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本项目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依托红石湖资源优势开发集水上观光、度假、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红石湖是吉林三湖之一,位于松花江上游,上游接白山湖,下游流向松花湖,全长38公里,西岸高山连绵,森林茂密,近处有鸡冠砬子峰,中处有骆驼砬子峰,远处有影壁峰。同时附近拥有蒿子湖密营等红色文旅资源以及白山湖、松花湖这两个相连水上旅游景点,具备高质量的水上航线旅游开发价值。
1.1.2市场前景
(1)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休闲度假旅游愈发成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旅游方式。它与传统的观光游模式相区别,具有游玩时间相对较久、游玩节奏相对缓慢、消费场景更丰富、休闲娱乐活动更多元、对目的地的产品或项目体验更加深入等特征。当前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正呈现出一站式、个性化、业态交叉、文旅融合、下沉发展等新趋势,成为带动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动力。
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同比增长19.0%。相比2023年同期,2024年出游人次和总花费都有增长,旅游产业在持续复苏。但是相比2019年同期30.8亿出游人次和2.78万亿旅游收入,旅游业的复苏仍有潜力。目前,我国人均每个季度出游1次的频率和全年不到8天的旅游时间,与发达国家人均每个月出游1次、全年15天左右的旅游度假时长相比,旅游的普及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旅消费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我国旅游消费正从观光向度假、体验全面升级,游客旅游方式逐渐向休闲、度假、参赛、康养等多目的综合性活动转变,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点对点游览风景,而是更加希望能在目的地沉浸体验,更全方位、多场景地感受假期带来的放松愉悦。在此过程中,业态场景更为丰富、消费内容更加多元、游憩时间相对较长、更适合深度放松的休闲度假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2024年上半年,各类度假区、主题乐园、度假酒店等都有较快发展,其中主题乐园的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7.9%,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北京环球度假区、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青岛极地海洋公园等交易额居前,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了常规热门景区,一些本地玩乐项目如艺术展览、LiveHouse、足疗养生馆、洗浴中心等也成为新型旅游打卡目的地。四星级以上的高星酒店交易额同比增长21.6%。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一站式度假已成为新风尚,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在一个度假地满足所有的旅游需求。“一站式服务”和“套餐消费”顺应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期望消费模式,简化了消费者的选择,消除了盲区,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一站式预定“吃住行游娱”全套行程和套餐产品,通过“神会员”免费神券和神会员省钱包权益体系享受多种服务优惠,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高品质的度假体验。
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商业综合体等因集合了景区、酒店、演艺、商业街等多种业态,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度假旅游体验,备受青睐。这些一站式服务和套餐产品不仅提高了游客的购买意愿,还增加了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使他们能够在旅游中享受更多的休闲时光,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文化和风景,享受更放松的度假体验。
(2)吉林省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发布了多个政策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在旅游产业整体规划方面,2023年10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亿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
吉林不仅有广袤的林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瀑布湖泊江湾溪流,也有高原奇峰湿地沙滩,还有林海草场雾凇雪场雪村温泉,更有边境城市珲春一眼看三国的奇景。吉林热门旅游线路包括冰雪旅游线、环长白山旅游线、朝鲜民族特色旅游线、边境旅游线、避暑旅游点等。截至2024年5月底吉林省A级景区总数达303家,其中5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89家。吉林省的这些A级景区不仅涵盖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而且还包括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博物馆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体验。
(3)吉林市旅游产业现状
近年来,吉林文旅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活力。2023年吉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1449.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3.0%;全年旅游总收入5284.63亿元,增长242.1%,创历史新高。吉林省文旅收入居东三省榜首,稳稳接住了网络流量和冰雪经济热度带来的收益。2024年以来,吉林省旅游业延续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呈现出市场人气火爆、产品加速迭代、品牌热度飙升、全省多点开花等特点。2024年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9071万人次,同比增长9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107%。
吉林市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粉雪资源得天独厚;坐拥东北地区唯一不冻的松花江,雾凇奇观惊艳世界。冰雪文化深入人心、冰雪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吉林市始终坚持助推冰雪文旅产业提标与扩容齐头并进,围绕“冰雪+”做足文章,着力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高标准举办2021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世界滑雪度假·吉林北大湖峰会、吉林省2023—2024新雪季开板仪式、第19届中国经济论坛以及新质生产力塑造冰雪经济新优势分论坛。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单体滑雪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7年蝉联世界滑雪大奖,吉雪、五家山等滑雪场也积极调整发展定位、推出新服务新项目满足新需求。2023—2024雪季吉林市接待游客2340.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8.09%,旅游收入470.93亿元、同比增长198.9%,提升幅度创历史新高。
截止到2024年上半年,吉林市A级旅游景区已发展到37家、全省占比近1/5,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237家、全省占比近1/3。吉林市打造“凇星江山夜,雪鸟食文泉”十大文旅IP,扩展文脉复兴、山水寄情、工业追忆、尚食美味、转角有景、乡村文化、红色吉林七大板块,构建起涵盖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大旅游”格局。
吉林市拥有2200多年绵延不断的建城史,多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留下丰厚文化遗产和悠长文脉,也赋予这座城市“船厂”“满族发源地”“京剧故里”等闪亮的文化符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持续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磨文化艺术精品、打造文旅品牌活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3年,吉林市确立“一条江一座城一方文化一部城市发展史”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总目标,加速构建“一轴八翼五组团”空间格局。目前,吉林地区有各级各类博物馆38家,其中一级博物馆1家、三级博物馆3家,全市现有馆藏文物39381件(套)。市博物馆(市陨石博物馆)、市满族博物馆、市文庙博物馆、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市明清造船厂遗址博物馆不断更新展厅。
