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科技

金融:AI 重构金融生产力,打开智慧金融服务新纪元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20

从“以重点用户为中心”向“以每个用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

跃迁过去 10 年,全球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嵌入医食住行生活场景,通过精细化用户洞察和全渠道协同,按客群细分设计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但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金融 80% 资源聚焦 20%的重点客户,实现以重点用户为中心。

未来 10 年,AI 对金融将带来结构性而非阶段性变革,高度个性化的金融智能体将成为每个用户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知己”。业务模式与服务模式正在重塑,从“80% 投入服务好 20% 重点用户”到“金融智能助理超个性化服务所有用户”;交互入口将被重塑,从手机银行 GUI 被动点击到 NUI 主动交互;风控模式将被重塑,从“专家 + 数据”决策到“知识 + 智能体”决策;组织形态将被重塑,1 人 1团队,1 岗 1 助手的新人才与组织形态将出现。

超个性化体验将更好解决客户痛点,实现从“以重点用户为中心”向“以每个用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跃迁。同时,AI 也在加速金融全流程运营赋能,在科技、普惠、绿色金融领域,通过“人 + AI 同事”全新的协作模式,以 AI 开展精准的意图识别和用户需求精准分发,进一步构建洞见能力中心,萃取普惠、科技金融领域行业专业知识,围绕关键岗位,智能体赋能全机构客户经理、信贷经理、管理人员和运营人员,结合 AI 开展流程和组织重塑,提升金融服务与业务运营质效。

迈 向 2035, 金融将支付结算、 财富管理、智能风控、身份认证等金融能力通过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开放嵌入各类三方智能生态,金融智能体也会和医疗、出行、教育智能体自主协作,开展任务动态规划,走向无处不在、无处不智的金融服务。

金融智能助理实现超个性化服务

到 2035 年,AI 将深度融入每一次金融交易,使金融服务从被动响应进化为主动陪伴。每个用户都将拥有自己的金融超级助理,不仅能优化财务决策,更能理解个人需求、成为值得信赖的财富伙伴。比如: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应对突发市场波动,为用户自动匹配最优贷款方案,预判个人投资风险并推荐适配的保险产品。金融不再只提供产品和工具,而是融入生活的智慧伙伴,为每个人设计超个性化金融服务。

未来场景:AI 进入每一次交易,让每个用户拥有“金融知己”

未来 10 年,金融服务的体验走向无缝、直观、预测性。每个用户都将拥有“金融知己”,以超级交互界面,“主动式”银行服务,深度融入生活。

无感和自然用户界面交互:“金融知己”以 AI 多模态和情境式 AI 交互,结合全息投影、AR 眼镜或车载系统,像朋友一样主动发起对话。

感知情绪,用适配的语气沟通,并将复杂金融数据转化为直观的 3D 可视化景观,支撑用户开展决策。

更具预测性与用户共鸣的产品推荐:“金融知己”开展用户金融人格图谱建模,构建动态知识图谱,通过智能分析行程、消费等生活轨迹,量化用户金融性格维度。在需求产生前主动提供服务,精准预测用户潜在需求,如根据浏览记录推荐育儿基金。进一步连接用户价值观,为环保主义者推荐绿色投资,让金融消费带来情感满足。产品无缝嵌入消费场景,在支付时直接提供最优分期方案。

动态且前瞻的超个性化风控:“金融知己”让风控形成每个用户的金融“保护盾”。以强化学习构建风控领域 Agentic AI 模型,配合风控专业知识,开展精准风险预测。基于用户收入、健康、职业前景等数据开展超个性化动态风控决策。结合情境智能放行交易(如:旅行消费),主动预警未来财务风险(如现金流紧张),给出预防措施建议。人生的财富协作者的超个性化运营:“金融知己”动态调整投资组合,匹配人生目标(如购房、教育)。

通过多智能体去中心化通讯与协作,通过 A2A(Agent to Agent)安全协议,实现跨机构、跨领域数据共享与任务分配,如银行智能体与医疗智能体协作设计健康险;作为整体财务管家,自动优化负债利率、管理订阅、规划税务。用户设定目标(如“45 岁财务自由”),“知己”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动态调整的终身财务计划,并定期分析进展。智能合规与隐私保护:“金融知己”为每位用户构建“隐形盾牌”。

基于联邦学习、差分隐私等技术开展全流程加密数据处理,结合情境动态调整隐私保护等级,主动防范潜在数据风险,既确保用户对自身数据的绝对控制权,又满足 GDPR 等全球合规要求,用户可以自主调整 AI 建议权重或关闭特定功能,真正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智能金融服务。

面向 2035,智算推理嵌入每一次交互与交易;在风控、财富管理领域,AI 模型从通用走向专业;进一步,数据体系向知识体系升级,加速隐性知识显性化,赋能精准决策;区块链成为面向 AI 智能体的统一产权与鉴权管理平台……这些都将成为智能金融的新基础设施。每 1,000 个“金融知己”需要 1 PFLOPS 算力,支撑对用户的意图理解、动态任务规划,同时需要 30 TB 存储来记忆与用户交互的全量上下文信息。

