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纺粘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及下游发展状况
思瀚产业研究院 泰鹏环保    2025-07-02

1、纺粘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

(1)纺粘非织造布生产能力逐年走强,生产能力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随着下游应用领域及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呈现逐步走高的趋势。据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数据显示,2018-2023 年,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纺粘法非织造布产线从 2018 年的 1,477 条增加到 2023 年的 2,955 条,产量从 2018 年的 297.12万吨增加到 2023 年的 373 万吨,其中聚酯纺粘非织造布产线从 2018 年的 129 条增加到 2023 年的 250 条,产量从 2018 年的 34.77 万吨增加到 2023 年的 74 万吨。

纺粘法非织造布地域集中度较为明显,生产能力主要集中于山东、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等地区。根据《2023 年中国纺丝成网非织造布行业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山东省实际产量居于全国第一,山东省全年生产各类纺粘非织造布 75 万吨,浙江省排名为第二。

(2)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占比远高于聚酯纺粘非织造布

在纺粘非织造布生产领域,聚丙烯和聚酯切片是最主要的两种原料,但聚酯纺粘非织造布(PET 纺粘非织造布)产量较低,远远低于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PP 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

根据《2023 年度中国纺丝成网非织造布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3 年,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 2,307 条,产量为 239 万吨,占纺丝成网非织造布总产量的 64.08%;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 250 条,实际产量为 74 万吨,占纺丝成网非织造布总产量的 19.84%;多/双组份在线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 398 条,实际产量为 60 万吨,占纺丝成网非织造布总产量的 16.09%。

聚酯纺粘非织造布和多/双组份在线复合非织造布的生产线数量及产量占纺粘非织造布的比重较低。近年来国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市场对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化学品过滤的需求增加,促进了聚酯纺粘非织造布滤材市场增长。

随着纺粘生产工艺和其他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的结合,新型复合非织造布在新领域逐步得到应用,聚酯纺粘非织造布产量有望进一步得到提高。

聚酯纺粘非织造布与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在性能及应用领域存在差别。聚酯纺粘非织造布较多地应用在耐用型终端产品领域,而聚丙烯则较多应用在“用即弃型”产品领域。两者在纤维性能如强度、伸长性等方面较为相似,但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耐温性和抗老化性较差,限制了部分应用领域。如油毡基布、合成革基布、服装衬垫、保暖絮片、篷盖材料和具有一定温度要求的过滤材料等产品较多采用聚酯纺粘非织造布。

2、行业规模及下游发展状况

(1)过滤与分离

过滤分离是现代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的一大基础工艺,由于工业流体状态、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工艺要求的多样及多变性,具体应用过程中的过滤分离技术方法及设备需求具有差异性,因此行业具有应用产品品种丰富、材料特性各异、参数标准不一的特征。

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通常指应用于气/固分离、液/固分离、气/液分离、固/固分离、液/液分离、气/气分离等领域的纺织品,其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液固分离、饮用水净化等液体过滤分离领域和空气净化、个体防护等气体过滤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

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属于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领域之一,应用市场主要包括液体过滤、气体过滤、粉尘过滤(工业除尘)三个子领域。

国家在环保领域的投入逐步加大,工业企业对液体过滤、气体过滤以及烟尘过滤材料的更换频率增加,环保滤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在环保政策利好的驱动下,环保滤材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有望加大,能有效拉动环保滤材产业的发展。2018 年至 2024 年,中国过滤与分离纺织品纤维加工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4 年达到 172.90 万吨。2022 年,由于受下游去库存影响,加工量出现小幅下滑,2023 年、2024 年加工量又连续回升。

过滤与分离行业近年来增长速率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中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

①液体过滤市场发展情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和水污染呈持续增长态势,液体过滤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目前环境治理和资源回收的重要手段。液体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的特殊结构,使液体中的杂质在液体流过介质中的孔隙时被截留在介质的表面或内部而除去的一种工艺,液体过滤在泳池过滤、饮用水过滤和净化、污水处理、血液透析、海水淡化、化学品过滤、生物医药等领域存在充分应用。

在液体过滤领域,传统织造材料主要是通过经纱与纬纱的孔隙进行过滤,织造滤料只有在形成滤饼后,才能阻挡较小颗粒物。非织造过滤材料纤维是杂乱分布的,载体在流过滤料时分散效果加强,增加了悬浮粒子与单纤维碰撞和黏附的机会。此外,与机织布、针织布相比,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流程短,可以在一条生产线完成,生产方式多样化、定制化,更能满足人们对过滤器基材洁净高效、寿命持久的要求,因此非织造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更具有优势。

