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行业产能过剩,氨纶价格处于 2017 年以来的底部。2018 年-2020 年 Q3,受中美贸易冲突、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全球纺织服装需求持续下降,氨纶供给过剩明显,产品价格大幅下行,行业陷入系统性亏损,行业新增产能较少。
2020 年Q4-2021 年 Q3,欧美等主要服装市场逐步复苏,出口订单大幅增长;东南亚疫情严重,中国纺织订单回流,氨纶需求旺盛。同时瑜伽服等产品风靡一时,带动氨纶需求增长,氨纶价格快速上升。2021 年 Q4-2022 年,诸暨华海、华峰化学、新乡化纤等多家企业加速扩产,新增产能集中释放。需求方面,海外供应链恢复,终端纺服订单流出,氨纶库存高企,产能增速大幅高于需求增速,氨纶景气持续下行。
2023年至今,随着氨纶行业经历了大规模产能扩张,供给端压力显著增加,成为制约行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氨纶利润端长期为负,库存量处于历史高位。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24 年氨纶新增产能 13.5 万吨,产能同比增速达到 10.88%,连续三年超过 10%。2022 年以来,氨纶的名义产能每年均远超其表观消费量,行业产能过剩明显,致氨纶价格持续下行,氨纶行业利润端长期为负。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 13 日,氨纶平均毛利润为-5,217 元/吨,已连续亏损超两年。
产能过剩压力下,氨纶整体库存长期处于历史高位。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 8 日,氨纶工厂库存量达到 17.50 万吨,处于历史高位。库存积压影响企业开工意愿,行业整体开工率较2024 年同期有所下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 年 7 月氨纶的开工率为 78.62%,同比 2024 年下降 6.24pcts。随着库存积压、开工率下行,氨纶部分尾部企业或已出现现金流紧张问题,行业落后产能或将进一步出清。
氨纶行业产能增速放缓,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目前氨纶行业主要的龙头企业为华峰化学、韩国晓星、诸暨华海、新乡化纤、泰和新材,产能分别为 35.50、24.64、22.50、22.00、10.00 万吨,行业 CR5 达 79.53%,行业产能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在氨纶利润承压的情况下,氨纶企业新增产能的意愿不强,且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峰化学、韩国晓星等龙头企业上。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氨纶预计新增产能仅剩 11.1 万吨,产能增速 8.07%,增速自 2021 年以来首次放缓。氨纶景气低迷的情况下,集中度提升带动龙头企业继续扩大成本优势,行业落后产能有望逐步出清,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根据天天化工网报道,7 月 31 日,泰光产业宣布停止海外中国常熟泰光化纤的营业,产能为 2.8 万吨。根据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5 月报道,晓星氨纶位于嘉兴的生产线将逐步关停,晓星嘉兴具有氨纶产能 5.44万吨,标志着氨纶行业产能出清正在进行。
氨纶龙头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优异。据我们测算,2024 年,氨纶龙头企业华峰化学、新乡化纤氨纶的单位完全成本分别为:22,406 元/吨、25,263 元/吨,相较于行业整体的平均成本 29,711 元/吨有较大优势。在氨纶行业景气度低迷背景下,龙头企业或仍能凭借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获取超额毛利润。
根据各公司公告,2024 年华峰化学和新乡化纤氨纶仍能保持 13.66%、0.30%的毛利率。我们判断,在短期产能出清、环保政策倒逼、行业优胜劣汰趋势加剧等压力下,行业头部效应或将越发明显,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