安全、韧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为每一笔交易保驾护航

未来 10 年,伴随金融 AI 智能体覆盖金融全域全场景,AI 智能体面临技术、伦理与合规的全面风险,需要构建全域风控框架,确保面客应用安全、可靠、合规;金融服务调用从点击间隔大于 10 秒的人调应用,到 AI 智能体每秒 100次应用调用;端云互动频繁,推理流实时传送,网络实时传输的数据从结构化数据扩展到风控推理长文本,数据流量增长了 10 倍;交易实时反欺诈要求策略推理服务永远在线,推理智算底座也从单数据中心建设迈向跨数据中心的双活或多活,保障被智能体重塑的交互和交易业务的高可用。

同时,金融机构将面临 AI 和量子计算的攻击威胁。黑客构建 AI 病毒制造流水线,使病毒伪装超过 100 层,分钟级进行快速变异,进攻金融的防御体系;病毒智能体可分工协作(如侦察、渗透、横向移动),形成分布式协作攻击;AI 与量子计算冲击下,将形成金融安全新范式,建立全新的金融免疫系统。

当金融系统的复杂性超越人类监管能力时,必须构建“算法免疫系统”与“量子安全基座”的双重防护,形成智能体安全协议标准,确保金融交易安全。到2035 年,金融安全将进入“自主免疫”阶段,形成自适应的韧性和安全架构。

未来场景:智算多活保障 AI 原生业务永远在线,量子和 AI 自免疫确保交易安全

构建从通算多活到智算多活的韧性基础设施:金融机构需要构建全新的韧性基础设施架构,移动端设备以通算智算双模支持智能体交易的极速增长;以超高带宽的分布式传输网络和自适应路由支撑交易、交互、推理 3 类流量的十倍增长;云侧进行智能算力的双活或多活架构升级,实现推理和智能体平台的永远在线。

构建全域级量子安全网络:面向量子计算攻击的挑战,金融机构需要构建量子原生金融基础设施,基于量子纠缠态的城域量子网络连接央行、商业银行与关键节点,实现密钥分发高安全通道;以量子密钥分发(QKD)和抗量子解密(PQC)融合,构建物理层无条件安全+ 网络层灵活认证的双重护盾;

在数据中心路由器、光传输、ATM 机、移动柜员终端部署量子芯片,实现数据中心节点和边缘计算节点全量子化,确保覆盖数据中心、办公园区、网点分支、支付终端等的联接网络。为每一个智能体发放合法身份证明和打造预警预防空间:进行区块链量子免疫改造,定义抗量子数字身份(PQ-DID),构建不可伪造的跨境数字身份体系,终结量子算力下的身份冒用风险。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时镜像智能体的每一次操作,金融机构进行预仿真验证,防止智能体失控癫狂。基于 PQC 抗量子算法的第三代分布式账本记录智能体的每一次操作和决策,对每一次应用调用进行动态鉴权和区块链存证。

构建全域级 AI 智能体风控框架:面向面客应用场景,金融机构需构建覆盖技术、伦理及合规的立体式风控体系。以模型幻觉治理、供应链安全审核、新型攻击面防护为核心,构建智能体运行可靠的技术基座;通过阻止隐私泄露、责任界定和追溯机制,确保智能体可信;以数据流动符合 AI 金融监管边界核查为边界,构筑业务合规护盾。最终实现从底层模型到上层应用、从内部治理到外部监管的全链路风险可控,确保 AI 智能体在创新服务的同时安全、可靠、合规。

构建“以 AI 对抗 AI”的金融免疫系统:通过全球共享的“恶意智能体行为指纹库”,分析智能体的行为模式(如 API 调用序列、资源占用特征),实现跨机构威胁情报协同。部署“防御智能体”与“攻击智能体”实时对抗,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AN)模拟攻击路径,动态更新检测模型,自动识别攻击的根因链,例如,通过因果图判定高频交易异常是否源于市场波动或 AI 病毒操控。

2035 年,金融机构 QKD/PQC 可保护带宽将从核心链路 1–5 Gbps 到全域超 100 Gbps,实现全域量子安全;AI 智能体算力需求从 1PFLOPS 到 100 PFLOPS 量级,以支撑“防御智能体”对抗“攻击智能体”;通用计算和智能计算的建设比例,将从 2025 年的 9:1 到 2035年的 5:5,支撑 AI 嵌入每一次用户交互、交易及风控决策。

结语

面向 2035,当每个个体都拥有理解自身价值观、风险哲学甚至代际传承需求的数字金融分身时,金融将真正回归其本质——人类实现生活目标的赋能工具,而非冰冷的数据与交易。这需要金融领军者、技术先驱者、政策制定者与伦理学家共同构建一个“有温度的计算金融”新范式。先进的 ICT 技术将成为推动全球金融服务发展的关键支柱,通过 AI 原生应用开展业务模式重塑,构建多活的高可用推理架构和量子安全中心等,让更多的人享受更个性化、高效的金融服务。

到 2035 年,Top 金融机构智能体交易处理量将突破 10 万笔 / 秒,智能投研的计算量达 1.5YFLOPS,量子计算实时风险监测延迟从 1 秒降至 50 微秒,较 2025 年提升三个数量级,基础设施形成从通算为中心到智算为中心的转型。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