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科技

安全气囊及汽车轻量化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2-10-10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东阳华懋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为浙江省东阳市。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 17,457.96 万元,拟通过引进高端 研发试验设备、扩充技术研发团队,升级建设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聚焦于穿戴 式智能防护气囊、安全气囊自动化生产线、汽车轻量化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 应用的研发,进一步增强公司研发实力,为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提 供研发平台,为公司的战略布局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公司战略需求

公司基于现阶段行业竞争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制定了“加快推进智能化改 造、深化在新材料研发领域的布局、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随着各 项战略规划的持续推进,公司亟需加快消化吸收国际、国内各种新技术,推进 自主研发的进程,为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充足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储备,并不断通过开发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稳定推进。

本项目研发中心的建设,将通过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研发实验及检测设备, 改善研发条件和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跨材料、跨学科、多种工艺制程结 合的复合型综合研发能力,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提供有力的基础 条件,从而保持公司的技术进步。

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 高研发管理水平,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2)加速研发成果转化,助力公司市场领域拓展

安全气囊是有效的被动防护设施,可在发生碰撞或跌倒时形成对人体的保 护,避免或减轻碰撞或跌倒带给人体的伤害,在汽车、高空作业、极限运动、 高楼逃生、行人防护、水上救生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汽车安全气 囊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安全气囊在汽车领域应用十分普遍。

近年来,随着 技术快速发展,安全气囊在极限运动、高楼逃生、行人防护、水上救生等领域 的应用逐渐释放。 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安全气囊布行业的公司之一,作为国内安全气囊布和 安全气囊袋的主要供应商,公司在安全气囊袋、安全气囊布的研发与生产方面 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

多年来,公司在持续提升汽车安全气囊技术,保持产品 的领先性和竞争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在汽车安全气囊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通过公司安全气囊产品在新兴领域的应用研究,激发公司安全气囊技术研发活 力,拓宽公司产品市场领域。 本项目将通过租赁实验室、购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加大在智能、可穿戴 安全气囊领域的研发投入,推进安全气囊在新兴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 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加快公司研发成果转化,拓展产品和市场结构,从而丰富公 司技术储备和新产品储备,推动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3)加快自动化工艺技术开发,巩固公司主营业务竞争优势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一直从战略层面进行智能化企业建设。在生产制 造层面,公司研发团队通过在产品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非标设备开发等方 面持续投入,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将非标定制化的缝纫、切割等工序进行了流 程化改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然而,基于对质量 稳定性考虑,目前自动化改造均是针对局部生产工序展开,尚未实现基于全流 程的自动化生产改造。

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公司有必 要加强自动化生产工艺研发,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本项目将通过加强在自动化生产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对自动化工艺、自 动化非标设备、自动化流水线工装、自动化检测工艺等进行研究开发,对安全 气囊生产全流程进行整体自动化设计,实现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的同步提升。

项目的成功实施将通过全自动安全气囊缝纫生产线研发和应用,推进公司自动 化、智能化升级转型,巩固公司主营业务竞争优势。

(4)进入汽车轻量化核心材料领域,拓展公司产业布局

近年来,在全球节能减排的浪潮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汽车轻量化已 成为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由于碳纤维材料在刚度、密度、疲劳特性等方 面的优势,通过工艺改进、规模化生产降低应用成本,从而逐步替代钢材等汽车零部件材料,既大幅提高零部件的各项性能,同时达到减重的目的,已成为 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公司深耕于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领域,现有安全气囊主业稳定发展,市场占 有率位居国内前列,具备较强的横向拓展需求和基础。公司对新材料在汽车零 部件领域的应用具有深刻认知,拥有从原料到成品完整产业链开发经验,近年 来通过内生性技术开发和外延式并购并举,融合规模化、技术化等优势,采取 产业延展和技术延伸为主的拓展路线,进行新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的整 合和拓展,不断优化相关产业布局,实现产品与业务的多元化,致力于发展成 为全球领先的新材料科技企业。

本项目将基于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通过展开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 研究及应用开发,实现高模高强碳纤维的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并同时开发与 汽车产业相关的预浸料及复合材料及产品,拓宽公司未来产品线,为公司长期 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技术保障,有利于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拓展和布局以及在汽车产业链地位的提升,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是项目实施的技术基础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安全领域的新材料科技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 不断的试验检测及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储备。多年来,公 司依靠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建立了较强的行业技术优势,在汽车安全系统产 品以及新材料领域建立了以底层技术为基础、核心技术为支持的综合技术体系, 掌握了结构设计、材料开发、工艺提升、成品检测实验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并围绕这些核心技术形成相关专利,截止 2021 年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国家知识 产权局授权专利主要有 44 项,其中 5 项发明专利,并有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公司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实力,在汽车被动安全行业具备较强的核心技术 储备,在高端新材料应用研究、安全气囊产品开发、自动化生产工艺开发等方 面均具备技术基础,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2)优质的技术研发资源,是项目实施的资源保障

多年来,公司在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同时注重与高校、上下游企业的密切 合作,建立了开放、高层次与多元化的研发创新平台,打造了“自主创新与产 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通过技术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巩固提升公司核心技术。

公司由行业内资深技术人才领衔研发队伍,形成了200余人的研发团队,研 发人员超过公司员工总数的 10%,具有开展高分子材料学、机械工程、纺织工 艺、自动化控制等学科领域专业研发人才储备。为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公司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公司与东华大学常 年维持着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中长期协同研究开发平台,构建了产学研用相 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 创新动力。公司通过收购及人才引进、外部合作等形式,正逐步建立起汽车轻 量化中所需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核心人才团队及技术储备,涵盖高强 高模及高强中模碳纤维生产技术、树脂及预浸料配方、汽车结构件、氢能源高压储气瓶等领域。

此外,为提升前沿技术产业化转化效率,公司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行业发 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 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可实现与客户同步开发协同发展,并保持公司产 品性能和稳定性的持续提升。总体而言,公司在汽车被动安全和新材料领域拥 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可保障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

(3)完善的研发管理制度,是项目实施的制度保障

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开发活动,公司已建立完善的研发制度以及研发人才培 养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公司设立了研发中心,负责公司新 产品、新技术开发以及现有产品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提升。

公司研发项目经过 严格的审批和可行性研究,保证研发项目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契合业务发展计划。 研发部门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定期对公司研发工作的现状和外部科技发展 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制定与公司战略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发展规划,并对研发过 程进行控制管理及相关技术改进。

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管理,加快技 术积累和产品开发,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研发管理制度,确保公司技术研发工作 有序进行。公司制定考核及激励机制,提高研发人员发明创造积极性;制定了 有效的技术培训及工作机制,保障核心技术的传承和保留;公司还制定了知识 产权管理制度,用于加强公司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公司在研发体系设置、研发流程管理以及 核心技术人员培训及管理上均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形成了成熟的管理体系, 为公司提供了持续的创新活力,保证了公司持续的产品技术领先性。

公司完善 的研发管理体系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保障了公司产品具备持续的竞 争力、较长的生命周期,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有利于 本项目有序、高效的开展。

4、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 17,457.96 万元,其中包含场地租赁投资 626.40 万元、场 地装修投资 760.00 万元、设备投资 9,045.30 万元和研发费用投资 7,026.26 万元。

5、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主要分三部分工作实施:建设及装修历时 6 个月,主要工作为 场地租赁及装修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历时 24 个月,主要是软硬件设备的 采购、安装和调试;人员招聘及研发历时 30 个月,主要是研发人员的招聘和培 训,研发活动的开展。

6、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为研发中心的建设,项目不直接产生利润。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