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科技

计算加速芯片行业发展概况及产业链分析
思瀚产业研究院 摩尔线程    2025-07-05

2、计算加速芯片行业概况

(1)主流芯片类型及比较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以 GPU 为代表的具备超强计算能力和卓越性能的逻辑芯片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当前领先的GPU产品已经展现出传统 CPU 难以比拟的指数级计算能力。

主流 AI 计算加速芯片包括以下几类:

1)GPU

GPU 最初用于图形渲染,逐渐发展为通用计算加速引擎,其大规模并行计算架构可同时执行海量计算任务。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GPU 在 AI 训练与推理领域逐渐成为主流选择。GPU的高带宽内存和并行计算结构适合加速矩阵运算、卷积操作等神经网络关键环节,并扩展至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等多领域,形成了成熟的开发生态与软件支持,成为现代计算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

2)ASIC

ASIC 是为特定应用或算法场景而设计的定制化芯片,其硬件结构和电路都紧密围绕特定功能需求设计。AI ASIC 通常针对特定神经网络或算法进行优化,能够在功耗与性能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其优势在于较高的计算效率和低功耗,适合大规模量产及对计算性能和能效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例如数据中心 AI 加速器或边缘设备等。

3)FPGA

FPGA 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编程硬件电路实现定制化功能。与 ASIC相比,FPGA 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可根据算法需求进行硬件配置或更新,并行度与低时延表现也较为突出。其适用于算法迭代频繁、对硬件配置要求灵活多变的AI 场景,尤其是在边缘计算或原型验证阶段,能够迅速完成硬件加速方案的验证与部署。

在 AI 主流计算加速芯片对比中,GPU 较 ASIC、FPGA 具备显著的综合优势。从应用覆盖看,GPU 同时适配 AI 训练与推理场景;在功能特性上,其凭借灵活可编程的通用属性,无需永久性物理更改即可定义功能,相较 FPGA 的半定制局限与 ASIC 的完全定制且不可更改性,适配性更优;在计算能力维度,以英伟达 B200 为代表的 GPU 产品性能远高于当前 FPGA 和 ASIC 相关产品;开发生态层面,GPU 依托成熟开发环境与庞大开发者生态系统,远胜 FPGA 以及 ASIC在开发工具兼容性上的事实表现。

尽管 GPU 在能源效率上存在耗电量较高的特点,但其在应用灵活性、计算性能、开发友好性上的突出优势,使其成为 AI 计算场景中兼具效率与普适性的优选方案。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2)计算加速芯片产业链分析

AI 计算加速芯片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其中,芯片设计公司位于中游,是产业链的核心,决定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走向和市场竞争力。这些公司可采用 IDM 模式(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与销售等环节由同一家企业完成的商业模式),也可采取 Fabless 模式。此外,部分芯片设计公司具备自主开发 EDA 软件和 IP 模块的能力,这进一步增强了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上游环节提供芯片设计所需的 EDA 软件、IP 模块等,以及制造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EDA 软件和 IP 供应商为芯片设计提供工具支持,而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则为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提供关键资源。中游环节,除 AI 计算加速芯片设计公司,还包括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环节。晶圆制造部分通常由外部晶圆代工厂提供,而封装和测试环节则由封测厂商完成,包括 IC 封装、组装及测试工作,以确保芯片具备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

下游环节涵盖 AI 芯片的分销和系统制造。分销商主要负责销售图案化晶圆或 AI 计算加速芯片,而系统制造商(ODM)则负责将 AI 计算加速芯片集成到终端产品中,并最终交付给品牌商。最终应用下游包括 AI 计算加速、机器人、自动驾驶、元宇宙、数字孪生、科学计算、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众多行业。

(3)中国市场算力规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随着 AI 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算力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整体规模从 2020 年的 136.20 EFLOPs 增长至 2024 年的617.00 EFLOPs,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5.9%;预计到 2029 年中国算力总规模将达到 3,442.89 EFLOPs,预测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40.0%。其中,智能算力是引领算力规模指数级增长的核心,其规模从 2020 年 59.20 EFLOPs 增长至 2024年的 438.07 EFLOPs,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64.9%,预计在 2025 年至 2029年期间,智能算力将以 4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3,035.91 EFLOPs,这一增长趋势的主要推动力在于 AI 技术的深入应用,促进了对高性能计算能力的强烈需求,推动智能算力持续扩容。

与此同时,通用算力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215.55EFLOPs 增长至 2029 年的 406.98 EFLOPs,市场增长主要得益于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企业日常办公、数据存储管理、业务系统运行等常规计算场景释放稳定需求。

(4)AI 计算加速芯片规模及 GPU 份额分析

随着中国 AI 下游应用市场的迅速扩张,AI 计算加速芯片的市场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吸引各类芯片制造商的加入。目前,GPU 依然是 AI 市场的主导芯片。不过,以 ASIC 和 FPGA 为代表的其他类型芯片也已实现商业化,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定比例。

未来,随着中国 GPU 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AI 计算加速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 2029 年,中国的 AI 芯片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1,425.37 亿元激增至 13,367.92 亿元,2025 年至 2029 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3.7%。从细分市场上看,GPU 的市场增长速度最快,其市场份额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69.9%上升至 2029 年的 77.3%。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