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未来仍具有充足发展空间
医疗服务是人类安全的基本需求,具有明显的刚性消费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等数据,我国卫生总费用规模从 2010年的 19,980 亿元增长至2022 年的 84,847 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 12.81%。
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仍有很大差距。2020 年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仅为 583.43 美元,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则达到了 11,702.41 美元。同时,2020 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 GDP 比重为 5.59%,亦远低于美国的 18.82%。由此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为明显,未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医疗服务市场的完善,预计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将逐步提升。
2、政策引导和需求刺激下,社会办医迅速发展
新医改以来,国家政策鼓励资本办医,民营医院扩张迅速。2015 年,我国民营医院的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达到 14,518 家;2022 年,民营医院数量达到 25,230 家,年化增长率约为 8.21%。而公立医院因受到国家较为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医院数量从 2015 年到 2022 年呈现下降的态势,2022 年下降至 11,746 家。综上,民营医院数量的涨幅较大,发展较为迅速,2022 年民营医院的数量占比已经达到 68.23%。
民营医院数量增长的同时,其床位数量、诊疗人次数和入院人数亦迅速增长,在全国医院整体指标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具体来说,民营医院的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的比重从 2015 年的 19.40%提升到 2022 年的 30.01%;诊疗人次占比从2015 年的 12.01%提升到 2022 年的 16.49%;入院人数占比从 2015 年的 14.70%提升到 2022 年的 18.88%。
尽管中国民营医院数量及各项卫生资源及医疗服务指标在近年迅速增长,但我国民营医院所拥有的卫生资源数量以及在市场上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与公立医院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2022 年我国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诊疗人次数和入院人数在所有医院总量中占比较低,均不超过 25%,因此,民营医院在市场中所占规模及拥有的影响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肿瘤医疗需求旺盛,民营机构市场广阔
肿瘤医疗服务是主要的医疗服务类型之一,随着中国肿瘤行业放射治疗技术迭代和单位机构数增加,以及民营医院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中国肿瘤治疗行业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2021 年,中国肿瘤治疗行业市场规模由 2,31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4,544 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90%。
生活与工作压力增加,加之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呈现增长趋势,成为肿瘤治疗行业的底层推动因素。在肿瘤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立医院产能扩张有限,且目前床位负荷饱满,因此民营医院将成为该市场的有力补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预计从 2022 年到 2030 年,民营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从 630 亿元增长至2,47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8.62%,高于公立医院 8.86%的增长率。
未来,随着靶向药物获批、前沿免疫疗法应用于临床,开展新放疗技术单位数量将持续提升,肿瘤治疗行业前景更加广阔。同时随着下放诊疗任务,民营医院可通过下渗二三线城市,购置国际主流设备等方式,提升诊疗治疗能力,获得更高的口碑价值,趁势发力。预计到 2030 年,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能达到 11,820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 11.24%。
思瀚发布《2023-2028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