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通州区经济发展现状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是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面积 906 平方千米。
根据《通州区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3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03.6 亿元,同比增长 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41 亿元,下降 2.7%;第二产业增加值 468.3 亿元,增长 2.0%;第三产业增加值 822.2 亿元,增长7.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230.1 亿元,同比增长 3.9%;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业)同比下降 0.5%。
2023 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4.1 亿元,同比增长 5.2%;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55,715 元,同比增长 7.9%;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37,677元,同比增长 13.7%。
(2)通州区经济发展趋势
根据《北京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 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争取和吸引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城市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等落地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城市副中心城市科技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着眼支撑发展布局需要,统筹交通建设、产业导入、住房保障、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保持人口规模适度增长。
通州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承担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责任。按照《北京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通州区根据承接常住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住房稳定供应,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住房需求。
进一步规范管理住房租赁市场,建立租赁运营监管平台,加强租赁引导和专业化管理运营,维护好住房租赁市场秩序。进一步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加快配套建设职工周转房、公租房,实施东方厂周边等棚户区改造及安置房项目。在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周边配建集体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适度配建高品质公寓。推进宋庄镇、台湖镇、张家湾镇等一批集体租赁住房项目建设。
通过实物与补贴相结合方式保障困难群众的租赁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住房保障规划》,通州区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导向,围绕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坚持补基础、强功能、做示范,创新引导政策,高标准建设保障性住房,优先满足迁入职工需求,有序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
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增加土地供应,立足商务服务、行政办公、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功能定位,在运河商务区、行政办公区、文化旅游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网络安全园等产业园区周边布局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项目。
加大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满足符合条件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迁入职工居住需要。在宋庄镇、台湖镇、张家湾镇、潞城镇等区域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