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下游化妆品行业的稳定增长,化妆品原料行业近几年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化妆品原料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由 2019 年的 885.60 亿美元增长至2024 年的 1,142.4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5.2%,预计 2025 年至 2029 年将以 8.2%的增速持续增长,2029 年达到 1,694.30 亿美元。
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147.8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03.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6.9%,预计在 2025 年至 2029 年以 9.9%的增速持续增长,2029 年达到2,561.80 亿元。
1、重视化妆品的安全属性
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后,化妆品行业的整体规模和消费者数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消费者的选择也更趋于理性。相比于此前对强功效的过度推崇,现阶段消费者更看中在安全无害的大前提下实现合理的功效。
因此,化妆品原料的生产商开始有意识地将研究、生产的重点放在安全无刺激的产品上,更加注重对化妆品品质、功效、安全性等相关指标的控制和检测,以满足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需求。自 2021 年 1 月 1 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多部重要配套法规相继发布,我国化妆品监管法规新体系已初步成型,行业将进入科学、严谨、高效的监管新时代。行业门槛的建立与提升出清了一批重营销轻产品的中小品牌,也为头部品牌提供良性发展的环境。
2、生产规模大、研发能力强的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随着行业不断发展,不论是化妆品原料企业还是化妆品代工企业,具备研发优势的大型企业才能够抢占高附加值市场,并通过规模化生产及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高品质需求,其竞争优势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行业中众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与大型化、专业化企业的差距将继续拉大。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化妆品原料行业和化妆品代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高。生产规模大、科研能力强的企业能在产品性能和成本两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市场份额稳定提升,而产品单一、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3、国内化妆品原料及化妆品品牌企业的竞争地位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部分国际化妆品品牌商开始更多的关注采购成本控制,进而对化妆品原料的采购来源进行结构调整,减少从发达国家采购的比例,而逐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生产的原料的采购比例。
近年来,随着国内原料企业自身在研发投入、产品品质等方面能力的持续提高,已经有部分国内企业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逐步进入国际化妆品公司的供应商名单中,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低成本且质量稳定性好的国内化妆品原料供应商不仅将逐渐扩大产品出口市场,还将逐渐对国内市场实现产品渗透并推动原料自主创新进程,一些国产品牌正是依托国产功效性活性原料,借助电商经济,打造出爆款产品,实现高额收入甚至品牌发展,如丸美蝴蝶眼膜等。
此外,我国化妆品市场空间巨大,国货品牌成长迅速。2015 年国货品牌市占率为43%,至 2021 年国货品牌市占率已提升到 47%。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自 2019 年起,国货化妆品的市场增长率均高于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长率,国货品牌在国内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预计国货化妆品公司将会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4、原料商与品牌商连接更加紧密
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为指导的新规要求国产化妆品注册备案提供功效评价和完整配方表,使得品牌方不得不深入详细研发配方功效成分,减少了伪功效和概念性添加的可能性,提高了对品牌方的研发要求。
此外,由于原料报送码制度,品牌方与原料方或将趋向于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经销体系成本,将导致产业链链条缩短,头部原料企业受益。目前品牌方使用的化妆品原料大部分是由国际原料生产企业生产并通过其覆盖全球的经销体系供应。
由于化妆品原料的种类复杂多样,品牌方倾向于通过经销商统一采购多种化妆品原料,生产商购买原料一般会经历几层经销商渠道的中转,但是化妆品新规的原料报送码机制将会使原料与化妆品原料生产商进行绑定,报送码变更手续的复杂性以及变更带来的缺货风险等相关问题会使得品牌方更倾向于直接与原料生产商进行直接合作减少相关风险,导致整个经销链条逐步精简直至原料商与品牌商直接对接,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