A、泳池过滤

游泳作为一项全身性、低伤害的运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品质的改善,游泳池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游泳池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别墅、度假村、酒店、学校、健身房及公共娱乐场所等。家庭游泳池因其私密性、便捷性受到高收入家庭的青睐;而公共游泳池则因价格亲民、社交属性强,成为大众健身娱乐的首选。此外,随着水上运动的普及,专业训练用游泳池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

泳池水过滤是指通过过滤器将游泳池中的水去除杂质,使水质符合要求的过程。游泳池水质非常容易被游泳者带入异物而受到污染,因此泳池水定时过滤对游泳者是否能安全使用游泳池意义重大。泳池过滤器通常分为压力式过滤器、重力式过滤器以及壁挂一体式过滤器三种,其中壁挂式过滤器具有高效、体积小、节能环保、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家庭泳池过滤。

壁挂式过滤器采用聚酯纤维作为介质进行过滤,一般俗称“纸芯”,其出水精度高,最低可达 8μm,使用过程中,精度会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定期人工取出,使用高压水龙头冲洗。由于聚酯纤维过滤介质属于损耗品,使得泳池滤芯需要经常更换才能满足。从市场需求来看,泳池行业起源、发展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众群体主要为中高收入消费者,以家用市场为主。在国外,全球游泳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在欧洲地区、北美地区和亚洲其他地区。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泳池市场,拥有 1,070 多万个泳池,2021 年私人泳池的增长数量达到 11.7 万。法国为全球第二大泳池市场,私人泳池的数量已突破 320 万,近年泳池数量也不断增加。美国和欧洲分别占全球泳池数的 36.70%和 26.11%。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中产阶级收入的提升,预计未来泳池数量会进一步提升。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 年全国游泳场地数量达到 4.02 万个,其中室外游泳池 2.15 万个,室内游泳馆 1.79 万个,这一数量和规模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2023 年,中国游泳池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 45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2%,预计到 2025 年将进一步扩大至 600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泳池市场以公用、商用性质为主,泳池数量较少,但泳池规模和利用率较高,单一泳池相关耗材使用量也大大高于家用泳池。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泳池设备市场显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此外,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不断提升,别墅、私人庭院、超大露台等居住占比增多,高档酒店、度假村、专业游泳场馆等逐年增多,这为泳池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基础。在泳池设施中,净水滤芯的应用至关重要,是确保水质安全、延长水循环设备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净水滤芯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的物质,减少了对化学处理剂的依赖,有效预防藻类生长,降低了维护成本。泳池滤布系泳池净水滤芯的核心部件,泳池滤布的主要参数有浊度去除率、涨破强度、使用寿命、过滤精度、硬挺度等,泳池滤布的参数性能决定了成品滤芯的过滤效率和更换频率。

B、饮用水过滤

水是生命之源,洁净的饮用水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社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近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饮用水质量受到土壤、空气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饮用水质的关注。

净水器又称滤水机、净饮机、水质净化器等,是一种用于深度改善市政供水水质的装置或系统,适用于日常饮用、冲洗等多方面用水场景。净水器可以有效的滤除公共饮用水中的铁锈、砂石、胶体,并吸附水中余氯、嗅味、异色、农药等化学药剂,同时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菌、毒素、重金属等杂质,产生清洁卫生的直饮水。

净水滤芯产品是末端净水设备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净水设备的净水效果。过滤用非织造布净水滤芯是净化水源的关键部件,过滤非织造布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过滤效果。我国净水器由国外品牌导入,目前已进入成熟发展期。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外国品牌引入国内市场,消费者对净水行业认知薄弱,产品售价较为高昂,市场整体需求度较低,行业发展较为缓慢。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土企业在过滤膜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自主创新突破,逐步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局面,家用净水器也逐渐在大众家庭普及。

现阶段,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推出,国家引导净水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鼓励制造商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净水器产品的认证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市场需求稳步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地位开始显现,集中度有所提高,市场逐渐步入成熟阶段。

