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T 运维客户群体规模扩大,需求高速增长
目前,IT 运维的主要客户群体集中在金融、电信、互联网、电力、政府部门等行业。在国家对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与升级的大背景下,随着工信部 2022 年 11 月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正式出台,产业数字化的经营理念得到各行业的认可并逐渐在各行业渗透,各行业内企业加大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以及数字化投入,IT 系统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
在金融、电信、互联网等领域中,几乎达到了完全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对于 IT 运维的需求是刚需。随着这些领域中市场的快速发展,IT 系统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对IT 系统的投入逐渐增长,IT 运维的需求随之逐步提升。
此外,其他领域数字化程度正在提升,例如传统零售、物流、服务等行业正在快速地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提供差异化精准服务来面对日益剧增市场竞争压力,企业的数据化涉及构建数据分析平台、核心业务平台、物联网平台等 IT 系统;在其他行业例如农业、工业等领域数据化进程也在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由此产生了对 IT 运维的需求。
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的数据,数字经济规模超 50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41.5%,其中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 650万架,工业互联网已覆盖率 85%以上,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 8000 万台/套。
2、第三方 IT 运维市场占比逐步提升
目前,IT 运维下游行业的 IT 软硬件设施呈现出技术复杂化、品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客户对综合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虽然原厂服务商对其自有产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能力较强,但是对非自有品牌的产品的服务能力不足。
大多数企业的 IT 系统由使用多品牌产品组合而成,企业期望运维服务商可以做到对整个系统进行一体化、一站式的运维工作,如果只通过原厂服务渠道提供运维服务,势必造成需要储备多个品牌的运维团队,运维工作的协同性较差并且成本较高。
第三方运维服务商由于专注于运维领域,对各品牌软硬件设备以及客户整体系统都有着较深的了解程度,可以提供整合的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和本地化的快速响应服务,同时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因此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下游客户有逐渐云化的趋势,硬件设备能力的要求逐渐降低,第三方运维服务商由于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运维服务,在云运维市场不断渗透。
3、第三方 IT 运维行业集中度提高
在国内 IT 运维市场,客户的技术能力、运维能力等方面与海外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因此不同于海外市场,国内客户对纯工具类运维产品的接受度较低,客户习惯了效率较高的“产品+服务”的运维模式。一些头部第三方运维服务厂商以此类型模式在行业经营多年,积累了服务经验、客户资源、技术理解以及产品能力,并沉淀到运维服务中以此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
由于原厂服务商所提供的运维服务受限于自身产品,其服务对象和内容相对单一,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具备异构化特征的 IT 应用环境。而专业化的第三方运维服务商由于具备全面的异构平台运维能力、完备的服务支持体系、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专业化需求。此外,我国企业 IT 基础架构呈现出从“IOE 为核心的传统架构”向“开源互联网架构和国产化架构”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原厂服务商在自主产品上的专业优势吸引力将逐步减弱,第三方运维服务商综合服务能力的市场竞争优势更为凸显,其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4、下游行业主导第三方 IT 运维行业发展
(1)金融行业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促进现代化改革提质增效的新变量。在金融领域,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建立了集约化、集成化的大型数据中心,并致力于构建以大型数据中心为核心、覆盖所有基层网点的 IT 运维新格局。
与此同时,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也使得IT 系统的技术复杂度和运维风险成倍叠加,银行科技部门如何应对数据大集中后运行规模庞大、管理层级繁多、技术应用复杂等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已成为 IT 运维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伴随着 IT 资源越来越丰富,监控数据量亦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导致管理复杂度越来越高,智能运维需求随之加大。
同时,业务的连续运行对 IT 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与持续性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何运用新技术推进 IT 运维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金融行业迫切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2022 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及要建立健全金融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加强态势感知、故障预警和故障自愈,不断提高运维智能化水平。
