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物联网基本盘稳健增长
工业互联网将智能机器或特定类型的设备与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结合起来,逐步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涵盖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及工业控制与装备、系统集成七大部分,具体包括智能装备、工业传感、工业网络与标识、工业软件与大数据分析,工业自动化与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其他相关服务等细分领域。
随着近年与 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约 5.01 万亿元,同比+6.4%,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渗透产业增加值分别约为1.53、3.48万亿元,同比分别+10.7%、4.7%;2025 年预计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将达5.31万亿元,同比+6.0%。
2、智能终端仍处蓝海
随着 AI 的快速发展,嵌入式 AI 已成为行业新趋势。当前,物联网模组可根据硬件集成能力和用例进一步分为基础蜂窝模组、智能模组和 AI 模组。需求端,用户对端侧分析、实时决策和数据安全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直接带来了端侧 AI 需求。供给端,蜂窝模组已从简单的通信基带零部件发展为集成 CPU、GPU 和 NPU 的 AI SoC,性能得到较大增强,配合端侧AI 快速落地。
端侧 AI 下游百花齐放,带动上游芯片、模组相关需求快速放量。AI 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基于下游不同场景中不同应用方式的兴起。汽车行业,数字座舱的兴起将促进嵌入式AI 蜂窝模组的普及,AI 虚拟助手通过响应语音命令、管理导航和控制车载娱乐系统以提高驾驶体验;POS 等零售终端中,屏显和智能模组逐渐普及,随着人脸检测和手势识别等AI 相关功能的发展,初级和高级 AI 蜂窝模组都被集成在设备中,用以分析客户行为、管理库存和欺诈检测;配备 AI 功能的路由器可以充当管理智能家居设备的中央枢纽。
此外,无人机、工业手持设备、机器人、电签、标牌、安全摄像头等领域也有望迎来 AI 赋能。根据Counterpoint 数据,截至2030 年,智能模组、AI 模组预计将占所有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的15%、10%,7年CAGR分别 60%、28%。
穿戴作为 AI 技术下的重要消费场景,市场规模将迎来快速提高。穿戴产品的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包括消费者应用、健康医疗、健身体育、娱乐、生活方式以及企业级应用,根据大数跨境数据,全球智能穿戴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34 年达到4317.4 亿美元,10 年CAGR达19.6%。
在 AI 可穿戴设备领域,与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整合、医疗健康应用的扩展以及针对老年人护理的设备开发,导致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兴趣持续显著提升,根据半导体产业纵横数据,AI 穿戴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419 亿美元增长至2028 年的1207 亿美元,4 年CAGR达30.3%。智能轻奢品牌 BUTTONS 与 AIoT 企业特斯联合作打造的首款智能体耳机,硅谷明星创企 Friend AI 智能项链的量产均印证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趋势。
AI 玩具有望开辟端侧 AI 应用需求蓝海。字节跳动内部中秋礼品推出“显眼包”AI 毛绒玩具,是一款基于大模型开发的情感陪伴玩偶,集合了火山引擎的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如豆包大模型、扣子专业版、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可以与人进行语音互动和情感交流。
移远通信的 AI 玩具解决方案接入了火山引擎豆包 RTC(实时音视频)大模型,实现了大模型的云端部署,与基于 webSocket 协议的 AI 玩具方案相比延迟降低了 50%,还支持对话实时打断、字幕实时下发等功能,截至 2025 年 3 月,移远通信 AI 玩具解决方案已全面具备市场交付能力,正积极与玩具产业链的厂商开展合作。市场规模来看,全球 AI 玩具市场有望从2022年的约87亿美元,增长到 2030 年的 351.1 亿美元,8 年 CAGR 超 16%。
具身智能或将成为 AI 下一个浪潮,潜在赛道前景广阔。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之一。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身高172cm,体重73kg,全身自由度共 28 个(不含灵巧手),用电功率静坐/慢走时为 100/500W;能够硬拉68公斤,负重 20 公斤,拥有媲美人类的手和工作能力,可完成在工厂搬运箱、浇水植物、移动金属棒等复杂动作。马斯克预计 Optimus 机器人将进入试生产阶段,2025 年计划生产5000 台;目标在2026 年生产 5 万台 Optimus,并于 2026 年下半年开始对外销售;到2025-2027 年Optimus售价将控制在 2 万美元以内,成本大幅下降,市场空间远期或超汽车业务。
具身智能时代来临,市场规模快速扩容。从应用端来看,桌面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智能体座舱三大市场 2025 有望率先放量。2024 年年初,英伟达投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AI 并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 GEAR,发布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8月,地平线组建了一个约 50 人的具身智能团队;9 月,地瓜机器人发布了专门面向具身智能的计算平台“RDK S100”。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27.6 亿元;到2029 年有望扩大至750 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 32.7%,5 年 CAGR 达 93.6%;到2035 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全球市场来看,2029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 324 亿美元,5 年CAGR达57.0%。
智能割草机应用场景广阔,市场份额有望扩大。广和通为永强集团旗下昶氪科技提供的无围线式智能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商用,凭借零布线部署、视觉识别、自主决策的核心卖点,昶氪科技智能割草机终端即将进驻欧洲头部前三的连锁渠道,并在欧洲多国同时发售,双方将持续携手,加快推出旗舰级、全功能的智能割草机,集双目VIO&RTK融合定位、断点续割、大面积规控能力于一体,进一步拓展智慧庭院市场。
①庭院机器人正处于蓝海竞争,根据品牌方舟数据,2032 年智能割草机市场规模将达156 亿美元,9年CAGR达 10.8%,且产品的刚需性强、消费粘性大、竞争环境相对宽松;
②园林绿化市场的劳动力短缺有望大幅推动机器人的应用,根据美国商会数据,2024 年 1 月,专业和商业服务面临约50%的劳动力短缺,工人离职率为 2.5%;
③应用场景广泛,欧美家庭对园艺的兴趣日益浓厚、亚非拉等新兴市场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也呈现出对庭院产品的高需求,综上,中国相关割草机器人公司有望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快速占据市场份额。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与车路协同带动车联网行业的再次革新。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车辆通过 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以广通远驰智能座舱平台方案为例,该方案基于新一代5G高算力 SOC 平台打造的车规级模组,支持智能座舱多域融合架构(T-box+IVI+仪表+泊车),支持新一代 5G 车联网保证车辆随时“在线”,支持 AI 大模型端侧运行。
根据广和通数据,截至2022 年 9 月,中国市场座舱智能配置水平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8.8%,预计2025 年超75%,均高于全球市场的装配率水平。在我国新能源渗透率超过 30%的带动下,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加剧,中国车联网市场也呈现出强劲增长。根据普华永道数据,2026 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超 8000 亿元,5 年 CAGR 达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