2023 年全球净水滤芯市场规模已达到 144.60 亿美元,2019-2023 年 CAGR 约为 8.4%。2023 年我国净水滤芯市场规模约为 439.60 亿元,同比增长 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净水器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银河证券发布的《净水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22 年我国净水器渗透率约为 23%,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净水器的渗透率均达到 80%及以上。发达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对水质问题有着广泛的了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推广,欧美国家净水器渗透率已达较高水平。

C、机油过滤领域

近年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家用汽车的普及,拉动了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汽车中的机油滤清器阻拦发动机机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防止其在发动机内循环并造成损坏。滤材是机油滤清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拦截过滤出机油中有害杂质的同时,又能使供给发动机足够量的机油。

因此,滤清器的性能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过滤材料,高效的过滤材料有助于提高引擎性能和延长滤清器的寿命。根据 QYResearch 的调研报告,全球汽车滤纸市场在 2023 年展现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约 10.58 亿美元。从我国汽车滤清器的市场规模来看,2011-2022 年我国汽车滤清器行业市场规模从 127.20 亿元增长至 382.80 亿元,滤清器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滤清器滤材的不断快速发展。

D、其他液体过滤领域

过滤分离是现代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的一大基础工艺,液体过滤材料是常见的过滤形态。由于工业流体状态、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工艺要求的多样及多变性,液体过滤中的过滤分离技术方法及设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行业具有应用产品品种丰富、材料特性各异、参数标准不一的特征。

除泳池过滤、饮用水过滤、机油过滤外,非织造布在液体过滤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生物医药及血液净化、海水淡化、液体化学品过滤、食品饮料等领域。污水处理领域,非织造布用作过滤材料的过滤原理主要依赖于无纺布的多孔结构和纤维的吸附作用。

当污水流经过无纺布时,布料中的微小孔隙能够阻挡住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杂质,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有机物,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降低废水的污染程度。相比其他过滤材料,非织造布在污水处理中具备以下优势:非织造布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和较大的过滤面积,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污水;

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期使用。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 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由 2021 年的1,369.60 亿元上升到 2023 年的 1,500.10 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提升,污水排放量上升,带动了污水处理需求,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带动了上游过滤基材的发展。生物医药领域,非织造布因其优异的透气性和抗菌性能,被广泛用于生产医用口罩、手术帽、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护理用品、医疗器械无菌包装材料等。

除此之外,非织造布还能用于医疗级过滤材料,如用于手术室的空气过滤器和各种液体过滤装置。这些过滤材料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保证医疗环境的洁净度。非织造布还可以用于血液净化过滤材料,选择性吸附和祛除不良血脂。国内生物医疗市场规模较大,医疗健康也是国家重点发展和布局的领域,预计未来非织造布在高性能敷料、医用级膜过滤、生物实验室用非织造布等领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海水淡化领域,反渗透膜法和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两种主要加工工艺,反渗透膜法淡化海水因为没有相变、能耗低等特点已成为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是目前海水淡化最经济的技术之一,海水反渗透过滤工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贝哲斯咨询的相关数据,2024 年全球海水淡化设备市场规模为 75 亿美元,反渗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聚酯纺粘非织造布具有制膜工艺简洁、机械强度好、抗压密性能和化学性能稳定、无毒等优秀的特点,作为反渗透膜的多孔支撑材料愈来愈被反渗透行业看中,全球可利用淡水资源短缺和大众环保意识提高的推动,预计未来海水淡化用反渗透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②空气过滤市场发展情况

空气过滤净化材料在过滤与分离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近年来雾霾天气和环境污染催生消费者对健康需求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驱动了空气净化器及净化滤材市场的增长。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暖通空调及洁净室建设领域对空气净化滤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随着芯片行业、光伏行业、液晶面板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及食品加工行业的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大量企业新建高标准的洁净厂房也催生了空气净化滤材的发展。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品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不同行业、不同工况环境对产品的过滤性能要求有较大差异,需要上游原材料生产厂商对材料特性、过滤原理、结构设计等进行深入地研究,才能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过滤基材。

非织造布在空气过滤中应用广泛,如与活性炭、滤网组合使用,可用于空气净化器,有效拦截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物;在医疗或工业洁净室领域,非织造布用于高效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确保环境达到超净、无菌的状态等。

A、空气净化过滤市场发展情况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目前市场上主要提供家用或商用类型的空气净化器,具备能够有效清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以及微生物等各类污染物的功能。

