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创是国家重点战略布局方向,是国内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金融业务关乎国计民生,相应业务系统的自主可控对于国家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以金融为代表的行业信创元年,国家信创产业政策力度持续加大,金融机构逐年增加金融科技投入,促进了国产基础软件、国产硬件、应用系统等转型升级,金融信创领域的国产化需求将为产业链厂商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等都在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加速推进信创改造工作,力争实现 IT 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和产品都实现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金融信创目标。
金融信创背景下,向分布式架构的转型更是引领了银行业新一轮 IT 建设的景气周期。目前,集中式架构仍是银行业务系统广泛使用的架构类型,但该架构构建于 IBM 大型机和闭源商用系统之上,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并且具有高昂的拓展成本和运维成本。
相比于国外的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设备,国内为了更好地满足金融业务海量、高并发、高安全性及稳定性的数据处理需求,目前可行和正广泛采用的技术路线是通过软件实现分布式架构调度多台硬件设备,将大量集中资源需求分解成许多小的部分,从而提升国产硬件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相关工作对于支持国产软硬件充分适用于金融核心基础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新一代基于国产软硬件和分布式架构的业务系统,可实现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通信协调,解决传统集中式架构中存在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具有系统风险低、数据处理能力弹性高、易拓展、支持业务创新发展和运维成本低等优势。
以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银行业的实践案例日益丰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银行 IT 业的融合将成为行业发力点。作为《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 年-202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客户服务、风险控制、运营等业务场景。各大商业银行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内外部数据,不断寻求 AI 技术的提升,挖掘 AI 技术的新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银行业务系统行业中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