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科技

安徽省合肥市-惯性导航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朗科智能    2023-04-10

1、项目概况

实施主体:安徽朗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

建设地点:安徽省合肥市

建设内容:本项目总投资 6,800 万元。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给惯性导航技术带来新的发展潜力,使得惯性导航成为导航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为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行业带来进一步的技术升级。在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背景下,本项目拟新建 7,500 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以惯性导航技术研发作为军民融合发展建设的突破点,通过建设 4个惯性导航技术研究室以开展研发创新工作,为公司未来在惯性技术应用市场的拓展布局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1)顺应国家战略布局,满足公司寻求突破、加快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日趋融合。2014 年以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军民融合顶层设计的政策文件,并一举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文件指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和战争潜力,亦将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升级与调整,未来的军民融合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综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发展机遇,本项目的建设系公司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司将通过本项目整合现有业务资源,完善公司战略布局,寻求自我突破,促进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

(2)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为公司布局惯性技术应用市场的战略规划奠定技术基础

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建设中的一大趋势,结合公司外延式发展的战略规划,公司将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参与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建设中。根据业务、技术等特点,公司拟以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开发作为军民融合发展建设及惯性技术应用市场布局的技术基础。

惯性导航技术,起初应用于对精度和灵敏度需求较高的国防军工领域,但较高的精度与灵敏度要求导致产品生产成本以几何量级的方式增长,进而使得该类产品规模化量产的难度很大。而随着惯性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智能汽车、精细农业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对智能导航定位及控制应用需求的兴起,中低精度的惯性器件凭借着较低的成本逐渐在民用领域中受到了关注。

公司长期以来深耕于智能控制器领域,在军民融合的产业背景下,通过前期的技术和市场等论证工作,公司认为惯性导航技术内含导航定位、决策控制等功能,与智能控制器的功能有相通之处,其在技术层面上与公司现有业务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并且惯性技术应用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换言之,以惯性导航技术实施公司外延式发展战略规划的可控性较高,不确定性相对较低;此举既可以满足公司外延式发展需要,亦可提高公司的军民融合发展能力。

综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拓展和创造新的技术,以增强公司的整体研发实力,为公司下一步在惯性技术应用市场中的布局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同时,公司将凭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建设这一举措增强公司的品牌效应,逐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行业地位的提升。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2016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系军民融合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提出要将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充分地结合起来,并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优化军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而后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如《“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意见,力求在军民融合发展建设过程中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平和、兼容发展。

本项目将专注于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开发,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重点强调要加快突破创新的技术领域。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正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关键阶段,预计国家还将出台更多有利于其发展的鼓励性政策,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

(2)技术及人才可行性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十分重视研发创新体系的建设,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培养了较多的业务和技术骨干,打造了一支具备丰富研发经验且技术全面的研发团队;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拥有技术人员 337 人,占公司员工人数比例达 20.11%,并取得各类专利 96 项,其中发明专利 22 项。

同时,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建立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并切实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在报告期内先后邀请内外部讲师和机构开展了众多的培训活动,如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电子基础及执行力和团队意识拓展训练等,为员工打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

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公司建立了良好可持续的人才管理机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人员储备,研发队伍具备持续且强劲的研发创新能力,充分保障了公司研发创新活动的正常运转。未来,在保证公司现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公司将引进更多具备惯性技术且拥有丰富研发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3)研发模式可行性

在研发模式方面,公司一直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价值为目标、以客户满意为标准”的研发创新理念,凭借着可靠的研发生产实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公司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并与创科集团(TTI)、九阳股份等客户建立了十余年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了实现公司在惯性技术应用市场的战略布局,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研发创新理念,不断基于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以质量过硬、性能优越的产品开拓市场,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建立了合理的研发项目选项、立项、过程管理等约束机制,可以很好地保证研发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有效缩短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时间,有利于保证公司技术及产品在行业和市场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综上,凭借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创新模式,公司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取得了大多数客户的认可,对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而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研发体系及运行机制将最大程度地确保研发项目的完成进度,为本项目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体系基础。

