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产业市场概况
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体育产业规模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12-2021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从 0.95 万亿元增长至3.12 万亿元,增幅达 228.42%,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14.13%;增加值从 3,136 亿元增长至12,245 亿元,增幅达 290.47%,CAGR为 16.34%,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比重从 0.58%提升至 1.07%。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我国体育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体育产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2 年至 2019 年,我国体育行业总规模增长率与增加值增长率远高于同期的GDP 增速。2020 年体育产业总产值有所下降,但依旧维持在 2.74 万亿元的水平。2021年随着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的有序恢复,叠加 2020 年基数较低因素,体育产业实现 13.90%(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增长,总规模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023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为36741亿元。2019-2023年体育产业总产出从29483亿元增长至3674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66%。预计2024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约为38945亿元,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约为40893亿元。
从内部构成看,2023年中国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总产出21046亿元,占比57.3%;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14696亿元,占比40%;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总产出999亿元,占比2.7%。
从国民经济贡献上看,体育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行业依旧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2021 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1.07%,数据上接近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水平。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测算,到 2035 年中国体育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将达到 4%左右。可以预测,随着北京冬奥会等专业赛事效应,以及社会体育运动热潮的兴起,更有各种利好政策带动,我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提出 2025 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 5 万亿元,按此预期目标计算,2021-2025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54%。参照国际上的普遍发展规律,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体育产业也通常会迎来加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智慧体育建筑市场概况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方针以大力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在总计多达65个章节的内容中共 14 次提及“体育”,并提出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智慧体育建筑行业也将持续积极的发展态势。智慧体育场馆是以体育场馆为平台,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硬件集成与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依托体育场馆结构、系统、服务与管理,使体育场馆和体育场馆设备具备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的功能,最终实现对体育场馆的智慧控制与管理。
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设计与建筑为开端,目前在设计和建设体育场馆时,智慧化属性是必须考虑和实现的要素。对于智慧体育建筑行业来说,由于体育场馆是为体育竞赛、训练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修建的专业性场所,因此在进行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时,除需满足公共建筑的通用要求如建筑、结构、安防设施等,还必须满足体育的竞赛和活动功能。
在体育场馆的设计和建设阶段,需在建设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体育赛事规则,来设计和搭建场馆的场地照明系统、扩声系统、竞赛信息实时发布系统、比赛设备集成管理系统、计时记分系统、电视转播系统等一系列实现体育赛事功能的系统,这些竞赛支持系统是智慧体育场馆的核心。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缺乏智慧场馆专业系统的场馆已经无法满足高效率、高质量的场馆运营需要和便捷的群众日常使用需要,对原有场馆的智慧化改造升级市场广阔,新建场馆的智慧场馆专业系统预算占比也将不断提高。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