由于金融行业受互联网影响较大,金融机构 IT 架构的云化转型步伐走在前列。自身业务扩张和 IT 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促使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在数据中心运维领域的投入规模,越来越多地引入运维服务商,金融行业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可观。依据过往年度金融行业 IT 运维服务市场的总规模及其平均增长率等数据进行了预测,2025 年中国金融行业 IT 第三方运维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 369.7 亿元左右。
(2)能源行业
近年来,由于能源行业在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其信息化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两化深度融合建设重点逐步转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对已有系统进行集成、整合、深化和提升,让信息化发挥更大的效益。未来,电力行业将会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投资,随着投资规模的加大,后期的运维问题将会给 IT 运维行业带来较大的市场机遇。
从投资结构看,随着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行业 IT 硬件投入在总体投入中的比重逐渐减少,对软件和服务的投入在总体投入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软硬件投入比例逐渐趋于合理。这也说明了更多的能源企业逐渐由系统建设阶段向业务整合阶段过渡。思瀚产业研究院结合过往年度能源行业 IT 投资的总规模及其平均增长率等数据进行了预测,预计到 2025 年能源行业 IT 规模将达到 1,152 亿元。随着能源行业对 IT 投入规模的扩大,其对 IT 运维的需求也将随之不断提高。
(3)电信行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短信和语音等传统现金流业务受到冲击,运营商需要建立起面向客户的,以服务保障为手段、以客户业务包装和服务质量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运维管理体系,通过在运维流程中引入 ITIL 标准,运营商建立起规范的服务体系,为优化改善服务质量和流程提供有限支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业务的出现。
加之传统的固网和无线网络业务量的增长,导致运营商网络的运维管理变得日益复杂,网络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已经超出其自身可承担的能力范围。电信行业对产品和服务精细化运营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倾向于将网络优化、集成开发以外的运维工作委托给专业的运维服务商。
未来,电信行业的竞争势必会进一步加剧,云化和集约化比传统架构更适应运营商的业务发展需要。运营商向云化的转型将推动其对云管理平台的需求。
云管理平台能够支持资源管理的动态分配和调度、应用服务监控、数据分析预警、数据库监控和日常维护的全过程,云管理平台的建设将是云化集约后运营商 IT 系统稳定运营的关键。此外,因为非机构化的语言记录、音频、图片和视频等数据量急剧增长,如何发挥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价值,有效服务客户和提高业务效率将是运营商下一阶段的重点课题,电信行业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可观。
结合过往年度电信行业 IT 运维服务市场的总规模及其平均增长率数据进行了预测,2025 年电信行业 IT 运维服务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 412 亿元左右。
(4)政府机构
就政府机构来说,相比其他行业,政府机构对运维的安全保障有着更高的要求。为顺应软硬件产品国产化的紧迫需要,第三方运维服务商加大对国产产品的研发投入,以支持国产化政府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云计算环境下,政府数据中心的安全维护涉及业务信息安全、网络隐患、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层面,具备相应专业能力和经验积累的第三方运维服务商竞争优势较大。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需求主要来自于电子政务。
随着政府数据中心的应用逐渐增多,技术变得日益复杂,政府机构开始采用外包方式代替自主运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将 ITIL 标准引入政府机构的运维管理,不断优化政府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能力。第三方运维服务可以有效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效率和工作质量。由于未来五年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以数据分析和利用为主,因此数据仓库、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数据中心所需软硬件产品、数据安全产品、总体规划咨询等产品和服务将实现快速增长。
结合过往年度政府机构 IT 运维服务市场的总规模及其平均增长率数据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5 年政府行业 IT 规模将达到 939 亿元左右;而随着政府部门对 IT 投入规模的扩大,其对IT 运维的需求也将随之加大。
5、运维模式由传统方式转向智能化
目前的运行维护服务,正处于由基于人员、流程、资源和技术的传统运维模式向由基于知识、数据、算法、算力的智能运维模式转变过程中。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维服务面临信息系统技术架构日趋复杂、运维对象规模快速增长、告警信息海量涌现、业务需求快速迭代等困难,智能运维应运而生。
智能运维是人工智能在运行维护领域的应用,更关注知识、数据、算法、算力的应用,是“数据驱动的运维”,具备能感知、会描述、自学习、会诊断、可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特征,极大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6、新兴技术促使 ITOM/ITOA 升级
(1)新兴技术引发 IT 运维工具升级
IT 运维产品提供相对标准化的软件工具,通过监测与 IT 基础设施及应用软件运行相关的指标来对其进行管理与分析,从而及时定位故障,保障被监测对象稳定运行,根据功能不同又可以分为 ITOM(IT 运维管理,即 IT Operations Management)和 ITOA(IT 运维分析,即 IT Operations Analytics)两类。