(4)市场可行性

本项目将建设人工智能导航技术实验室、惯性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验室、旋转调制导航技术实验室、导航系统仿真测试技术实验室,围绕前沿惯性导航技术开展研发工作。项目系公司在军民深度融合背景下的业务拓展,公司未来拟在该项目基础上布局惯性技术应用市场,促进公司产品及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打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惯性技术终端应用大体可分为惯性导航、惯性稳控和惯性测量三个方向,其中以惯性导航系统应用领域最为广泛。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相对较早,最初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如航天、航空、制导武器、舰船、战机等领域,而在军民融合政策支持、成本逐渐降低和民用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逐渐向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大地测量、石油钻井、汽车安全、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扩展。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研究预测,全球惯性导航系统市场预计将从 2017 年的 95.4 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22.6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15%1。可以看到,除了传统的军用领域以外,惯性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中的市场前景也是十分广阔,未来惯导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深化。

本项目开展的研发创新活动符合惯性技术应用行业发展趋势,充足的市场动力为公司未来的市场布局和拓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对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项目研发方向及内容

本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建设内容包括:①建设人工智能导航技术实验室、惯性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验室、旋转调制导航技术实验室、导航系统仿真测试技术实验室等 4 个研究室;②配置项目所需相应的试验设备、仿真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备和条件,为研发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和试验条件。

建设完成后的研发中心,将成为公司在惯性导航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生产工艺及仿真测试的科研核心部门,为公司未来在惯性技术应用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布局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并促进公司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能力的提高。本项目研发方向及内容如下所示:

(1)人工智能导航技术实验室

自主导航技术是各类航空测绘、精确制导、无人平台、稳定平台等高新技术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过去主要是通过惯性器件精度的提升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精度,但当下遇到了一些技术瓶颈;而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导航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化的发展新道路。

人工智能导航技术实验室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的结合,开展深度神经网络在惯性器件性能优化方面的算法研究,并结合视觉导航技术的研究,实现惯性导航的智能化和自主化。该实验室下设人工智能算法组和视觉导航组,前者主要利用系统误差模型和相关硬件等,负责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惯性导航组件及系统级的精度优化算法的研究,后者主要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展视觉导航技术研究。该实验室具体包括软件编程、算法的数学仿真与测试等工作,最终目标为系统集成和产品化。

(2)惯性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研究室

随着各种新型测量器件的发展和提高,作为惯性导航技术的有效补充,组合导航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惯性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验室主要是通过卡尔曼滤波等算法研究,以及对各种惯性平台误差模型、系统状态模型、测量模型的研究,研制适合各种条件下的地磁组合、高度计组合、视觉组合等多种传感器融合情况下的算法,以期提高普通惯性导航产品的性能。该实验室具体包括相关软件编程及调试、算法仿真与测试等工作,最终目标为系统集成和产品化。

(3)旋转调制导航技术实验室

在长航时高精度纯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方面,业内通常利用高精度环形激光陀螺和旋转体制技术,目前在国内外都已取得长足进步,并具有型号化产品;但该类产品普遍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和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此类产品的市场化应用和推广。旋转调制导航技术实验室主要以研制低成本、小型化的旋转调制惯性导航系统为目标,实验室将基于相关惯性平台和稳定平台技术,以及相关硬件开展旋转调制算法研究、软件编程与调试、算法仿真测试等工作,并最终实现系统集成和产品化。

(4)导航系统仿真测试技术实验室

从惯性器件到惯性测量单元及导航系统等各个阶段,仿真测试都是必要的技术手段,在标定、补偿、测试技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系统仿真技术也是开展新研系统验证的重要支撑工具,可明显提高系统的研制效率,减少试验次数,提高研制水平,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费用。导航系统仿真测试技术实验室将主要负责研发中心其它各实验室的新研系统和产品的标定、补偿、测试和系统的半实物仿真工作。

5、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建设期 24 个月,总投资 6,800 万元。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