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出口政策收紧推动钴价快速回升
钴原料主要从矿石中开采提取,分布极度不均衡,供应链脆弱,易受地缘政治影响。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数据,2024年全球钴矿产量达到29.0万吨,同比增长了21.8%。其中,刚果(金)的钴矿产量为22.0万吨,同比增长25.7%,占全球钴总产量的76%,连续多年占据全球钴供应的头部地位。2025年2月以来,刚果(金)实施了七个月的钴出口禁令。由于钴出口高度集中于刚果(金),钴出口禁令导致全球钴供应明显收紧,钴价由历史最低价16.02万元/吨快速攀升至25.61万元/吨。
随着印度尼西亚的湿法镍项目逐步投产,钴的供应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印度尼西亚的钴原料产量快速增长至2.8万吨,同比增加47.4%,全球占比9.66%,在全球钴供应市场中位居第二。刚果(金)的出口禁令促使企业进一步拓展印尼等地的钴矿,主动对抗由于钴原料过度集中带来的不确定性。
3.3 出口禁令改为配额制,四季度钴原料依然短缺
电池是钴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消费占比超过70%。其中,约50%–60%用于三元电池,约40%用于钴酸锂电池。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硫酸钴是制备三元和钴酸锂正极的关键原料。此前,由于刚果(金)颁布钴出口禁令,钴原料市场价格随之快速上涨,导致下游接受度下降,部分企业通过削减对钴需求来平衡供应缺口,国内硫酸钴产量显著下滑。
根据新华财经消息,刚果(金)将于10月15日起结束钴出口禁令,转为实施出口配额管理。尽管禁令解除有助于缓解长期供应压力,但从配额分配到货物运抵中国港口,预计仍需2–3个月时间。此外,配额总量有限,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弥补市场缺口。对国内市场而言,四季度钴原料供应偏紧的格局预计仍将延续。目前现货库存集中度较高,定价主导权掌握在持有现货的贸易商及生产企业手中。综合来看,我们预计第四季度钴价存在进一步上行的可能。
钴企业资产减值下降,现金状况良好
洛阳钼业、华友钴业和寒锐钴业是国内钴产业的头部企业。洛阳钼业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华友钴业和寒锐钴业也具有稳定的供应能力。
供给端:由于下游市场对钴的整体需求有所放缓,对钴企业利润造成了普遍冲击,但行业内部呈现出分化态势,中小型企业承压明显,而头部企业则凭借库存优势,展现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受益于钴价走高,钴企业的资产减值下降,在手现金也在不断增加。
需求端:值得注意的是,硫酸钴作为三元电池和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核心原料,其在一定时期内的技术壁垒与不可替代性依然稳固。因此,预期钴企业盈利能力在中期来看将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