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公司拟在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全资子公司桐林铸造实施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项目。项目将利用子公司已经建设完成的厂房,通过引入行业先进智能生产单元、数字化信息系统等软硬件,打造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以提高公司生产质量和效率,扩大发动机铝合金缸体及其他汽车铝压铸零部件产品产能、丰富产品类型,满足下游整车制造客户不断增长的配套需求。
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期 2 年,项目总投资 28,059.58 万元。项目总投资中:建筑装修及其他工程投资 1,300.00 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投资 20,737.34 万元、预备费 1,322.24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700.00 万元。项目达产年预计可新增各类铝合金压铸产品 112 万件/年,其中:发动机铝合金缸体 36 万件/年,铝合金变速箱壳体 26 万件/年,新能源汽车铝制电控箱壳体 24 万件/年,新能源汽车铝制车身结构件 26 万件/年。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扩大铝缸体压铸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下游客户配套需求
公司在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领域有着 20 多年的市场积累和技术沉淀,凭借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精益管理以及压铸机加一体化生产优势等,获得了包括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等国产头部汽车品牌的认可,成为了其合格供应商。在汽车轻量化,内燃机低碳化趋势下,传统燃油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等车型因轻量化需求均倾向于选择搭载铝合金发动机。
报告期内,公司与重要客户同步研发了近60 余项发动机缸体、缸盖、壳体等研发样品,未来将搭载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混合动力车型等,为后续承接该类业务量产订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公司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压铸环节的产能已逐渐饱和。
在符合汽车轻量化发展要求的铝合金缸体等压铸产品方面,公司仅有 4 台专用设备匹配,虽然2021年川相铝业、桐林铸造通过新购置压铸生产线增加产能,截至 2022年 6月30 日,铝压铸产能仅为 0.44 万吨,预计 2022 年底公司铝合金压铸产能将达到 1.5 万吨;但随着汽车轻量化和公司与客户同步开发的铝合金缸体产品的数量逐步增多,公司铝合金压铸产能仍远不能满足下游整车厂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为此,公司只能优先满足重要客户的订单需求而放弃部分订单。公司亟需扩大铝压铸件产能,突破产能制约,满足不断增长的下游客户配套需求。
(2)丰富铝压铸件产品序列,响应客户诉求,进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
随着汽车工业与新能源的加速融合,轻量化、节能降耗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也将是汽车工业未来的主力军。经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培育,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受到市场的普遍接受。2013-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了 93.4%的高速复合增长,2021 年渗透率为13.4%,但与国家产业政策中设定的“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应达到 20%”的发展目标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最主要的增长点。
公司一直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态,并积极与新能源汽车下游整车客户开展合作,提前进行相关新产品布局。
目前,公司已经为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等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壳体等铝制轻量化零部件,与长城汽车同步开发的 EZ01 铝缸体已搭载坦克 500 车型实现量产供货,长安汽车 EA15 铝缸体毛坯已实现量产供货,与长安汽车同步开发的 EA16 和 FE 缸体成品将搭载新能源车型,与小康动力同步开发的 H15RT 铝缸体搭载华为问界平台新能源车型即将量产,同步研发的 H16 铝缸体产品搭载于华为赛力斯新能源车型,与吉利汽车同步开发的 NGP 缸体成品、DPE 缸体成品和 HP 缸体毛坯将搭载于吉利旗下新能源车型,与比亚迪签订了弗迪动力生产性物料采购通则并就搭载于比亚迪宋 PHEV 车型的 472QA 缸体于 2023 年 1 月开始量产供应,同时开展多款铝合金缸体的联合开发。公司与客户开发的新产品已经取得客户的认可,具备量产的基础。
同时,公司下游已经合作的传统燃油汽车整车厂客户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时候,也会向公司提出相关的零配件配套需求,但受制于生产设备和产能的限制,公司并没有专业的设备进行新产品的量产,也无法对客户的配套需求进行及时响应。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将引入系列适应性更强的专业装备,具备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条件,在丰富公司产品序列同时,响应客户诉求,也可使公司紧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3)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将引入系列国内外一流品牌的铝合金压铸自动化生产单元,并配套辅助生产设备、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等软硬件系统,建设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具体来看:①公司引入的 5 台国产化智能压铸单元均为国内一流品牌的三代机型,其单元采用集成化配置(配备机器人、毛刺打磨中心、切边机、点冷机、真空机等辅助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同时,压铸主机配备了先进的实时控制系统,保证压铸工艺参数的稳定实现并具有工艺参数溢出报警功能,能够满足客户对高品质产品的要求;②公司引入的 4 台进口智能压铸单元均为世界一流品牌,具有机械结构稳定、动态压射力强、压射曲线重复性好等特点,能满足内部质量要求极高的铝合金压铸件生产。同时,其压铸单元采用高度自动集成化配置,生成节拍比国产设备快,具有生产效率高等优势。
通过本次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将获得行业领先的装备水平,具备大型车身结构件、覆盖件以及 V6、V8 铝合金缸体等高品质要求的铝合金压铸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减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显著提升公司在订单获取方面的竞争优势。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本项目符合国家关于汽车产业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期支持发展的产业。国家制定多项鼓励政策,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目前国家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市场化发展和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信部为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行业 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审批和管理行业内的投资项目。