根据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发布的数据,预计空气过滤器市场将从 2024 年的 160 亿美元增长到 2032 年的 291 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 7.80%。海外空气净化器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对于拉动我国空气净化器产品出口具有推动作用。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2021年中国空气净化器行业产品出口额不断增长,中国净化器产品出口额一直保持增长阶段。2020 年中国空气净化器产品出口额为 17.9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5%。2022 年度受地缘政治及全球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中国空气净化器出口额减少,空气净化器市场在短期内面临下行压力,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以及各国政策的扶持,中国空气净化器出口额恢复为到 2020 年前,2023 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出口金额为 9.8 亿元,与 2022 年基本持平。

目前空气净化器在韩国家庭的普及率为全球最高,达到 70%,日本为 35%,美国为 27%。我国目前空气净化器的家庭普及率不足 2%,远低于欧洲、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普及率,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需求量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综合来看,空气净化器海外市场规模高于国内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海外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国内净化器普及率的提高,均会进一步拉动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上游产业空气过滤材料行业的发展。

B、洁净室过滤发展情况

洁净室是一种控制空气中微小颗粒、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等污染物的特殊空间,可以在室内控制温度、湿度、压力、气流速度和方向、噪音、电磁干扰、微振动、照度和静电等因素,以达到特定需求下所规定的洁净度等级。洁净室过滤器是洁净室过滤重要的部件之一,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有害气体等杂质,确保室内环境达到洁净度标准。

洁净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半导体、制药、生物医学、光学与航空航天等领域。洁净室主要分成两大类分别为工业洁净室、生物洁净室。其中,工业洁净室以无生命微粒为主要控制对象,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及泛半导体、新型显示、航空航天及其他高端制造业等领域;

生物洁净室以无生命悬浮微粒和微生物等生命微粒为主要控制对象,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食品药品大健康、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领域。洁净室作为半导体制造、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生产等领域的核心环境,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洁净室空气过滤器属于的关键设备,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半导体领域,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进一步推动半导体制造企业加大对洁净室建设的投入。

在产业链发展上,电子信息、医药医疗、精细化工、食品工业、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及全球的洁净室工程市场不断向亚洲地区转移,促进我国洁净室工程行业市场潜力,从而带动高效过滤市场及上游过滤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内洁净室工程市场规模均保持两位数增速。

C、其他空气过滤领域

空气洁净设备作为产品良率的重要保障,在暖通空调、锂电池隔膜、楼宇新风、汽车空调过滤、半导体、面板、工业除尘等领域有众多应用。暖通空调领域,据全球市场调查机构 Technavio 预测,全球暖通空调系统市场将出现强劲增长,从 2023 年到 2028 年将增长 740.2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6.50%。7根据《2023 年中国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2023 年空气净化市场规模在 48 亿元左右。

在亚太地区,由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快速城市化,这些地区暖通空调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此外,气候变化的增加、对节能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采用先进技术、空气净化材料使用周期缩短、更换频次增加、时间缩短等会进一步带动暖通空调、楼宇新风等领域的发展。锂电池隔膜领域,新能源电动汽车和电力储能装置的快速需求,使锂离子电池向着大倍率快速充放电的方向发展。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纳米孔径的聚酯非织造布,其产品具有下列优点:

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较小的热收缩率和锂离子传质阻抗小、电化学性能优异。

孔径小,可达纳米级别,保持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新能源汽车需求推动下,动力电池装机量较 2023 年显著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猛,国内装机量占据全球重要份额,随着国内动力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将会进一步带动上游原材料锂电池隔膜的发展。

③粉尘过滤市场发展情况

工业除尘过滤材料是过滤与分离非织造布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我国钢铁冶金、燃煤电厂、水泥建材、石油化工等工业比例较大,袋除尘作为控制工业排放的有效技术手段,在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袋除尘滤料作为环保行业控制烟尘的关键材料,受国家强制环保标准与政策的驱动、政府共给侧改革的带领,以及国内工业基础规模的支撑,近年来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

根据《2023 年中国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发展报告》,2023 年袋除尘滤料市场规模在 65 亿元左右。从目前各行业烟气控制中袋除尘应用的比例来看,钢铁、水泥行业袋除尘占比 96%以上,燃煤电厂袋除尘占 35%,垃圾焚烧 100%用袋除尘。钢铁、水泥、煤电、建材、化工等行业的技术迭代和工业升级为上游原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金属高温过滤市场发展情况

