升、用户友好性提升以及前瞻性研究等功能模块的建设充分契合公司“预研 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产品布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公司基于技术发展 趋势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基于下游市场需求开展产品迭代研发,以及基于终端用 户反馈进行产品改良,使得产品布局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从而不断保 持产品的先进性。
3、本项目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打下重要基础
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全球环保共识下,明确的政策预期、加速的产业 化进程,以及与现有纯电动技术路线明显的优势互补,决定了燃料电池产业长期 持续发展的良好预期,也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对产品性能不断提出要求。
在技术层面,燃料电池发动机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依然需要持续攻克性能、寿命、成 本等关键问题;而在市场层面,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下游客户不断展现对更 高功率、更高能效、更高可靠性及耐久性产品的迫切需求趋势,多家同行业厂商 亦渐次推出百千瓦级概念性产品。
本项目立足于高功率发动机的研发测试,将助 力公司主动把握下游市场的订单机遇,为前瞻性产品的开发、后续的市场拓展及 客户维护打下重要基础。 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品牌效应将影响客户 对具体整车型号的选择,如配置“沃德十佳”发动机的传统燃油车,或配置宁德 时代电池组纯电动车更能获得客户的青睐。
因此持续巩固与维护“亿华通”在燃 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品牌效应,将是公司持续开发整车厂客户的重要抓手。纵观 内燃机技术路线和纯电动技术路线的行业发展路径,无论是行业发展初期或是 成熟期,厂商唯有不断形成领先行业的研发测试能力、领先市场的产品综合能 力,方能持续打造面向用户的高粘性品牌效应,从而扩大和保持市场份额。
燃料电池产业未来的发展路线亦然,公司通过测试能力的进步和完善,能够在不断升 级产品代际、优化性能表现的同时,持续改善用户体验、最终实现从产品到标准, 从市场到品牌的全面领先。
(四)项目可行性
1、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广阔
对比纯电动汽车发展历程,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前景广阔。2009 年,中国新 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起点“十城千辆”计划发布,经历前期导入阶段后,2013 年2015 年期间纯电动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11.66%,从销量“破万”到“5 万辆级”仅用了 2 年时间,2015 年销量更增长至 24.75 万辆。纯电动汽车经历了长达十年来的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现阶段新 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重点已经逐步向氢燃料电池汽车拓展。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燃料汽车行业的“十城千辆”政策将迎来正式落地。2020 年 9 月 21 日,财 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开展燃 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应用》要求示范城市群在未来四年示范期 间,要推广超过 1,000 辆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燃料电池汽车,建成并投入运营加 氢站超过 15 座。
同时,对示范期间的氢燃料电池支持政策进行了明确,主要特 点是以奖代补、地方主导、分区推广与全产业链支持。根据公开媒体报道,已有 多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提出申报,通过答辩后将由五部委筛选出首批示 范城市群。考虑奖励带动的社会资本投入,预计未来四年燃料电池产业投资规模 有望达千亿,拉动产业运营规模提高至万台以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迎来广阔前 景。
2、多地氢能产业投资及规划进入爆发期
根据 2020 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 2.0》,我国燃料电 池汽车目标 2025 年将实现较大区域推广应用,保有量达 10 万辆左右。在《示 范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以及技术路线图 2.0 等国 家层面政策密集出台和指引下,包括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河南、河北、内蒙、湖北、山西、江西、辽宁、吉林、天津、宁夏等 省份 40 多个地区相继发布了鼓励区域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扶持 力度的地方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多个地区在政策中明确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的阶段性 目标,未来有望突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 2.0》提出的 2025 年 10 万辆左右保有量的政策规划。
注:计算 2025 年合计发展数量时,部分未明确规划其 2025 年发展数量的省市以其以前年 发展数量为准。
3、项目建设契合公司未来发展计划
2021 年 4 月,公司基于全新升级平台推出新一代 120kW 和 80kW 两款全新 高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额定功率超过 120kW 的预研一代产品正在前瞻性 规划中。
燃料电池发动机综合测试评价中心充分契合公司研发布局,有力支持公 司产品不断迈向大功率、高性能的迭代升级:为公司探索新工艺、新材料、新构 型提供前瞻性测试环境,不断提升功率密度;为公司在验证整车在极限条件下的 表现提供更为全面的环境适应性、耐久性、动态性测试环境;为公司加强落实产 品全面的质量管控,提供更为严格的可靠性测试环境;为公司在模块复用性的提 升、零件数量的精简方面提供更为自主的测试环境;为公司产品形成用户友好、 人性化设计提供改良方案,以不断改善用户体验。
同时,市场推广方面,在公司“点-线-面”市场战略的推广中,燃料电池发 动机综合测试评价中心在改良、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可以大量累计实验数据及 用户实际使用数据,进一步细化推广策略,做到有重点、有针对和差异化。数据 的积累不仅带来丰富的经验,未来也有望转换为行业可以参考和使用的标准,形 成行业话语权。
4、公司丰富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保障本项目实施
测试评价技术是开发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核心技术的关键,公司已从电-电 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 BOP 部件、电堆总成及核心部件、车载氢系统、 燃料电池专用 DC/DC 五大方面,以低温环境强适应性、长寿命、高可靠、高效 率、高安全为目标,建立了全方位一体化测试评价体系。同时制定了燃料电池系 统及关键部件指标体系,制定了系统及关键部件各属性测试标准,形成了具有完 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测试方法和企业标准。
本次项目将执行此套自主的、成熟的、全面的测试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本项目在高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领域的全方位 测试能力。 公司员工人数自 2018 年末的 474 人扩大至 2021 年 3 月末的 593 人。其中 研发团队规模已达 200 人,研发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在 40%以上,为公司 快速发展积累了充足的人才储备,也能够有效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实施主体与项目概算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子公司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额29,999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 19,999.99 万元,项目建设周期 31 个月。
(六)项目整体进度安排
公司计划于 2021 年底完成项目相关手续报批、定制设备选型及方案布置, 达到综合测试评价中心相关设备进场安装条件;2022 年主要围绕燃料电池发动 系统可靠性、耐久性及环境适应性的提升配置相关测试设备;2023 年在完善现 有测试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先进技术在燃料电池发动系统上的应用,布局相关前 瞻技术研发测试,持续保持和提升公司研发实力。
(七)项目选址和环评备案情况
项目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站前东大街 28 号白云路 南侧,为募投项目实施主体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自有土地。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完成投资备案及环评审批手续。
(八)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为研发测试项目,不直接产生收益。本项目效益体现在产品研发对公 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此报告为正式摘取部分,需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