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池金属化的作用
金属化是光伏电池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工艺,通过在晶硅表面制备金属电极(如银浆、铜浆等),实现电流导出,直接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成本和长期可靠性。
要求及发展趋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主要工艺是将金属化浆料通过接触式(如丝网印刷)和非接触式(如激光转印、电镀铜)工艺使金属栅线附着在电池片表面制作电极。
2、晶硅电池金属化方案变迁
1980年代前: 20世纪40~50年代以真空蒸镀Ag/Al为主的“实验室探索期”;60~70年代在航天需求带动下,引入Ti/Pd/Ag多层蒸镀和Cu/Ni电镀的“早期应用期”。
1980年代后:光伏电池金属化以丝网印刷配合银浆、铝浆为主,并不断优化提升。
目前:因银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光伏行业竞争愈加激烈,贱金属化替代成为新一代光伏发展降本的核心,铜代银方案开始出现并逐步成熟。
铜浆产业化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铜氧化产生的原因:因铜过于活泼,易于氧化,形成氧化铜。以银包铜粉为例,在200℃左右就会形成氧化铜,膨胀后将银包铜结构破坏,使得金属化电极失去导电性能。
铜氧化防止的方式:1)其他气体保护,防止铜和氧气接触,避免氧化;2)表面包覆,采用其他有机无机材料,在铜粉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铜和氧气接触。
铜迁移的原因:铜原子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快速扩散进入硅基体,通过晶格空位和间隙路径移动,形成深能级陷阱中心。这破坏PN结结构,导致杂质复合增强、少子寿命下降、漏电流增加、开路电压降低。铜的扩散速度极快,在TOPCon电池(涉及多层掺杂接触区)中尤为严重,因为其多晶硅薄膜结构对铜扩散敏感。HJT结构含有TCO层,可以有效阻挡铜迁移,因此对于铜迁移问题,主要针对TOPCON和BC电池。
铜迁移的解决方案:通过在铜和硅片中间添加种子层,以防止铜对硅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