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旨在提供人机交互的端到端服务。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可以实体机器人形态及非实体机器人形态存在,后者特指能够与机器人设备集成的AI驱动软件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AI功能,其被设计用于了解及响应人类需求,做出面向服务的决策,并执行提升用户满意度的任务。
部署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并优化各种场景的服务运营。例如,传统AMR用于在特定场景中执行重複性任务,例如在工厂搬运货物,其适应新场景及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有限,而与此不同的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更适合複杂场景,如在酒店提供客房服务或在医疗机构提供病患支援服务,可提供灵活的、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能够迅速响应动态和自发需求。
这种适应性使智能体能够在不同环境中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及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是传统机器人的高级版本。与传统机器人依赖预先设计的控制算法且智能水平较低不同,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在感知、规划、记忆和行动方面集成了先进的AI技术。其通过持续学习及机器学习提升性能,以优化算法,藉助通讯网络实现集体智能,这是传统机器人无法企及之处。
传统机器人受限于特定场景和固定生产线,生产效率有限。相比之下,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展现出卓越的可扩展性和迁移性。凭藉可适应的硬件和软件,其可以针对不同场景定制不同功能。其云端的架构和高级AI算法可在不同场景下进行高效数据分析及应用,展示了可迁移的学习能力及适应性,从而使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能够处理複杂信息,并在动态环境中作出决策。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可轻易进行重新编程及更新,以满足新需求,因而兼具高度适配性,并能够提供灵活的按需服务。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总目标市场
假设所有设施对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硬件及软件的需求都得到充分满足,按2024年末提供服务的设施数量乘以其于该年度在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软硬件上的潜在採购需求计算,2024年中国不同场景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总目标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9,382亿元。其中,2024年酒店佔总目标市场规模中的约人民币4,202亿元,是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总目标市场规模最大的板块,包括软件需求约人民币502亿元及硬件需求约人民币3,699亿元。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包括有实体机器人形态及无实体机器人形态的服务智能体)增长迅速。以收入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人民币18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37亿元,年複合增长率为19.8%。在AI技术进步、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多功能性及可扩展性不断增强、下游行业对优质、高效及一致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将进一步增长,于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135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複合增长率为29.3%。
酒店场景是2020年至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最大的板块,预计至2029年一直保持该状况。以收入计,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人民币6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14亿元,年複合增长率为21.3%,预计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50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複合增长率更高,为29.1%。
以收入计,中国医疗机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于2020年至2024年的年複合增长率达到57.9%,预计于2024年至2029年将以46.6%的年複合增长率增长。工厂场景是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场景,使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直接与工厂的终端用户互动,并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货物之间进行交互,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端到端服务。按2024年收入计,工厂场景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0.75亿元,预计于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6亿元,市场可渗透的潜力巨大。
以收入计,中国配送场景(即最后一站配送)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于2020年至2024年以8.8%的年複合增长率增长,并预计于2024年至2029年将以22.8%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其他场景包括娱乐场所、社区、商业楼宇及其他服务场景。预计中国其他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将由2024年的人民币21亿元增至2029年的人民币70亿元,年複合增长率为27.3%。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主要趋势
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加速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重要驱动因素,加速了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大规模商业化。例如,由于国内替代产品日益增加,计算主控板的单价由2021年的约人民币1,800元至人民币2,500元╱台显著下跌至2024年的人民币1,000元至人民币1,800元 ╱台。
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及市场动态波动,轮毂电机的单价由2021年的人民币400元至人民币800元╱台下跌至2024年的人民币250元至人民币500元╱台。上述降价进而大幅降低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整体制造成本。该等趋势共同突显生产成本的下降趋势,促进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在各行业的更广泛採用及快速商业化。
拓展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下游场景及商业模式: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正呈现出不断扩大各行业场景的趋势。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最初部署于酒店、工厂及餐厅等特定环境,现正将其应用范围拓展到校园及医疗机构等新环境。这一趋势得益于其高效执行任务、提高安全性及提供一致服务的能力。
随著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进入新场景,其也将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新的收入来源可能会出现,例如按使用付费模式、基于性能的合同,甚至是在技术提供商与终端用户之间建立特定服务的合作伙伴关係。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