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工具市场概览
生命科学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其核心在于探究不同複杂度层级下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行为机制。作为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关键基础,生命科学工具涵盖各类仪器设备、试剂及耗材,这些工具作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分析技术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基石。生命科学工具价值链构成一个複杂且动态的网络,包含多个参与层级。
在上游,仪器、试剂及耗材供应商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中游服务商奠定运作基础。上游产品的贡献对于决定最终进入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效率与品质至关重要。中游服务供应商通常会向上游供应商购买生命科学工具,并将其用于下游用户的研发、生产、测试及其他相关服务,以中介角色提供该等服务以获取利润。下游用户包括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监管机构及其他终端用户,彼等依赖中游服务成果进行医疗、科学研究及诊断测试,从而持续驱动生命科学工具的需求。
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市场
全球生命科学工具市场近年来大幅成长,由2018年的1,35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953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为7.6%。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市场增速更为显著,由2018年的249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435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达11.8%。
后疫情时代,儘管生命科学工具市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在科技持续革新、研发投资增加,以及学术、临床及工业对创新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下,预期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市场将继续展现强劲的市场潜力并保持平稳增长。预测2033年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88亿美元及841亿美元,2023至2033年间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4.7%及6.8%。
生命科学工具市场大致分为多个技术类别,分别对应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不同范畴。纯基因组学技术包含分子检测(如非测序分子检测与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纯蛋白组学技术则专注于蛋白检测及其他蛋白生物学应用。纯细胞生物学技术涵盖流式细胞术、全细胞分析及高内涵成像等方法。此外,市场亦提供色谱法、质谱分析及光谱分析等其他分析技术。此外,实验室耗材、自动化设备及磁性微珠等其他补给及技术则为生命科学研究各领域提供必要支援。
生命科学工具市场增长动力及未来趋势
生命科学工具市场的增长预期将受以下因素推动及影响: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中国已实施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生命科学工具行业发展,包括《“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及《“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美国亦于2022年推出国家生物科技与生物制造倡议(NationalBiotechnologyandBiomanufacturingInitiative),旨在巩固该国于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制造领域的地位。该等政策对促进自主创新及推动技术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有助创造充满活力及竞争力的市场格局。
下游市场需求扩张。基因研究及患者需求日益受到重视,推动依赖先进生命科学工具以快速识别生物标志物及进行高通量筛查的个性化及精准医疗发展,进而刺激市场需求。除医疗领域外,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农作物及牲畜育种、动物疾病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非医疗领域的应用,亦带动生命科学工具需求上升。
技术创新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进步(尤其是高通量应用自动化及空间多组学技术及人工智能)显著加快实验进程,同时推动更先进生命科学工具及分析平台的开发。此外,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的融合,可实现高质量、大规模且极精准的数据生成与分析,从而大幅提升效率、加速科学发现,并扩展生命科学工具在多元领域的应用。
突发卫生事件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COVID-19疫情)暴露全球卫生体系脆弱性,突显对快速、可扩展且具成本效益的诊断方案的迫切需求。此推动对先进生命科学工具(尤其是分子诊断即时检测(POCT)技术)的需求激增,该等工具在检测、监测及治疗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跨国合作与技术标准化。鑑于跨国药企与研究机构合作加速,促使生命科学工具的标准化及监管成为确保流程质量与一致性的关键因素,推动全球生命科学工具市场扩张。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