金属烧结毡在化工、薄膜工业中可以对各种聚合物熔体的过滤净化,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对各种高温、腐蚀液体起到过滤作用。在机械设备制造领域中用于各种液压油、润滑油的精密过滤。在医药、生物、饮料等工业中主要用于各种液体的澄清过滤。在气体净化领域,天然气管道或其他气态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净化过滤,所使用的过滤器要求阻力小,流量大,金属纤维烧结毡作为过滤介质,可以满足该要求。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发布的相关数据,2017 年至 2021 年,全球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全球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约 11.90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约 13.5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3.09%。国内市场规模来看,2017-2021 年我国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20.14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26.5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7.18%。预计到 2026 年,我国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 41.63 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8%以上。

金属纤维烧结毡在烟尘过滤领域,可以分离大颗粒物,从而保护大气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家节能环保政策要求提升,以及中国金属纤维制造企业对技术的不断突破、金属纤维产品从基础材料至衍生制品的研发、下游行业持续发展对金属纤维制品需求的日益提高。预计未来中国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规模仍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工业用材

此节分析产品在工业用材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包装、食品包装、交通工具用非织造布、隔音复合材料、耐高温复合材料、合成革基布、线路板复合材料、环保电缆、工业擦拭布等领域。在包装领域,随着限塑令的实施,非织造布购物袋、包装袋的产量和销量均呈现了较大幅度增长。非织造布作为包装材料,具有环保、耐用、可定制化设计、易回收和重复利用等特点。每年我国应用于包装的非织造布超过 80 万吨,市场规模在 100 亿元左右,主要以纺粘非织造布为主。

根据《中国包装行业年度运行报告(2023 年度)》显示,2023 年,我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年营业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全部工业法人企业)10,632 家,企业数比上年增加 772 家,累计完成营业收入 11,539.06 亿元。全国包装行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 601.97 亿元,同比增长 9.4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23.47 个百分点。据科尔尼公司预测,我国包装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以约5%的速度持续增长,高于全球市场约 4%的整体增长预期。

未来,随着环保法规的实施,生物可降解非织造布包装袋、性能丰富的包装袋预计会进一步发展。

在交通工具领域,交通工具用非织造布是非织造布在工业用材领域的重要分支,相较于传统材料,非织造布在重量、隔音隔热性能、舒适性能和环保性能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优势。交通工具用非织造布主要应用于各类汽车内外饰件、声学零部件,以及车内隔音隔热、顶棚、汽车地毯、汽车行李箱等部件,此外,高铁、飞机中的座椅面料、新型蜂窝材料、门板材料和机舱过滤材料等部件也存在大量非织造布的应用。

汽车用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和汽车的产销量关联度较高,我国是全球车用纺织品生产大国,不仅满足国内产业配套,还大量出口海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汽车 3,155.90 万辆,比上年同比增长 4.80%,其中新能源汽车 1,316.80 万辆,比上年同比增长38.70%。

截至 2024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3.5 亿辆。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都为汽车用纺织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汽车内饰材料绿色环保化、节能轻量化、安全可靠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推动新型纺织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量。未来,随着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和新能源电车的快速发展、新型非织造布的出现以及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非织造布在汽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3)土工与建筑

土工与建筑用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农业园林绿化等领域。土工与建筑用非织造布市场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在土工与建筑领域中使用非织造布,能够起着加固、排水等作用,可以延长工程的寿命、缩短施工时间、节省原材料、简化维护保养工作。

在土工应用领域中最为常见的非织造材料为土工布,具有幅宽范围大、易施工、节省材料、蓬松性及透水性好等特点。

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方面,根据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城市轨交、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将分别新增、新改建 3,000公里、2.5 万公里、1.2 万公里、7,000 公里,除普通铁路外,计划新增规模整体与“十三五”持平;目前,全国公布规划投资额的 22 个省份合计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在综合交通领域投资 17万亿元,相比“十三五”增长 32%。在地理条件较为复杂的中西部地区建设基础设施,使用的土工材料使用量将会更大,性能要求也会有所提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为土工非织造布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非织造布的重要增长点。

在走出去战略方面,我国是对外工程承包大国,土工与建筑用非织造布通过中国公司承接的国外工程出口到世界各地。2024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工程合同营业额 9,882.10亿元,增长 3.50%。“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土工建筑用非织造布的海外增长。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