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
全球汽车产量由2020年的76.9百万辆增加至2024年的92.7百万辆,複合年增长率为4.8%。于预测期间,预计全球汽车产量将进一步增加至2029年的99.7百万辆,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5%。中国汽车产量由2020年的25.5百万辆增加至2024年的31.6百万辆,複合年增长率为5.5%。于预测期间,预计中国汽车产量将进一步增加至2029年的34.5百万辆,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8%。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20年的3.1百万辆增至2024年的18.4百万辆,複合年增长率为55.8%。于预测期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2029年的48.0百万辆,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20年的130万辆增加至2024年的12.9百万辆,複合年增长率为76.6%。于预测期间,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2029年的31.0百万辆,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9.2%。
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额由2020年的人民币39,774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48,333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5.0%。于预测期间,预计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59,659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4.3%。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额及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对更高质量、更高性能、更智能化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汽车零部件销售及价值的双重增长,共同推动了整个市场的快速扩张。
主要汽车零部件包括内外饰、轮毂轴承、HDM、油箱、窗框、门把手及锁具、座椅等。关键汽车零部件的创新已共同塑造汽车行业的增长。尤其是,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简称“HDM”)代表著高增值功能零部件的发展与电子化及智能化的趋势。汽车轮毂轴承响应汽车对于可靠性、轻量设计和电动化底盘集成的需求。此外,内外饰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创新以及个性化设计影响品牌溢价能力和消费者舒适度。
HDM主要安装在汽车座椅底部的滑轨内,用于实现汽车电动座椅前后位置的自动调节,主要由精密蜗轮及蜗杆螺母螺纹等一系列零件组成。全球汽车座椅HDM市场的销售额由2020年的人民币2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9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13.9%。于预测期间,预计全球汽车座椅HDM市场将进一步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51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8%。
过往,座椅HDM调节功能多用于豪华轿车。在智能座舱普及率不断提升及座椅升级的趋势下,HDM等座椅调节零部件有望进一步渗透到中低端车型,增长空间广阔。中国汽车座椅HDM市场的销售额由2020年的人民币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14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15.3%。于预测期间,预计中国汽车座椅HDM市场将进一步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19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9%。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主要负责承载重量,并为轮毂转动提供精确引导。汽车轮毂轴承行业普遍呈现向高附加价值产品转型的趋势。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及产品创新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及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全球汽车轮毂轴承销售额由2020年的人民币457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591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6.7%。于预测期间,预计全球汽车轮毂轴承市场将进一步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656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1%。
中国汽车轮毂轴承的销售额由2020年的人民币122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144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4.2%。于预测期间,预计中国汽车轮毂轴承市场将进一步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161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3%。
于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需求为人民币1,334亿元,其中小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细分市场佔总市场份额19.5%。全球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市场持续围绕“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核心性能指标进行技术迭代,未来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市场规模于2029年将达人民币3,343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0.2%。随着下游电动车行业持续蓬勃发展及需求不断增加,电驱动系统市场亦迅速增长。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需求为人民币903亿元,佔全球市场份额的67.6%。预计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2,153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9.0%。2024年,中国小型电动车电驱动系统的销售额为人民币176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441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0.1%。
内外饰作为影响汽车外观、舒适性及驾驶体验的关键部件,是消费者最易察觉到的汽车零部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产品消费升级及智能化需求不断提高,汽车行业已进入转型发展期。中国汽车内外饰市场的销售额由2020年的人民币1,64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2,225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7.9%。于预测期间,预计中国汽车内外饰市场将进一步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2,660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3.6%。汽车内外饰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需求端的消费体验及消费升级,以及供应端的数字化、智能化及技术创新的共同推动。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电气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带动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电子控制系统等电气化零部件需求激增。同时,智能化的浪潮亦让感测器、智能座舱芯片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零部件成为焦点。该两种趋势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更智能化、更有效率且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迫使企业加大研发投资,争取技术领先地位。
国内品牌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在电机和电控等核心领域挑战外资的主导地位,同时在质量及性能方面媲美国际品牌。政策支持以及与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协同发展正加速推动进口替代的进程。同时,其具竞争力的价格及迅速应变能力亦获得市场的认可,在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并持续增强其行业影响力。
全球化与当地化协同发展。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快速重组的背景下,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在当地建设生产基地及收购等方式,融入全球供应网络并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日益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正促使企业提高本地化生产及供应能力,通过更接近地区汽车制造商的业务布局以降低供应链风险。该全球化与本地化协同的双轨策略,不仅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亦确保在不断转变的行业环境中具备持续竞争力。
广泛採用轻量化材料。为提高汽车能源效益及减少废气排放,铝合金、镁合金及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该等材料有效降低车辆重量,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并延长电动车的续航力。零部件制造商必须透过开发创新轻量化产品及优化生产制程,以满足汽车制造商不断转变的需求,从而保持领先地位。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人形机器人产业在硬件及软件方面与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度相似,这推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加快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开发。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为其开闢了新的增长空间。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