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数据

特斯拉业务基盘分析:车端与能源板块稳中有升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5-06

销量承压影响盈利,现金流表现相对稳定

特斯拉 25Q1 营收为 193.4 亿美元,同环比-9.2%/-24.8%,其中5.95 亿美元来自于出售碳排放额度(同环比+34.6%/-14.0%),约占整体营收3.1%。

利润端来看,25Q1 毛利率为 16.3%,同环比-1.1pct/0.0pct,营业利润3.99亿美元,同环比-65.9%/-74.8%,营业利润率 2.1%,同环比-3.4pct/-4.1pct;25Q1 净利润(GAAP 下)4.09 亿美元,同环比-70.6%/-80.8%,已连续第二十个季度实现盈利,调整后 EBITDA 为 28.14 亿美元,同环比-16.8%/-35.1%。

现金流来看,特斯拉 25Q1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1.56 亿美元,同环比+790.9%/-55.2%,25Q1 自由现金流 6.64 亿美元(24Q4 为20.34 亿美元),同 比 -126.2%% ; 现 金 及 现 金 等 价 物 和 投 资为369.9 亿美元,同环比+37.7%/+1.2%,资金水平依旧扎实。

汽车业务来看,特斯拉 25Q1 交付 33.7 万辆,同比-13.0%,环比-32.1%;产量 36.3 万辆,同比-16.3%,环比-17.5%,助力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39.67亿元,同环比-19.6%/-29.5%,营收占比 72.2%;25Q1 汽车板块毛利率16.2%,同比-2.25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5Q1 汽车销售毛利率同比-3.9pct),环比-0.3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5Q1 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1.1pct)。

关注新品上市带来的新驱动力

详细来看汽车业务,首先产销方面,得益于新工厂的持续增长以及上海、弗里蒙特工厂强劲表现,特斯拉 25Q1 交付 33.7 万辆,同比-13.0%,环比-32.1%;产量36.3 万辆,同比-16.3%,环比-17.5%;具体来看,Model 3/Y 销量32.4 万辆,同比-12.4%,环比-31.4%,其他车型(Model S/X、Cybertruck 等)销量1.3万辆,同比-24.3%,环比-45.5%;同时下一代平台研发工作稳步推进中,预计25H1有望开始生产。

收入端来看,汽车销售仍是特斯拉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特斯拉收入主要由汽车、能源和服务及其他构成,其中能源业务主要包括太阳能及储能产品,汽车业务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租赁以及汽车碳排放积分,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39.67亿元,同环比-19.6%/-29.5%,其中 6.0 亿美元来自于出售碳排放额度,同环比+34.6%/-14.0%,汽车销售业务收入 129.3 亿美元,同环比-21.5%/-30.7%,系量:交付环比提升(25Q1 交付 33.7 万辆,同比-13.0%,环比-32.1%);价:全球范围开启降价+销售激励政策导致 ASP 同环比下降(粗略测算24Q3 单车均价同环比-4.8%/-2.5%)综合作用的结果。

量下滑导致单车盈利能力承压。2025Q1 特斯拉汽车销售业务营收占比66.85%,同比-10.4pct,环比-5.7pct,我们以此为比例依据计算对应费用成本(以尽量剔除其他业务影响)从而推算单车经营的各项指标(以下指标为推算数据,数据仅供参考):2025Q1 单车均价为 3.84 万美元,同环比-9.8%/-2.0%,测算出25Q1单车运营费用率 14.2%,同环比+2.4pct/+4.1pct;25Q1 单车成本为3.40万美元,同环比-5.2%/+3.7%;25Q1 单车毛利率 11.3%,同环比-4.2pct/-1.5pct,单车毛利约 0.43 万美元;

折旧摊销方面,随北美、欧洲工厂持续放量,驱动单车折旧&摊销持续下降,2025Q1 单车折旧为 0.29 万美元,同比+0.04 万美元,环比+0.07万美元;整体来看,25Q1 在正向因素如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Cybertruck成本降低等正向因素,以及车辆平均售价降低、新 Model Y 爬产带来成本提升、规模效应收缩等负面收益等因素综合促进下,估算 25Q1 特斯拉单车毛利为0.43万美元(24Q4 为 0.48 万美元,24Q1 为 0.66 万美元)。