2024年,吉林市陆续向公众开放1881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博物馆、吉林建制博物馆、吉林省城自来水厂旧址、吉海铁路吉林总站旧址、吉林陶瓷博物馆等新的文博场馆,重新打造“百年老街”河南街,国庆节假期又集中开放玄天岭望云拾玖坊酒肆一条街、朝阳门、德胜门、京剧公园、小白山公园、乌拉“三府”、西团山公园、东团山公园、世纪之舟、抗联纪念广场等新的文旅景点。
吉林市年复一年精心打造文旅活动品牌、从春到冬倾力推送文旅活动,不断提升着城市影响力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采用最新的规划和建设、施工技术。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文化和旅游部《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到要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综合监管。
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通过加强联系服务,实施项目资助、搭建交流平台、强化教育培训,鼓励创新实践等方式,充分激发带头人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队伍建设。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坚持保护优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双门户”、打造“双绿心"带动全域、四季联动、驱动全年,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产业高地,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初步建设成为全国四季生态旅游强省、国际一流的避暑休闲与冰雪度假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建设成为世界级四季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成为吉林省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亿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入境旅游收入、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0%、90%以上;过夜游客占比42%以上。力争5年内实现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财政厅印发《吉林省扶持涉旅企业奖补细则》,明确表示坚持奖优扶强带新,积极支持旅游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积极扶持旅游基建投资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旅游品牌创建,积极鼓励旅游产品提质升级;注重发挥涉旅企业的示范性、带动性和辐射作用;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坚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坚持“先实施、后奖补、不重复奖补”。
《吉林市加强文旅产业统筹管理的意见》,通过采取健全机制、统筹项目、丰富供给、持续招商、强化治理等10个方面举措加速推进旅游强市建设。制定县(市、区)工作方案,全力推动丰满区、永吉县、蛟河市、桦甸市实现“百亿级”目标,为吉林市跃升“千亿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2)资源优势
吉林市素以“北国江城”而闻名,有“雾凇之都 滑雪天堂”的美誉。城市四季皆景、各具特色,自然景观秀丽旖旎,“一江秀水(松花江)、两大奇观(吉林雾凇、吉林陨石)、三湖胜境(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四脉神山(朱雀山、玄天岭、龙潭山、小白山)”壮丽美景闻名遐迩,拥有以雾凇岛为核心的“九大雾凇观赏带”,以神农温泉等为代表的“九大温泉体验区”,形成了以雾凇冰雪和避暑休闲产业为核心的全时全季全域旅游格局。特别是吉林市地处北纬43°“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冰雪资源世界顶级。
吉林市将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昂扬姿态全力打造“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和“中国北方休闲旅游目的地”
(3)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高校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吉林市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4)区位优势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它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和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和辽源市毗邻。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吉林市成为连接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
吉林市的交通条件也非常便利。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吉林市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松花江呈倒“S”形穿城而过,为水路交通提供了便利。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和吉林机场,以及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等交通干线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接待游客30万人。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观光旅馆(山庄)1座、游客招待处1座、售票处1座、停车场1处、乡村特色食堂1座、红石湖介绍碑1座,神话传说碑1座、水边观光亭5个、远望台1座、水边廊道1套、码头1座以及购置小型游艇2台。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150万元,流动资金285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3334万元,利润4167万元,投资回收期6.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7.7%。
1.4.2社会评价
红石湖地区拥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如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项目可以为这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资金和平台。通过建设文化展示馆、民俗村等设施,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展示给游客,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拓宽当地居民的视野,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也能提升当地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红石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还将带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1.5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桦甸市红石湖。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桦甸市人民政府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
2.2概况
桦甸市共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街道、9个乡镇、总人口约34.13万人,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2001年3月被吉林市政府确定为建设中等城市试点,赋予部分地级管理权限。
桦甸市城区位于桦甸市中部偏西南的辉发河畔,市区地势平坦,周围群山环绕,交通方便,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
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西北部,规划面积6.2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
2023年,桦甸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5:2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