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是以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产品为核心的产业,煤炭价格往往是决定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新疆是我国第四大主力煤炭产区,疆煤外运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但运距远、运费高、运输能力受限是疆煤外运面临的突出问题,新疆市场煤价明显低于其它市场。
根据相关上市公司披露数据,准东地区实现煤价在 146-246 元不等,哈密 Q6000 大卡煤近一年均价 349 元/吨,近期仅为 190 元/吨;而内蒙东胜坑口煤近一年均价 639 元/吨,综合来看,准东地区煤价较内蒙低 400-500 元/吨,哈密较内蒙低 300 元/吨左右,低成本煤炭赋予新疆煤化工较强的成本优势。
一、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传统的煤化工主要是将煤通过气化制合成气,然后合成各种化工产品,如合成氮、甲醇等;或是将煤通过炼焦生产焦化产品;或是将煤制成电石,再由乙炔制化学品,早期传统煤化工时代,存在项目规模小、能耗大、加工深度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现代煤化工区别于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直接液化、煤气化、费托合成、大型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
在煤的气化环节,运用移动床、气流床、流化床等多种气化炉型,生成优质洁净、可脱除污染物的煤气,作为合成原料;煤的间接液化则能产出合成汽油、液体燃料、低碳燃料醇等产品;在合成化工产品方面,涵盖煤基甲醇制取烯烃、合成气全新两段法制取低碳烯烃、一氧化碳加水直接合成甲酸、甲醇制取乙酸和乙酐等工艺,致力于为高分子合成工业、建材等领域提供新原料,同时解决传统工艺的弊端,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二、煤制烯烃是中国烯烃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当前中国烯烃位于全球成本曲线偏右侧:见烯烃专题
不同区域烯烃路线差异大:从全球来看,乙烷和石脑油是生产乙烯的主要原料,页岩气革命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乙烯的生产结构,2000-2010 年,中东占据全球乙烯新产能的一半左右,但随着乙烷资源的枯竭,扩张速度逐渐放缓;美国页岩气革命催生了大量的乙烷副产气,从 2007 年开始,北美石化企业加快了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建设,并对原有的裂解装置实施原料轻质化改造;中国乙烯自给率同时也在不断提升,中美两区域贡献了全球近年来的主要增量。但具体到各区域原料差异较大,现有装置中,美国/中东乙烯原料均由乙烷主导,占比分别为 81%、71%;而欧洲/中国乙烯原料由石脑油主导,占比分别为 81%/72%。
中东/美国乙烯成本优势显著,发展低成本烯烃路线是中国的迫切选择:原料路径奠定成本优势,从全球的乙烯成本曲线来看,美国和中东得益于乙烷路线,位于成本曲线最左侧;而亚洲和欧洲则处于成本曲线偏右侧,且亚洲装置相较于欧洲并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从近 5 年价格来看,美国海湾/西北欧/东北亚乙烯均价分别为 568/930/911 美元/吨,东北亚平均较美国海湾高出 343 美元/吨。仅就聚乙烯而言,目前东北亚市场供应缺口在 1400 万吨以上,而缺口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中国聚乙烯进口来源地中,中东低成本货源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要实现自给率的提升,除了扩大产能规模之外,发展有竞争力的低成本烯烃路线也是当下的迫切选择。
2、新疆煤制烯烃有望大幅改写中国烯烃成本曲线
参考国内某煤制烯烃龙头企业的成本,我们对煤制烯烃与石油路线进行比较:假设疆煤 300元/吨,原油 70 美元/桶,聚烯烃出疆运费 600 元/吨进行测算,则煤头路线较油头具备 3271元/吨(毛利)的成本优势。且在油价极端下跌下,煤制烯烃仍具有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不同煤/油价格梯度下,成本对比如下图:因此我们认为,利用新疆低成本煤炭资源,发展煤制烯烃产业是对我国石化产业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大幅改写国内的烯烃成本曲线,是增强我国烯烃产品全球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以 2020-2024 年 PP&PE 均价作为烯烃售价,进行不同煤价下新疆煤制烯烃项目盈利弹性测算:在 300 元/吨煤价,600 元出疆运费下,可实现聚烯烃毛利 3969 元/吨,毛利率高达45%。
三、煤制天然气
1、制度改革为煤制气带来发展机遇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赋予煤制天然气发展机遇:
按照 2020 年最新版《中央定价目录》有关规定,海上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液化天然气、直供用户用气、储气设施购销气、交易平台公开交易气,2015 年以后投产的进口管道天然气,以及具备竞争条件省份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市场形成,或为煤制气项目带来更强的价格弹性和盈利能力。
2017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 13 部委出台《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建立用户自主选择资源和供气路径的机制”,用户可自主选择资源方以及供气路径,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用气成本。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降低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是扩大天然气利用、降低实体经济用气成本的重要途径,此举也有利于煤制气企业直接开拓下游直供大客户,增强灵活性。
管网重组改革前,由于市场主体间存在下游销售竞争关系,难以做到管道向第三方公平开放,不仅造成管道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更导致油气产业进入门槛高,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油气管网重组后,实现油气管输和销售分开,为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提供了可靠保证,我们认为此举有利于煤制气企业公平的享有管道服务,也有助于释放能源增产保供的潜力。
2、煤制天然气较进口 LNG 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参考《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公司 20 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我们对煤制天然气的项目经济性进行测算:假设煤价 200 元/吨,进口 LNG 到岸价 4600 元/吨,则煤制气出厂生产成本为 1.46 元/立方;假设新疆到华东管输费用 0.9 元/吨,对标华东 LNG到港价格,考虑到副产品收益,煤制气可实现毛利 0.96 元/立方,毛利率可达 33%。
四、煤制油
1、新疆为煤制油提供发展沃土
煤制油具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23年超过 70%,且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相对集中、运输距离远、通道控制能力不足,约 80%的石油进口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南海等关键海域运输,在复杂和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有潜在的供应风险。基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适度发展煤制油,对我国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市场化竞争力不强是掣肘煤制油发展的难题:煤制油项目受煤价、油价双重影响,国际油价低迷时,对产业容易产生不利影响,煤制油项目盈利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且产品需要缴纳一定的消费税,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运行成本。
有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我国煤制油项目共投产 8 家,总产能 823 万吨/年,但产量仅为 357.2 万吨,整体运行负荷较低。根据石化联合会测算,在煤价区间约 500-600 元/吨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保持在 60-70 美元/桶,煤制油项目才可达到盈亏平衡点。
新疆为煤制油提供发展沃土:新疆地区煤炭价格低廉,根据相关公司披露数据,准东地区实现煤价在 146-246 元不等,哈密 Q6000 大卡煤近一年均价 349 元/吨,远低于 500-600元左右的盈亏平衡点,为煤制油市场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和可能性。政策方面,国务院已发文确定将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新疆结合煤制油项目稳步建设;自治区发改委也提出积极推进准东、哈密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争取国家将煤制油 1600 万吨/年(占全国的 57%)、煤制气 160 亿立方米/年(占全国的 89%)布局在新疆。
2、低煤价下,煤制油具有较强的经济性
参考《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 200 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我们对煤制油的项目经济性进行测算:假设煤价 200 元/吨,出疆运费 600 元/吨,以柴油和石脑油作为主产品(约 70~75 美金原油下的参考价格),同时考虑副产品收益,煤制油可实现毛利 2161 元/吨,毛利率可达 45%。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