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数据

蓝色经济:十万亿,海洋经济的起点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8-21

1、蓝色经济:十万亿,海洋经济的起点

据《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万亿元,同比增速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pct,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从结构来看,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0.49万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8万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5.8%和59.6%。

2、海洋经济与“海洋强国”相伴,政策频出

自2021年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来,海洋经济在政策驱动下不断深化发展,海洋经济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颇具成效。

2013年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支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5年 《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制定海洋功能区划,明确不同海域的开发利用方向(如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等),优化海洋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

2017年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和路径,强调壮大海洋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对外开放合作

2018年 《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通过示范城市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聚焦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和区域协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

2021年 “十四五”规划明确海洋强国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突出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强化科技支撑

2024年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3、海洋渔业是国内海洋经济重要组成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2024年国内渔业总年产值已超1.60万亿元,其中国内海洋渔业(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年产值已接近8000亿元,是海洋经济重要组成;海洋养殖年产值已达5034.38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海洋捕捞年产值已达2601.48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

4、海洋捕捞正由近海向远洋、由浅向深发展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近年趋于紧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1年我国近海不可持续鱼类种群占比已达44%。

为保护近海鱼群,休渔政策早已开始实行。2024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伏季休渔后期监管工作的通知》,正式统一全国四大海域的休渔时间,强调严格实行休渔制度。根据农业部2022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休禁渔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内海洋捕捞总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内,捕捞限额分品种、分区域管理试点不断扩大;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0个左右,优质水产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每年增殖放流各类经济和珍贵濒危水生生物物种300亿尾以上;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改善,中国对虾、梭子蟹、大黄鱼等海洋重要经济物种衰退趋势持续缓解,长江江豚、海龟、斑海豹、中华白海豚等珍贵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远洋渔业是保护近海鱼群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了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加快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的发展要求。

5、海上风电、港口航运、海水淡化等其他海洋经济业态稳步发展

海上风电:2016-2020年(“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加速上行,地方政府系统性布局+电价补贴政策红利+沿海地区优质风资源催化,2021年行业迎来装机数量快速增长,虽近年有所回落,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有望推动海上风电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港口航运:2015年后,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显著放缓,近年沿海港口增速维持在5%左右。港口核心业务主要分集装箱、散杂货及油品能源三类。散杂货和油品运输规模与钢铁、电力、煤炭、石化等国内工业体系关联紧密;集装箱运输则以国际航线为主,其业务波动与全球经济景气度高度联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低位,集装箱吞吐量或趋稳。未来港口吞吐量及航运的增长空间,或将得益于海洋经济强国建设的支撑。

海水淡化: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统计,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五,然而人均水资源量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6%。通过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从海洋中提取淡水,已成为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失衡、确保供水安全的有效策略,且在发展海洋经济强国的背景下,海水淡化将作为补充水资源的重要方式。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2023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2956吨/日,比2022年增加了165908吨/日,海水淡化自2019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