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力物联终端是指主要应用于边端侧,实现电气量、环境量、状态量、视频图像等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并通过网络层传输数据的设备,担负着数据采集、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智能电力物联终端是实现电力系统数字化的基础,通过对线路数据的分析判断达到故障检测及迅速定位,从而实现故障区域的快速隔离和精准抢修,最终提高供电可靠性。
智能电力物联终端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于低压台区、配电站、变电站等,有助于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响应,是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实现手段。
目前智能电力物联终端设备的投入多集中在配用电环节,受到分布式能源部署向下游电力需求侧靠近的影响,配电市场占智能电网总市场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7 年至 2021 年中国智能电网结构中,智能配电市场占比从 12.7%逐年增长至 15.0%,
根据国家电网下发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其“十四五”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 1.2 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 60%以上;根据《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南方电网将配电网建设列入“十四五”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到 0.32 万亿元,几乎占总投资的一半,两网总计配电网投资达到 1.52 万亿元。以智能配电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电力物联终端设备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根据 EPTC 出具的《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 2023》(配网协议库存篇),2017 至 2022 年,国家电网配电终端招标量由 76,708 套增至 205,512套,增长迅速。
2022 年度的国家电网配网设备协议库存招标的配电终端中,配变终端(TTU)招标 187,575 套,占比 91.28%;站所终端(DTU)招标 8,160 套,占比 3.97%;馈线终端(FTU)招标 9,770 套,占比 4.75%,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及产业政策推动下,配电终端作为配电自动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需求量持续保持高位。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