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科技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2-10-26

1)有利因素分析

①减少能源消耗、维护能源安全、保护环境需求迫切

根据《中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研究》,2018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已达6.25亿吨,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70.9%。汽车油耗是石油消耗的主要领域,我国乘用车和商用车油耗占社会总油耗比例已达42%,能源消耗与国家能源安全受到高度关注。

另外,因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气候等方面的不良影响逐年扩大,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与气候成为全球各国共同课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燃料经济性是减少石油消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

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战略

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落后。新能源汽车是时代新产物,自2010年,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产业之一,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层面、产业层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战略。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

③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普及已具备条件

全球新能源汽车已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随着特斯拉、北汽新能源等多款爆款车型对市场的培育,以及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不断提升,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终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向消费驱动。

同时,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新能源汽车成本不断下降,新能源汽车在与传统燃油汽车竞争中,逐步占据优势地位,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创造条件。

④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智能化的良好载体

随着车联网、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的突破,汽车智能化已成为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电动汽车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具备天然优势,能够为各类前沿技术提供良好的载体。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凭借在车联网等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消费者认可度较高,全球销量领先,印证了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智能化发展下的优势,有利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⑤动力电池市场与储能市场均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a.动力电池市场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报告,全球电动汽车到2022年将达到约930万辆,销量预计将增长43%。与去年相比,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143%,电动汽车普及率提高了17%。

按装机量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2017-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以4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2021年达到154.5GWh。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产业链的较快发展以及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会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229.9GWh。

根据信达证券研究报告,受益于全球需求的持续扩张,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持续高涨,带动动力电池的需求持续上升;同时,产能缺位、疫情影响开工率导致锂电原材料供应紧缺,价格高企限制动力电池的供应,动力电池供需缺口处在高位。据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406GWh,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供需缺口约18%,到2025年,供需缺口将扩大约40%。

b.储能市场

储能建设已经写入多省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多个省份下发配储要求,提供补贴奖励推进储能发展。储能产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政府层面的大力扶持。随着储能建设项目的不断落地应用和政策的支撑,储能在保障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护航员”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根据英大证券研究报告,2025年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从 2021年的66.3GWh达到243.7GWh,2022-2025年出货量分别达到98.2GWh、132.1GWh、176.5和243.7GWh,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复核增长率为19.94%。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2025年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全球累计装机有望从2021年的51GWh达到741GWh,2022-2025年新增电力储能装机分别达到55GWh、110GWh、193和331GWh,新增电力储能装机量复合增长率为43.18%。储能电池未来几年仍存在一定缺口。

如上表所示,未来几年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远小于市场新增装机量需求,市场缺口较大。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后的储能电池产能在整体市场中占比较小,随着其他公司对储能电池的投资,若公司不继续增加投资,市场出货量占比将持续下降。

⑥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有较高幅度的扩产

国内电池行业主要公司产能投产变动情况如下:单位:GWh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行业内主要公司均加大了产能投入。达志科技目前处于初创发展期,2021年度公司已有设计产能为1.8GWh,本次募投新增设计产能2.4GWh,增长幅度为133.33%,由于公司原有产能规模较小,所以导致增幅较大。

⑦产品的下游需求较为旺盛

a.储能领域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2025年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加快推动“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方案》围绕明确的发展目标,部署了六项重大任务。

一是注重系统性谋划储能技术创新,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三是以规模化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四是强调以体制机制促进市场化发展,五是着力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六是推进国际合作提升竞争优势。

根据安信证券电新行业周报,2022年1-5月全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1470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较1-4月上升0.6%;1-5月全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1,263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较1-4月下降1.6%。受疫情影响4月以来电网投资有所放缓,后续在“稳增长”需求逐步显现的背景下,国内电网投资节奏有望加快。

2022年1-5月,全国新增风电装机10.82GW,同比上升38.9%,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23.71GW,同比上升139.3%;5月单月,全国新增风电装机1.24GW,同比上升4.2%,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6.83GW,同比增长141.3%。随着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大基地项目建设进度的加快,预计今年国内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均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国家发改委5月12日公布的信息,我国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0GW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也正在加快组织推进。此外,在近期各省相继发布的十四五能源或电力发展规划文件中,也屡有提及要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推动大型风电、光伏项目的建设进度。随着大型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快速推进,各类新型储能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将同步加速,以保证可再生能源电力充分消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b.商用车领域

我国新能源汽车自2015年开始规模放量后,至今已有近7年时间。按动力电池5-8年使用年限估算,第一批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已逐步开启。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2020年退役动力电池累计达到20万吨,2025年预计达到7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超31%。

根据申港证券环保行业研究周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估2026年累计退役动力电池量将超230GWh,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超45%,电池批量退役将带来电池需求新一轮增长。

公交客运领域磷酸铁锂电池有望成为初期退役电池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在2015年前后开始新能源汽车放量时,公共交通领域是除乘用车外另一主要应用领域。而公交领域使用的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首批电池退役潮来临时,早期应用于公交、大巴等运营车辆的磷酸铁锂电池将首先进入退役阶段。

虽然从产量占比来看,客车的产量仅占全部新能源汽车产量的20%左右。但新能源客车的单车平均装车电量是乘用车的4-5倍。以2022年5月为例,纯电客车单车平均装车电量为190kWh,而乘用车单车平均装车电量为49.7kWh。根据近年纯电客车与乘用车单车电池装车量之比的变化情况,估算得出在2015年前后的客车电池装车量占比约为50%左右。

综上,新能源电池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几年拥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消化新增产能。

2)不利因素分析

①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包括财政补贴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随着行业进入成长期,补贴逐步退坡,补贴门槛逐步提高。根据2021年12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②动力电池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2019年6月,发改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锂离子电池明确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受此影响,外资动力电池企业陆续重启在中国的投资,松下、SDI、LGC等纷纷在国内设厂、扩建或重启动力电池生产项目,计划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已具备与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竞争的实力,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仍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产品综合竞争力较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如果无法在技术指标、产品一致性、产品成本等方面领先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③原材料价格波动使公司业绩承压

从2021年起,受产业周期、疫情、国际局势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原材料成本涨幅不断扩大。在原材料价格高涨期间,企业成本增加,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将被压缩,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业绩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编制:樊邵东

责任编辑:裘皋

来源: 思瀚产业研究院 达志科技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