国 家工信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铸造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 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要职能:对政策运行跟踪分析;组织制、修订汽车工 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政 策法规,组织宣传贯彻各项技术标准并提供有关建议;依法进行行业统计,收 集、整理、分析行业技术与经济信息;跟踪了解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动态和技术 进步趋势,并通过信息发布会、网站、期刊等多种途径为企业、政府和社会提 供信息服务。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主要职能:以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振兴中国内燃机工业为己任,反映行业愿望与诉求、为政府和行业提供 双向服务为宗旨,以政策研究、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国际交流、会展服务等为主要职能,并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组织国际交流等。 中国铸造协会主要职能:对全行业运行态势、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制 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政策、经济技术政策;受政府部门的委托,参与有 关铸造行业经济技术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订;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国内外 铸造行业技术与经济信息;协助政府组织制、修订铸造产业的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推进各类国家、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贯彻实施;提 出行业内部技术和业务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公司专业从事发动机缸体及相关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知名的汽车整车厂和发动机主机厂的核心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围绕汽车铝合金压铸零部件业务展开,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等相关产业政策,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扩展汽车零部件产品序列,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项目建设符合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汽车电动化带来的延长续航里程需求的推动下,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主要体现在:
①乘用车轻量化可以降低油耗、减少污染排放,应对史上最严排放标准。随着《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简称“国六标准”)的实施,以及工信部在 2021 年 2 月发布最新版的国家强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21)提出:持续推动传统燃油汽车节能降耗,最终达到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水平在 2025年下降至 4.0L/100km。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均在大力推动汽车轻量化,以降低汽车燃油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应对史上最严排放标准。
②汽车轻量化契合“电动化”后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研究表明: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 10kg,续航里程可增加 2.5km,通过轻量化可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同时轻量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制动距离,增加动能节省,亦有利于减轻噪音振动性。由于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及充电时间敏感,轻量化对于新能源汽车尤为重要,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不断普及,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本项目的主要产品为铝合金缸体、铝合金变速箱壳体、新能源汽车铝制电控箱壳体、新能源铝制车身结构件等各类铝合金压铸产品,均为汽车实现轻量化的重要零部件,契合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公司取得的技术、产品和客户积累有助于项目顺利实施
在技术方面,公司自 2018 年进入铝合金汽车轻量化压铸行业以来,陆续招聘了多名压铸行业内具有汽车零部件开发经验的技术工程师、压铸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及模具技师等人员,以推进公司压铸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生产管理、现场操作与质量控制等各层级人员形成的专业队伍。
一方面保证了公司铝合金汽车轻量化制造项目的顺利量产,另一方面在生产工艺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储备了多项轻量化压铸智能制造技术,包括实时控制压铸技术、真空压铸技术、无缸套高致密度缸体压铸工艺技术、铝合金缸体压铸定点喷涂工艺技术、碳化钨强化机在压铸模具的运用技术、搅拌摩擦焊技术、压铸件表面高耐盐雾钝化工艺技术、双金属共面加工切削技术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轻量化压铸工艺技术体系。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取得专利240 项。
同时,由于工艺技术的特殊性,公司还有大量的工艺技术并未申请专利保护,而是以专有技术(Know how)形式贯穿于企业的生产制造中。此外,公司还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半固态压铸工艺技术,以提高本次拟生产的新能源车身结构件等铝合金压铸产品的良品率,提升产品品质,目前该研发项目也进入最终验证阶段。因此,公司在轻量化压铸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产品方面,铝合金缸体是公司现有的主要产品之一,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公司已经拥有成熟的铝合金缸体生产制造体系,公司目前已开发的铸铝发动机缸体及壳体 30 余种,将搭载燃油车和新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并逐步实现量产;公司报告期内已向客户供应了减速器壳体、变速箱壳体以及新能源车电源插头壳体等产品。
2022 年 1-6 月,公司铸铝业务(含铝缸体毛坯、铝缸体成品和其他铝非缸体)实现销售 8,128.44 万元,较 2021 年全年还增长了989.09 万元,铸铝业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新能源车铝制电控箱壳体、铝合金变速箱壳体和新能源铝制车身结构件主要的制造关键在于工艺参数,公司拥有类似产品的工艺经验,结合其强大的技术团队和产品开发能力,有助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实现对各类铝合金压铸产品的快速量产。