ITOM 是配置网络资源、增强容量规划、实现最佳性能并确保 IT 基础架构持续可用性的过程。它包括所有网络和应用程序监控任务,可帮助企业为最终用户提供不间断的优质服务交付。ITOA 则是通过搜集机器数据、通信数据、代理数据、探针数据、指标采集数据等,运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海量数据分析,识别 IT 系统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实现业务运营与 IT 运维的有效协同,从而帮助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业务决策。
但实际应用中,运维软件产品厂商通常以平台化的方式交付,基本同时涵盖 ITOM、ITOA 中的部分功能模块。我国 ITOM 及 ITOA 市场合计约 200亿元,其中 ITOM 市场规模达 166 亿元,ITOA 虽然规模较小,但 2019-2023 年 CAGR 达23%。分布式架构、混合云部署、国产替代等背景下,单凭人工已无法应对愈发复杂的 IT系统运维需求,借助自动化、智能化运维工具来调效增质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运维产品市场有望保持持续增长,在整体 IT 运维服务市场中占比不断上升。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落地推广,极大地丰富了 IT 服务行业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能够在 IT 基础架构规模持续扩大、复杂度不断提升背景下全面提升 IT 运维运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因此,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AIOps 智能运维指日可待
随着企业 IT 系统复杂度提升、海量数据积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IT 运维技术逐步向 AIOps 阶段发展,通过将人的知识和运维经验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相结合,能够开发一系列智能策略以逐步实现智能化运维。AIOps 基于已有的运维数据(日志、监控信息、应用信息等),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日志和运维数据,发掘更多运维人员尚未觉察的潜在的系统安全和运维问题。
IT 系统复杂化、技术变革驱动运维方式升级,云化、国产化、AI 三浪叠加。IT 运维从最初粗放的手工运维,逐步规范流程化、工具化,而后易用易管提效需求进一步驱动平台化、自动化。2010 年以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亦深刻影响着运维方式,AIOps 借助算法基于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提前告警、根因分析,并结合业务规则、知识库等实现智能运维。近期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大语言模型,主要在智能问答、知识库管理、生成分析等方面助力 AIOps 进程。此外,国产化大趋势下,IT 系统架构复杂度提升,运维作为软件国产替代“三驾马车”之一,保障新架构下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3)云化背景下系统环境迁移,DevOps 登台亮相
云化成为未来企业 IT 系统架构调整的重要趋势之一,也给 IT 运维带来挑战。云计算不断发展,混合云成为主流部署模式,容器化、微服务等技术逐渐普及,上层应用的迭代、更新更加频繁。
IT 系统架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稳定性下降,需要针对云基础设施环境的运维产品,更强调运维过程中的全局管理、统一监控及洞察分析能力。容器架构的成熟为 DevOps 推广打下技术基础,重塑软件开发及运维流程。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促使软件开发流程不断向敏捷化的方向演进,而容器技术成熟、软件内部架构解耦为践行 DevOps 打下基础。
DevOps(研发运维一体化)是一套在云计算、微服务、容器化等新技术应用深入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打通软件全生命周期、形成开发运维闭环的流程和方法论,具有自动化、持续集成、立体化监控、持续交付、易于协作等特征,有利于提升产品构建、测试、上线、运维的效率。DevOps 产品架构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以适应新需求、提升运维人员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为要义。
具体到 DevOps 平台产品实现的功能上,以嘉为科技的蓝鲸 DevOps 产品为例,其运维模块包含了各类监控、自动化及可视化等功能。综合来看,DevOps 平台中运维模块依然围绕“监”(各类指标性能监控)、“管”(资源、服务管理)、“控”(自动化)、“析”(运维数据分析、可视化)展开,但具体的管理内容、监控对象等根据新技术环境、新需求调整;同时平台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整体提升;另外开发和运维人员的协同也有利于将部分问题前置解决。总体而言,DevOps 能为企业带来开发、运维效率提升,应用交付质量满意度提升等综合性收益。
7、信创产业带来机遇,IT 运维空间广阔
从下游行业应用来看,2020 年是行业信创的元年,从 2023 年开始,金融、运营商、电力等八大关键行业的国产化有望加速。从产品内涵来看,信创产业发展至今,内涵逐渐丰富,生态愈加成熟,从 CPU、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逐渐包含各种工业软件、通用应用软件及各个垂直行业应用软件的国产化。
未来五年,预计信创产业将迎来黄金时代,产业龙头蓄势待发有望受益时代机遇。在传统本地部署模式市场,2019 年国内数据库市场仍被国际厂商主导,Oracle、Microsoft、SAP、IBM 分别占据市场第一到第四的位置,共占据 66.8%的市场份额。政策支持下近两年本土厂商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华为、达梦数据库、人大金仓 2021 年在党政、金融等领域获得大量订单,市场份额正在快速追赶上 Oracle、IBM 等国际厂商。
IT 运维服务厂商与客户合作紧密,对客户 IT 系统架构和需求有充分了解,能够提供数据库从咨询、规划、实施、运维管理、优化到大版本升级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特别是对于大型、超大型企业级数据库具有“一站式”服务能力。
在信创背景下,IT 运维服务厂商重要性日益提升,有望充分受益。根据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艾瑞咨询数据,预计 2023 年国内IT 基础架构运维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3,236.4 亿元,其中第三方运维服务市场超 1,500 亿元,空间广阔。IT 运维服务厂商与客户合作紧密,对客户 IT 系统架构和需求有充分了解,能够提供数据库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信创背景下,IT 运维服务厂商重要性日益提升,有望充分受益。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