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投资

我国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编辑:卢象升 来源:思瀚产业研究院 中信银行    2023-03-06

1、重点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在政策的引导下,将进一步完善对社会发展重点及相对薄弱环节的产品服务结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趋势,一方面为银行丰富服务及产品、拓宽客户渠道提供动力及机遇,另一方面也对银行的风险识别及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 年 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金融工作应当把握“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未来,国内金融业包括银行业将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2020 年 1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受到实质性冲击,银行将在政策的引导下,进一步完善对社会发展重点及相对薄弱环节的产品服务结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疫区和疫情防控相关产业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趋势,一方面为银行丰富服务及产品、拓宽客户渠道提供动力及机遇,另一方面也对银行的风险识别及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2 年,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引导信贷资源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助力市场主体纾困、疏通供给和生产堵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结合各自定位,聚焦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乡村振兴、养老、疫情受困行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助力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2、商业银行的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为了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水平,促进商业银行科学、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监管机构逐渐提高了对银行业的资本监管要求。中国银监会于 2004 年 2 月发布并于 2007 年 7 月修订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巴塞尔协议 I 为制订基准,并已在若干方面参考巴塞尔协议 II 的相关内容。

2007 年 2 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有步骤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自 2010 年底起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自 2008 年 9 月起,中国银监会陆续印发了多个监管指引以确保新资本协议如期实施。2009 年 10 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强调资本质量,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2011 年 4 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根据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际和监管实践,借鉴巴塞尔协议III,在全面评估现行审慎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中国银监会于 2012 年 6 月正式出台《资本管理办法》,并于 2013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行,旨在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总体原则、监管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计算规则、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内容和监管措施、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等方面重新进行全面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

2018 年 4 月 27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 号),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细化要求,包括禁止资产管理产品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明确资管产品风险准备金的计提要求等,过渡期至 2020年底。

2020 年 7 月 3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引导资管业务平稳转型》,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 2020 年底结束。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经国务院同意,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 2021 年底。对于商业银行存量的违反要求的资管产品,需要在过渡期内有序压缩递减,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形成一定压力。

2020 年 12 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将对入选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机构从附加资本、杠杆率、大额风险暴露、公司治理、恢复处置计划、信息披露和数据报送等方面提出监管要求。2021 年 9 月,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正式颁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基础上,还应满足一定的附加资本要求,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若银行同时被认定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不叠加,

采用二者孰高原则确定;同时,评估认定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2020 年以来,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有所放缓,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下降,更多依靠股权或债权等外源融资实现资本补充。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永续债成为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二级资本工具债发行规模也继续保持高位。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也日渐丰富且成效显著。未来商业银行将持续优化资本管理与补充方式,根据监管导向优化资本计量,加大资本精细化管理。

3、零售银行业务增长迅速

目前商业银行的企业贷款在国内银行资产业务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也为商业银行贡献了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模式的转变,我国的个人金融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个人贷款产品和非利息收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对个性化的理财顾问服务等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居民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4、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日益重要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增长、内需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根据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中国银保监会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支持,聚焦小微企业中的相对薄弱群体,出台多项法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 500 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单列年度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并在机构准入、资本补充、资本占用、不良贷款容忍度和贷款收费等方面,对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出了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各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专门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部门,建立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和多样化的产品体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2021 年 4 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 2021 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围绕推动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总量有效增长,质量、效率、效益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保持稳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给。随着中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配套信贷政策的持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体系的日趋多元化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焦点之一。

5、金融领域的综合化经营不断深入

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脱媒趋势的日益凸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对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挑战不断增加。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大型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金融业务牌照管制的逐步放松,商业银行逐步通过收购兼并或设立专业公司的方式进入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务,从传统单一的商业银行向综合经营的银行控股集团转变,发挥各经营机构的协同效应,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适应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和混业竞争要求。

6、产品服务及收入结构持续多元化

在我国银行业普遍资本金趋紧的情况下,各家银行加大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以减少对银行资本金的消耗。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国内银行业的业务范围和收入结构不断发生改变,非利息收入比重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资产管理、金融期货、汽车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业务也在加速发展。另外,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挖掘客户需求,注重客户体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实现多种产品和服务的收入。

随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模式的市场化,以及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日益丰富,中间业务收入将成为银行业新的盈利增长点;这有利于银行改善收入结构,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提高收入的稳定性。

7、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下限限制、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限制和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已全面放开,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此外,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金融机构开始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日益深入。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能力、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产生一定的挑战,但也将鼓励中国商业银行开发更多创新产品及服务。此外,利率市场化将加大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促使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尤其是中间业务产品及服务方面,如投资银行、理财及另类投资服务等。

8、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正在稳步推进海外布局,通过设置海外机构或投资入股境外金融机构等方式推进国际化进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开展境外业务的中国企业以及赴海外的个人客户,开展存贷款、贸易金融、国际结算等商业银行业务,个别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已成为服务当地客户的主流金融服务机构。根据境外监管特点,部分银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境外机构,成为开展综合化布局,提升跨业务、跨市场服务能力的重要平台。

9、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逐步完善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影响正在逐渐加深。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融合,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第三方支付、网络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在支付渠道、投融资渠道、资产管理等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有力的跨界竞争。互联网金融在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客户服务范围、应用大数据进行客户分析、增强金融业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已经普遍意识到互联网技术正在给银行业带来深刻变化,加快了自身电子渠道的创新升级。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基本形成了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等构成的全方位电子银行服务体系,尤其是以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为代表的新型电子渠道高速发展。此外,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通过加快互联网技术在传统业务领域的应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基于互联网技术研发新平台、新模式等方式,加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创新。因此,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

总体而言,我国银行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新形势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银行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巩固和扩大商业银行在客户、网络、信誉等方面的重要优势,促进自身持续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