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世界有机颜料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其技术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当时工业的发展背景, 同时也依赖于各个阶段化学、物理学和材料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水平。
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初 20~30 年代。由于彩色印刷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要求颜料的色谱更加丰富、着色强度和颜色鲜艳度更高,而无机颜料无法满足,推动了大量传统偶氮有机颜料的开发生产,包括单偶氮黄、双偶氮黄、色酚、色淀红等,同时也诞生了非常重要的酞青蓝系列颜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彩色印刷 工业对颜色和性能上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二战结束后 20 世纪 50~60 年代。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并稳定发展, 尤其是石油化工业开始向精细化发展,产生了多种高分子材料,出现了多种工程 塑料制品、民用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迫切需要耐光性、耐热性、耐溶剂性、耐迁移性和分散性与之相适应的着色剂。与此同时,欧美国家汽车工业开始崛起, 要求耐候性、耐热性、耐溶剂性等性能优良的有机颜料用于汽车涂料着色。这一 工业背景催生出了部分高性能有机颜料的萌芽和发展,喹吖啶酮、高性能偶氮、 喹酞酮系列、苝系列、异吲哚啉和异吲哚啉酮等高性能有机颜料相继研发成功并 实现产业化,满足了汽车涂料、工业涂料及塑料等领域的着色需求。
第三阶段自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化学及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快速发展,先进的现代分析仪器设备和分析测试水平日趋成熟,并在有机颜料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表征技术、微观粒子形态的观测技术、有机合成及其反应 机理的研究成果、结晶学及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成果等,都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有机颜料基础性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阶段有机颜料行业的技术进步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高性能有机颜料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吡咯并 吡咯二酮”(DPP)新型结构的高性能有机颜料成功开发,提升了红色颜料的应用领域。同时,晶体结构诱导控制技术、固态溶液制备技术、衍生物表面处理技 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处理技术、颜料合成技术及分离技术等都得到快速发展, 丰富了高性能有机颜料的品种和规格,极大提高了高性能有机颜料的品质。
其二,以适应人类高品质生活要求的安全环保型有机颜料开发成为行业共识。与人体接触相关的颜料,对所含重金属、芳香胺、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实施去 除或严格控制,以确保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不良影响。欧美全球性有机颜料供应商、百合花已经开始研发环保型有机颜料,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仍将持续。随 着世界各国不断加强产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和监管,环保型有机颜料将成为未来市 场发展的趋势。
其三,传统有机颜料的应用研究开发继续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全面提升,更为优异的个性化颜料纷纷推向市场,各类溶剂体系油墨用颜料、水体 系油墨用颜料、胶印油墨用颜料及塑料用颜料得到全面发展。
编辑:曾婉甜
来源:思瀚产业研究院 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