研发方面,特斯拉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生产制造与创新研发,同时在AI 领域持续保持大规模投入,在研发和其他重要投入上,25Q1 特斯拉支出14.1 亿美元,同比+22.4%,超出收入的增速。整体来看,预计 1)随新工厂生产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及营运杠杆的提升(Cybertruck 毛利率转正,4680 电池持续放量);2)叠加“以价换量”策略带来对销量的持续提振保障规模效应;3)低价版车型的推出上量,以及 4)后续制造&工艺层面的优化升级(通过组装工序优化升级,采用由工人或机械臂同时间对不同部分操作,有望节省50%组装成本),特斯拉整体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Cybertruck 毛利率转正,新车型预计2025 年上半年投产

全球产能端持续提升保障交付能力。截至 2025Q1 特斯拉全球产能超230万辆。按投产时间顺序依次是美国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Fremont 2012 年下线首台特斯拉Model S)、中国的上海工厂(2019 年投建)、欧洲的柏林工厂(2020 年启动建设)、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2020 年启动建设)。其中美国弗里蒙特工厂主要生产 Model S/X/3/Y,中国和欧洲新工厂主要生产Model 3/Y(特斯拉于2021年 1 月推出具价格优势、车型竞争力不俗的国产版Model Y;指引中国工厂在3/Y以外仍会引入新的生产车型),未来美国有望新扩建工厂产能用于特斯拉皮卡等其他车型的生产。根据规划,为投产新款 Model Y 进行的生产线切换导致数周产能损失。在此期间,特斯拉同时完成新车型量产前的工厂准备工作。

美国工厂(加州、德州、内华达州工厂):24Q3 特斯拉Cybertruck产量环比增长,首次实现正毛利率。4 月德州超级工厂迎来第40 万辆整车下线,团队同步推出续航达 362 英里的 Cybertruck 长续航版,补贴后售价低于6.3万美元。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电池包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当前美国市场交付的Model 3/Y 均已采用 100%本土生产的电池包。在内华达州的Semi 电动卡车产线及德州 Cybercab 产线建设持续取得进展,两款车型均按计划将于明年启动规模化量产。

上海工厂:在 23Q1 上海工厂开启对泰国市场的出口;上海工厂在23Q4恢复正常生产(23Q3 停工升级产线),更新后 Model 3 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生产全面加速;且后续有望新增智利出口。上海工厂单车销售成本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亚太地区新款 Model Y 上市首日即创下特斯拉单日订单最高纪录。上海 Model Y 工厂仅用六周就实现全面量产,创下特斯拉车型投产最快纪录。还在中国(北美以外首个市场)推出 FSD(超级辅助驾驶)1.0 版本。

德国工厂:第二季度,柏林工厂开始生产并交付右舵汽车到英国。并还开始向卡塔尔交付车辆,同时增加向以色列和中国台湾的交付量。24Q3 柏林工厂的每辆车销售成本环比有所改善。柏林工厂迎来第50 万辆Model Y 下线。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沙特阿拉伯启动 Model 3、Model Y 及Cybertruck的交付。目前正持续推进 FSD(超级辅助驾驶)1.0 版本在欧洲的落地准备工作,待监管批准后即可推出。

能源业务稳步增长,储能装机创新高

储能业务持续增长,超级充电业务加速全球电动化转型。25Q1 公司能源及储能业务收入实现 27.3 亿美元,同比+67%,环比-11%,其中储能装机10.4Gwh,同环比分别+153.7%/-5.5%,同时目前来看 25-26 年在手订单充足,同时中国的megapack工厂也在推进中。储能业务的强劲表现得得益于加利福利亚州Megapack 专用超级工厂产能的持续释放。同时特斯拉通过全球试点开放充电网络,北美市场上,福特、通用、梅赛德斯-奔驰、日产、极星、Rivian、沃尔沃、宝马等企业已宣布接入特斯拉 NACS 充电标准。2024 年特斯拉将进一步开放充电网络,加速全球市场电动化转型。

锂精炼和正极生产工厂有望于 2025 年投产,将关键电池材料的生产转移到美国。Powerwall 部署量连续第四次创下纪录,首次突破1 GWh。能源业务的毛利率环比提升。上海超级工厂生产了超过 100 个Megapack,正运往客户。凭借高度本地化的供应链,上海超级工厂将成为在美国成本结构不确定的时期满足全球储能需求的重要资产。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