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变器领域,基于公司在电子控制领域储备的技术、人才和产品开发经验,公司自主研发了三电平 SVPWM 驱动技术、单相三相锁相环技术以及带 MPPT 算法的太 阳能控制系统等逆变器产品的相关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逆变器的 电能转换率,并保证逆变器稳定性。
公司储能逆变器并离网自动切换时间已到达毫秒级,可确保关键性负载不断电。 并离网切换对储能逆变器至关重要,逆变器从并网的电流源模式切换到离网的电压源模式,蓄电池从并网的充电模式切换到离网的放电模式,切换时间进入毫秒级意味着 公司所拥有的研发技术已走在行业前端。
公司组串式逆变器直流侧和交流侧配比达到 1.5 倍,在直流侧实现系统优化,意味着系统收益增加,系统度电成本降低,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公司不断探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向取得长足的进展。
微型并网逆变器具有组件级最大功率点跟踪和组件级监控管理功能,公司的相关产品已于 2020 年实现 4 路 MPPT 跟踪,在功率密度、功率范围及转换效率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1)项目基本情况
逆变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由公司子公司浙江德业新能源有限公司实施,项目建设期 2年,建设地点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
本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 51,204.0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3,972.20 万元,包含建筑工程费 9,600.00 万元,设备购置费 33,510.00 万元,预备费用 862.20 万元;研发费用7,231.80 万元。本项目旨在满足公司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管控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引进一批先进的研发、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个结构更完善、研发能力更强的研发中心。
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实力,打造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生产工艺升级换代,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并不断推出质量稳定、附加值高的产品;同时,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水平。
(2)项目投资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51,204.00 万元,项目建设期 2 年。
(3)项目实施主体
浙江德业新能源有限公司为本项目实施主体。
(4)项目可行性分析
①公司具备研发创新能力强大,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
公司建立了热交换器硬件技术平台和变频控制软件技术平台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室内空气净化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是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主导或参与起草单位。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及子公司已形成专利 318 件,软件著作权 36 项。
逆变器方面,公司拥有《三电平 SVPWM 驱动技术》发明专利技术,该发明专利采用先进的三电平 SVPWM 算法驱动三相逆变桥,与普通 SVPWM 技术相比能有效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公司拥有《单相三相锁相环技术》发明专利技术,该发明专利采用锁相环算法,能精确快速得出三相或者单相电网的相角,与普通过零锁相相比能显著提高产品运行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在下游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公司将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全力打造全应用领域的逆变器产品矩阵,不断升级迭代中高端产品系列,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保持竞争优势,打造稳固的技术“护城河”。
②公司研发团队经验丰富,成果获得客户认可
公司始终视技术研发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鼓励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公司坚持采取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研发团队建设策略,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技术团队,在逆变器制造领域已有十余年经验,在工艺、质量、产品试制、应用开发、工装设计、试验检测等各个专业环节都设有对应的研发岗位,可以对产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并持续提高产品性能。核心技术人员在逆变器制造及相关领域积累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常年深耕一线,与团队并肩作战,在行业趋势把握、技术研发、质量控制、产品检测等各个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的研发人才团队储备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有助于公司高效组织研发工作,亦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③公司重视研发创新,研发测试体系完善
自成立之初,公司即重视对研发工作的投入,致力于逆变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由于下游应用领域对逆变器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较为严苛,研发能力已成为逆变器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能够快速根据市场反馈和对客户新需求的预判,不断升级优化现有产品和开发新产品,保持公司在新产品种类和性能、质量上的市场领先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测试体系,对研发工作全面实施过程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形成了规范化的研发组织管理和项目实施程序。完善的研发测试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对公司技术和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利于公司对研发工作规范化管理,提高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和稳定性,确保各项研发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提高研发工作效率,有利于本项目实施后研发体系良好运转,并加快研发成果的产业化速度。
(5)项目必要性分析
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以研发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研发创新能力是公司在技术、市场方面的最大竞争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公司所获得的多项技术成果中,也体现在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近年快速提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的业绩中。
逆变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为生产出合格产品,企业在产品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器件选择等方面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和技术积累。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逆变器产品的创新、研发速度需要同步提升。为了在行业发展中保持技术领先的优势,公司需进一步优化研发环境、提升设备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继续加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更全面、深入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加宽、加深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护城河”。
本项目的实施将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助力现有产品的升级改良。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也有利于增强公司新技术的储备,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增长。
②实现产品更新换代,贴近广大客户需求
随着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呈现技术综合性强、更新快、研发投入高、技术竞争加剧等特点。为持续开拓市场、满足用户需求,公司需要对现有产品保持迭代升级,应用行业领先技术,使公司相关产品的转换效率、功率密度等技术指标领先于同行业公司,保持品牌吸引力。另一方面,逆变器行业技术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产品的更新迭代亦是公司保持自身竞争力、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多种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的手段之一。
因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不断优化和提升产品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适应下游应用场景的多样性。
③升级研发测试设备,打造智能研创中心
逆变器行业的研发创新需要掌握多领域的专业知识,研发过程对设备及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终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变化,高水平、高精度的测试中心是逆变器制造企业开展一系列技术创新、品质保障的重要基础。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公司正处于上升期,研发队伍日益壮大,所需研发设备逐渐增多,公司现有研发与测试中心难以匹配上述开发环境搭建的要求,需进一步更新升级,以满足公司未来的研发需求,提升研发效率。
在产品的数字化和物联互通方面,智能能源管理软件是产品联通用户、使储能逆变器在日常生活中被便捷实用的重要工具。公司亟需建立软件智能研创中心,提升相关软件测试、平台建设和后台数据监控能力,提升自身软件设计、开发的实力,从而更快地争取用户青睐、获得市场份额。
因此,公司有必要在现有场地装修升级研发、测试中心并设立智能研创部门,采购先进的研发、测试设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优化升级现有研发环境,及研发设备等研发基础设施,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增强公司研发实力。
④进行前瞻性研究开发,引领行业高质发展
公司通过深耕逆变器产品的技术研发,取得了众多研发成果,并向市场推出微型逆变器等技术含量相对更高的各类产品,为终端客户提供了高品质、易于使用、智能化的产品。公司通过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为广泛的下游客户提供了国际一流水平且符合高技术指标、高性价比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了一流的使用体验,从而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并在行业内形成了领先的技术优势。
随着下游新兴领域的技术变革和快速发展,公司力争与国际逆变器研发技术水平同步发展,引领我国逆变器行业的结构升级,因此亟需投入更多研发力量,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开发,以应对行业的变化。公司作为国内逆变器行业的领军企业,在现有产品方面,肩负发展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产品性能的重任,需要继续升级迭代现有产品,进一步优化性能,保持公司在各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从公司长期发展和行业的趋势来看,本项目的实施建设具有必要性。
(6)项目的实施准备和进展情况
公司已与海宁市黄湾镇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书》,已与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电子监管号:3304812022A21210),出让土地坐落于黄湾镇芙蓉河北侧、新城路西侧,项目用地程序正在办理中。
本项目已按照备案、环评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现阶段所需的相关手续,已取得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备案表(项目代码:2212-330481-04-01-413720),已取得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出具的关于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查意见(嘉环海建〔2022〕154号)。
本项目将在确保在依法取得各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或其他相关审批/备案后,再启动相关募投项目建设工作。
本项目预计实施周期为2年,计划总投资为51,204.00万元。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51,000.00万元,其余以自筹资金投入。
项目开展将根据项目前期准备、场地建设与装修、设备购置与安装调试、员工招聘、项目设计与研发等周期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