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发展趋势,铝合金压铸件具有明显优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6-19

(1)全球汽车行业情况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汽车行业总产量连年攀升,经过多年不断发展,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综合性高、附加值高和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数据,2006 年至 2017 年全球汽车产量基本保持增长的态势,由 6,922.30 万辆增长至 9,730.25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14%,仅在 2008 年和 2009 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产量出现下滑。2018 年起,受宏观经济趋势影响,汽车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产量开始连续下滑,2018 年至 2020 年全球汽车产量分别为 9,563.46 万辆、9,178.69 万辆和 7,762.16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 1.71%、4.02%和 15.43%。

随着经济活动复苏,2020 年至 2024 年汽车消费市场重新进入上升通道,2024 年全球汽车产量已经恢复至 9,250.43 万辆。总体而言,2006 年至 2024 年全球汽车市场产量规模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呈向上增长趋势。全球汽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与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具有密切联系。

2006 年中国汽车产量仅占全球汽车市场的 10.52%,2008 年-2009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汽车行业产销量大幅走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依靠宏观政策调节实现逆势增长,2009 年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已经快速攀升至 22.33%。

随着经济崛起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快速扩张时期,2017 年中国汽车产量在全球占比突破历史高点达到 29.82%。2018 年至 2019 年,随着国内居民杠杆提升和购置税优惠退坡以及国六排放标准落地等原因,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出现下滑趋势,且降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导致 2018 年至 2019 年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下降至 29.08%和 28.02%。

随着消费需求加速恢复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2020 年至 2024 年,中国汽车产量再次进入上升周期,2021 年国内汽车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攀升至 32.54%,突破历史最高点,2022 年该项指标有所回落,2023 年和 2024 年国内汽车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再次上升,分别达到 32.24%和 33.82%。截至 2024 年,我国汽车产量已经连续十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不断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24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 35,268 万辆,以 2024 年末全国总人口 140,828 万人测算,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 250.43 辆/千人;与国际发达国家普遍 500-800 辆/千人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相比,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中国汽车行业情况

汽车工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产业之一,由于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实力要求高以及高附加值等特点,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消费需求释放,汽车行业在中国经济的比重逐渐增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6 年至 2017 年期间,中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分别从 727.97 万辆和721.60 万辆增长至 2,901.50 万辆和 2,887.90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3.39%和 13.44%。2018年至 2020 年,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国内汽车产销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经济回暖,2021年汽车产销量恢复至 2,608.20 万辆和 2,627.5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0%和 3.81%。2022 年至 2024年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24 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3,128.20 万辆和 3,143.6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72%和 4.46%。除 2018 年至 2020 年经历波动调整外,2006 年至 2024 年期间,国内汽车产销量整体呈现波动向上增长的趋势,并在汽车新能源化的带动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3)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新能源化趋势

① 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各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绿色出行,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力度。随着补贴政策推动、供给端持续创新以及电动汽车竞争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攀升,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信息,2016 年至 2018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93.40 万辆上升至 218.50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2.95%,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19 年至 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228.40 万辆增长至 689.00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3.68%。随着新能源汽车基数增大和渗透率提高,市场竞争加剧,销量增速开始放缓,2022年至 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1,126.70 万辆上升至 1,823.60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7.22%。

依托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除 2020 年因补贴退坡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调整期外,2016 年至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基本保持在 50%以上,2024 年,该比例已经达到 70.67%,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从 2013 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3 年至 2019 年处于市场积累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从 1.75 万辆和 1.76 万辆增长至 124.20 万辆和 120.60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03.48%和 102.29%。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至 136.60 万辆和 136.70 万辆,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9.98%和 13.35%。

2021 年至 2024 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产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 354.50 万辆和 352.10 万辆增长至 1,288.80 万辆和 1,286.60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53.76%和 54.03%。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40.93%,提前达到既定目标,并且仍有后续发力空间。叠加整体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趋势,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渗透率和市场规模未来将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初期由政策拉动,过渡至政策和市场拉动并行,演变至主要由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处于产能扩张期,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② 新能源汽车更加积极的使用铝合金压铸件

相比燃油汽车,新能源纯电汽车取消了发动机及其配套系统,但新增了电池、电控和电驱等三电系统部件,而新能源混动汽车在燃油汽车原有汽车部件的基础上新增了三电系统部件,整备质量更高。

里程焦虑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减缓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张的障碍,由于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瓶颈期,主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其他新材料电池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始量产。

根据第十三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公布的数据,纯电动车每减重 10%,平均续航里程提升 5%-8%;插电式车型每减重 10%,平均续航里程提升10%-11%。延长续航里程主要通过增加电池组数实现,由于电池组件增加会显著提高汽车整体重量,对其综合电耗、续航里程、动力性、制动能力、生产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新能源汽车对于零部件轻量化具有迫切需求。

目前铝合金压铸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的车身系统、发动机系统、三电系统和底盘系统等。与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三电系统、车身部件和底盘结构件上更加积极采用铝合金压铸件。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渗透率持续提高的背景下,汽车用铝合金压铸件的市场预计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2)轻量化趋势

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和性能优良等特点,是现阶段较好的轻量化材料之一。如下所示:

① 铝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能够显著减轻车身重量,高强度钢密度为 7.87g/cm3,而铝合金密度仅为2.7g/cm3,传统汽车中,车身约占整车重量的 30-40%,使用铝合金替代高强度钢,减重效果将达到2.25 倍,虽然镁合金的特性优于铝合金,但镁合金化学性质不稳定且耐腐蚀性弱于铝合金,目前行业中应用较少;

② 铝合金成型工艺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铝合金能够根据车辆部件的特点选择冲压、挤压和铸造,而镁合金和碳纤维则存在加工难度高和成型工艺受限等缺点;铝合金材料从物理特性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较为理想的轻量化材料。

根据 Ducker Carlisle 数据,北美轻型车用铝量从 2015 年的平均每车 397 磅上升至 2022 年 501磅,预计 2030 年将达到平均每车 556 磅,汽车零部件中使用铝合金材料的比例持续提升。

为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我国开始执行汽车行业史上最严格的油耗及排放标准。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2035 年我国传统能源乘用车油耗需降至 4.0L/100km;乘用车(含新能源)油耗需降至 2.0L/100km;货车及客车油耗需较 2019 年分别下降至少 15%及 20%。减少汽车整备质量能够有效降低百公里油耗,严格的油耗及排放标准将对轻量化应用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2020 年、2025 年和 2030 年我国单车重量需较 2015 年分别减重10%、20%和 35%,对应单车用铝量将达到 190kg、250kg 和 350kg。当前汽车行业正持续“新能源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迅速攀升,汽车轻量化市场扩容将带动铝压铸市场长期正向增长。

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理想的轻量化材料之一,铝合金压铸件在材料和工艺上具有明显优势,具备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市场潜力,在节能减排政策严格执行和新能源汽车对于延长续航里程具有急迫需求的背景下具有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

编制:研究部龚世东

责任编辑:项目部万陆

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