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投资

磷酸铁锂材料综合性能较优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4-26

正极材料是电池中的关键组分

正极材料为动力电池电化学体系提供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产品形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化学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实现充放电,因此也被称为“摇椅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出,嵌入到负极中;在放电过程锂离子从负极中脱出,回到正极中,完成一次充放电过程。在组成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中,正极材料是锂的化合物,为电池体系提供锂离子。因此,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来看,正极材料是最关键的原材料。

正极材料按照晶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极材料根据材料晶体结构可以分为橄榄石结构、层状结构、尖晶石结构和固溶体结构等。LiFePO4 是一种典型的橄榄石结构,其晶体没有连续的 FeO6共边八面体网络,故不能形成电子导电,其导电性比较差。一般通过掺杂或包覆等手段来提升材料的电子导电性能。

钴酸锂和三元材料是典型的层状结构的电极材料,LiCoO2 在高电压下有很好的循环性能,但是钴具有毒性、成本比较高。因此在其基础上采用镍和锰替代钴的方式发展出了三元材料,既能够提升材料克容量,又能够降低材料成本。LiMn2O4 是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该材料在高温下的循环性能较差。

磷酸铁锂材料综合性能较优:正极材料的克容量对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较大。在负极材料不变的情况下,磷酸铁锂做正极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当正极材料换做克容量较高的 5 系、6 系三元材料后,电池的能量密度也随之提升,达到 200Wh/kg 以上;当正极材料采用克容量更高的 NCM811材料后,电池能量密度能够达到 260Wh/kg。此外,正极材料还包括容量更高的高镍材料,富锂锰基等,搭配硅基负极后,其能量密度能够进一步提升到 300Wh/kg 以上。因此不同的正极材料选择对于组成动力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大。

钴酸锂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料制备简单、比容量高、综合性能好,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型的数码电子产品中。大量研究表明,Li1-xCoO2 在 0≤X≤0.5 的范围内循环时,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当 X≥0.8 时,大多数电解质将会在 4.3 V 附近发生氧化分解反应。钴酸锂的实际比容量约为 130-140 mAh/g,为理论比容量的 50%-60%。

在锂离子电池的反复充放电过程中,多次收缩和膨胀会导致钴酸锂的结构从三方晶系向斜方晶系转变,使得内阻变大,容量变小。此外,钴比较昂贵,钴酸锂材料的安全性能较差,因此不适于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中使用。

锰酸锂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较少: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制备简单,原料丰富廉价,嵌锂容量相对较低,且有两个放电平台,高温循环性能较差,适合应用于一些比较低端的领域,如电动自行车等。虽然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可以改善锰酸锂的循环性能,但是在高温下,容量衰减仍较明显。

锰酸锂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1)材料中含有锰元素,材料粒子表面的三价锰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二价的锰和四价的锰,歧化反应生成的二价锰会溶解在电解液中,造成锰的溶解,从而导致容量下降。

(2)材料粒子表面发生的杨-泰勒效应会在放电末期扩散到锰酸锂的整个组分中去。该体系在动力学条件下,并非属于真正的热力学平衡。因此相会发生一级转变,从立方相到四方相,不论该形变有多么小,都足以对其结构造成破坏,变成无序性增加且对称性低的四方相结构。

(3)在充电末期,高度脱锂的尖晶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不稳定,四价锰的高氧化性,会导致锰酸锂在 4 V 平台容量的衰减。因此,改善高温下锰酸锂的循环性能依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对于改善锰酸锂的循环性能主要方法有表面处理、掺杂阴阳离子、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减少材料粒子的比表面积等。

三元材料能量密度高,应用广泛:三元镍钴锰(铝)酸锂材料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和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是在对钴酸锂、镍酸锂等进行掺杂改性研究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正极材料中昂贵的钴用量。例如,在镍酸锂正极材料中进行钴元素掺杂研究时,制备出了一系列 LiNi1-xCoxO2 正极材料。

随后,研究人员为了降低 LiNi1-xCoxO2 正极材料中昂贵的金属钴用量,又在材料中掺杂了锰、铝等元素,以减少钴元素的用量,进一步降低材料的制备成本,如 NCA 和 NCM。该正极材料中锰元素主要是保证了材料结构的稳定。镍元素的电化学活性在材料中占主导位置,是保持三元镍钴锰(铝)酸锂材料高容量特性的根本。钴元素可以增加离子导电性,降低材料的电化学极化及提高倍率特性。

目前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先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铝)氢氧化物前驱体,再通过与锂源共混高温焙烧反应合成。三元镍钴锰(铝)酸锂正极材料集中了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材料的各自优点,可逆比容量大、结构较稳定、循环性能较好,但还是含有钴元素,成本相对较高,安全性较差。

磷酸铁锂材料综合性能较优

磷酸铁锂正极性价比高,性能较为均衡:磷酸铁锂材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橄榄石结构,主要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磷酸铁锂(LiFePO₄)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正受到广泛关注。从结构上看,它属于橄榄石结构,这种独特的晶体结构赋予了它许多优异的性能。

在能量密度方面,磷酸铁锂虽比不上一些高端的电池材料,但对于常规应用场景而言,完全能够满足需求。磷酸铁锂拥有极其出色的稳定性,在充放电的循环过程中,晶体结构变化微小,这不仅极大地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还使其安全性能超过同类产品。即使在高温、过充等极端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不易发生起火、爆炸等危险状况。

此外,磷酸铁锂不含任何重金属成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十分友好,并且其制备成本相对较低,在大规模应用中具有成本优势。

铁锂三元价差长期存在,磷酸铁锂对三元成本优势由材料构成决定:钴盐、镍盐和锂盐是制备三元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其中钴盐、镍盐价格较高,导致三元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对于磷酸铁锂而言,主要原材料为锂源、铁源、磷源,由于铁源和磷源资源较为丰富,磷酸铁锂具有成本优势。

磷酸铁锂安全性更好:三元材料通常在 180 摄氏度以上会出现自加热,在约 200 摄氏度发生分解并释放出氧气,在高温下电解液迅速燃烧,发生加剧连锁反应。磷酸铁锂的安全性能相对较好,在 250摄氏度以上才会出现热现象,在 700-800 摄氏度时才会发生分解,且分解时不会释放氧分子,燃烧不如三元材料剧烈。因此,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安全性较高。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