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十四五”期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家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部署,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随之进入高速成长期。
2023 年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 12 万亿,规模以上企业超 3.8 万家,2023 年度收入达 123,258.00 亿元,同比增长 14.35%,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盈利能力总体保持稳定,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3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达到 14,591 亿元,同比增长 13.6%,较上年同期提高 7.9 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至 9.2%。从细分领域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可分为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四大类。
2023 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领域收入均保持增长趋势,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14.7%,高于全行业整体水平 1.3 个百分点,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
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关键载体和产业融合关键纽带,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的战略支点。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预期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 14 万亿元,年均增长 12%以上。
此外,随着产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产业格局也将加速重构,产业未来发展着力点将锚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然而,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取得显著发展成效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
A、产业链供应链脆弱,存在断裂风险,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B、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亟需加强;C、软件与各领域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深化,企业软件化能力较弱,制约数字化发展进程;D、产业生态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企业小散弱,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针对上述发展问题,结合政策布局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征:
A、加快高质量发展转型进程,产业链持续优化升级
全面提升软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是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链不同环节基于其各自特点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侧重点:稳固上游,夯实开发环境、工具等产业链上游基础软件实力;攻坚中游,提升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链中游的软件水平;做优下游,增加产业链下游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供给。
B、强化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
提升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攻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国家层面,依托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和国家科技计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等,营造技术研发创新环境,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以宏观调控手段加速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联动、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体系;
在企业层面,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投入,完善技术和产品创新体系,形成软件、硬件、应用和服务一体化适配,以及与重点产业领域的融合创新,从而形成企业独到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C、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为了加快构建多元、开放、供应、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一方面,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持续推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广泛开展兼并重组和专业化、系统化整合;另一方面,政策端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各方加大资源投入,围绕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布局建设软件产业生态集聚,通过发挥集聚效应释放更多增长潜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和集成创新。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