在客户方面,公司与国内自主品牌的头部车企如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赛力斯、比亚迪等均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现有的核心客户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都在致力于传统燃油汽车的轻量化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报告期内公司与客户同步开发了发动机缸体、缸盖、壳体等研发样品 60 余项,这些整车企业未来推出的新车将大量使用铝合金零部件和铝制发动机,为公司后续承接量产订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公司在相关技术、产品和客户方面的储备,有利地保障了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4、项目产品方案
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桐林铸造负责组织实施。项目达产年预计可新增各类铝合金压铸产品产能 112 万件/年。
5、项目投资概算
本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利用子公司桐林铸造已经建设完成的厂房,通过引入行业先进的智能生产单元、数字化信息系统等软硬件,打造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 2 年,总投资 28,059.58 万元,拟全部采用募集资金投资。其中:建筑装修及其他工程投资 1,300.00 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投资 20,737.34 万元、预备费 1,322.24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4,700.00 万元。
6、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投资总额 28,059.58 万元,主要用于建筑装修工程费和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和铺底流动资金。
(2)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本项目新增设备投资 20,737.34 万元。根据项目所确定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和工艺流程的要求,为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项目将新增系列智能型压铸单元、毛刺打磨中心、真空浸渗机、X 光探伤仪等设备,关键设备拟采购市场中较为先进、质量好的产品,使项目建成后能在国内继续保持装备水平的竞争优势。项目新增设备清单如下:
7、项目投资效益情况
根据本次项目投资情况估算,本项目的建设期为 2 年,在第 5 年完全达产,整体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为 15.90%,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税前)为 6.85 年。
8、项目工艺方案及技术来源
项目规划产品与公司现有发动机铝缸体等产品基本相似或相同,项目新进设备也会兼用于现有产品生产。因此,项目在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水平、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以及生产技术选择上与公司现有产品基本相同。
铸造工艺流程
机加工工艺流程
9、项目物料及能源供应
本项目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铝合金、配件,通过对外采购获得。原材料上游供应商竞争较为充分,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项目主要消耗能源包括天然气、电等。项目建设地位于子公司桐林铸造原有厂区内,供气供电等基础公用设施较为完备,能够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10、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2 年,由公司自行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的考察论证、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生产线设计等工作,并已取得成都市大邑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出具的《四川省省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表》,备案号为:川投资备【2107-510129-07-02-209026】JXQB-0223 号。
11、项目选址和建设用地
本项目拟选址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兴业二路 9 号,位于公司全资子公司桐林铸造现有厂区内。公司已通过国有土地出让公开招拍挂方式取得了整块宗地的使用权益,不动产权证编号为“川(2020)大邑县不动产权第【0002730】号”,用途为工业用地/厂房,使用年限至 2063 年 09 月 26 日止。项目实施的不动产单元为“晋原镇兴业二路 9 号 5 号生产车间”和“晋原镇兴业二路 9 号 6号生产车间”。
12、项目环境保护情况
公司所属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属于重大污染行业,项目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对环境不构成较大负面影响,符合成都大邑县总体城市规划。项目执行的环保标准主要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等。项目的主要污染物为污水、废气、噪声、一般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公司对此采取的环保措施包括:
(1)废水处理与排放
建设期内,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道路洒水,不外排;生活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运营期内,生活污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规定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洗手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外排。
(2)废气的防治措施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将产生打磨粉尘、焊接粉尘、切割粉尘、喷丸粉尘、喷锌粉尘、油漆漆雾、VOC 气体和天然气燃烧。在生产车间内固定打磨区域、焊接区域,将打磨粉尘、焊接粉尘经支管道进入布袋除尘器处理后分别经 15m 高排气筒排放;喷丸粉尘经设备自带除尘系统处理后经 15m 高排气筒排放。项目建有密闭喷锌房,喷锌粉尘经管道进入布袋除尘系统处理后经 15m 高排气筒排放;生产车间配备喷漆房,油漆漆雾和 VOC 气体经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催化燃烧后经 15m 高排气筒排放;天然气燃烧经 15m 排气筒达标排放。
(3)噪声控制
主要来源于设备制造时的切割、加工等工段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在 65-80dB。项目所有生产设备均拟采用低噪声设备,经隔声、消声、减振、距离衰减等措施后,实现厂界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声学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4)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理
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废弃金属、木材等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由相关部门统一回收处理。运营期间,切割、刨边产生的铁屑、废边角料等固废由厂区收集后外售废品回收站进行综合利用;
(5)危险废弃物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废乳化液、废弃含油棉纱、手套、废清洗液等危险废物经集中分类收集暂存于厂区危废暂存间内,委托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安全转运和处置,不对外排放。
项目已经取得成都市大邑生态环境局的环保评估审核,审核文号“成大环承诺环评审〔2022〕8 号”。审核结论:该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求,该项目可在拟定地点按拟定建设内容实施。
此报告为正式报告摘取部分。需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