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本项目旨在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光伏电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及优化,增强光伏电池工艺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运营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客户提升生产效益。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无锡江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仅能够提升自身设备的竞争力,还能通过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进一步增强客户的黏性,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 6,098.1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244.50 万元,运营开发投入 1,853.60 万元。
3、项目工程进度
本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系统建设、硬件设备部署、软件部署、开发、系统调试与验收和优化。
4、项目涉及新取得土地或房产情况
本项目拟建设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无锡市 312 国道(经一路)东侧,江松科技一期北侧。
5、项目备案及环境影响评价情况
本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的相关工作,于 2025 年 3 月 19日取得《江苏省投资项目备案证》(锡新数投备〔2025〕304 号)。本项目为智慧运营平台项目,不涉及产品生产,故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极小,污染源及污染物主要为装修期间的一般固体废物、少量员工的生活污水。本项目的设计严格遵循《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确保本项目的各项指标达到环保方面的有关要求。
(二)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扎根于光伏设备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的一站式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公司始终坚持“创造改变世界,科技引领未来”的经营理念,凭借持续研发能力为下游客户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最终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专家。
在技术能力上,公司将以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为核心,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在产品种类上,公司将不断向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进行延伸,积极推进公司在光伏电池片工艺设备、光伏组件端关键设备及智能立体车库等方面的研发,从而为公司未来发展构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报告期内已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效果
1、技术研发计划
技术水平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地位的重要依托。公司以客户需求作为技术研发导向,以光伏电池工艺设备的前沿技术为研发重点,通过产品迭代不断推动光伏电池生产技术革新和降本增效。公司是新型高效电池技术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不断引领行业的产品迭代,持续突破设备产能限制及碎片率极限,推出技术迭代所需的新一代高性能自动化设备,推动光伏电池生产技术革新和降本增效。
从产品性能来看,公司深入研究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的底层技术,不断推出适用于高速度,低碎片率的 N 型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技术参数引领行业不断实现突破;
从产品体系来看,公司在各类 N 型电池技术路线上采取了全覆盖的布局策略,通过不断引领行业的产品迭代,推动光伏电池生产技术革新和降本增效。同时,公司也基于长期对于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经验积累,积极向 TOPCon 电池核心工艺设备硼扩散设备等领域拓展。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搭建更好的研发实验环境,为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2、建立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及培养体系
公司建立了高效运转的研发体系,围绕客户和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对产品、工艺和技术进行研发创新和优化升级,同时通过主动研发创新引领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壮大研发人员队伍,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已在员工的选择录用、晋升、业务奖惩激励机制和内部培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不断加强市场开拓
报告期内,公司在保持与主要客户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不断加强市场布局与新客户开拓。与公司形成合作关系的主要客户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隆基绿能(601012.SH)、爱旭股份(60073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688472.SH)、钧达股份(002865.SZ)、正泰集团等知名企业。2023 年全国光伏电池产量前十大的企业均为公司客户,公司已覆盖国内一线光伏制造厂商。未来公司仍将不断开拓优质企业成为公司合作伙伴。
此报告为完整版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性质
1.1.3 项目拟建地址
1.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5 项目建设工期
1.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7 项目生产规模
1.2 企业概况
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3.2 研究范围
1.3.3 编制原则
1.4 主要结论和建议
1.4.1 主要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完善
2.2.2 项目建设是公司规模扩展,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增加产能,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2.2.4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2.2.5 提升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为业务发展和高效管理赋能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国家政策推动行业的发展
2.3.2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及良好品牌认可度
2.3.3 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协同优势显著
2.3.4 优秀的人才队伍和管理体制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2.4 市场需求分析
2.4.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量化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预测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及增长趋势
2.4.2 市场供给分析:评估现有及潜在竞争者提供的同类产品数量,识别供给缺口或过剩
2.4.3 市场竞争分析:研究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份额分布、主要竞争对手策略及进入壁垒
2.4.4 项目产品分析:结合产品特性(如价格、质量、功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判断其竞争力
2.4.5 市场综合分析:整合供需、竞争及产品数据,形成对项目整体可行性的判断
2.5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2.5.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5.2 项目产出方案
2.6 项目商业模式
2.7 项目对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选址方案
3.1.1 项目选址的原则
3.1.2 项目选址需求
3.1.2 选址方案的初步拟定
3.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2.1 概况
3.2.2 政治
3.2.3 经济
3.2.4 项目投资地营商的主要优势
3.2.5 投资激励
3.2.6 经贸情况
3.2.6 法律法规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技术方案
4.1.1 原料路线确定原则
4.1.2 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确定原则
4.1.3 技术先进性
4.1.4 生产工艺流程
4.1.5 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4.2 设备方案
4.3 工程方案
4.3.1 给排水工程
4.3.2 变配电工程
4.3.3 消防工程
4.3.4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4.3.5 通信工程
4.3.6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4.4 数字化方案
4.4.1 工业化生产可靠性分析
4.4.2 技术管理及特点
4.4.3 建筑智能化
4.5 建设管理方案
4.5.1 项目建设期管理
4.5.2 公司注册及审批流程
4.5.3 项目审批流程
4.5.4 项目申报
4.5.5 ASME认证
4.5.6 UL认证
4.5.7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五章 项目运营方案
5.1 生产经营方案
5.1.1 采购模式
5.1.2 生产模式
5.1.3 销售模式
5.1.4 研发模式
5.1.5 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
5.1.5 燃料动力供应保障
5.2 安全保障方案
5.2.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5.2.2 安全措施方案
5.2.3 消防设施
5.3 运营管理方案
5.3.1 人力资源配置
5.3.2 人员培训
5.3.3 员工退场
第六章 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6.1 投资估算
6.1.1 投资估算范围
6.1.2 项目投资估算
6.1.3 资金使用和管理
6.2 盈利能力分析
6.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6.2.2 编制依据
6.2.3 收入测算
6.2.4 成本核算
6.2.5 利润核算
6.2.6 财务评价分析
6.3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6.3.1 不确定性分析
6.3.2 偿债能力分析
6.3.3 评价结论
第七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7.1 经济影响分析
7.2 社会影响分析
7.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
7.3.3 环境保护的建议
7.3.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7.4.1 项目能耗情况
7.4.2 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7.4.3 管理节能措施
7.4.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结论
第八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8.1 工期风险
8.2 质量风险
8.3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8.4 市场波动风险
8.5 政策风险
8.6 政治风险
第九章 思瀚产业研究院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建议
附件:财务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