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各个功能基本单元所需要的配件,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汽车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性因素。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大型整车制造厂商逐渐开始向加强产业链协同效应和专业化生产模式发展,注重于开发整车项目。
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整车厂商中独立出来,与整车厂商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整车项目提供配套的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为适应整车配套市场中零部件的复杂性、高质量和专业化等特点,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链体系,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厂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划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等多层级结构。
一级供应商通常直接为整车厂商供应产品,整车厂商对其联合研发能力、系统集成和配套供货能力要求最高,合作关系一旦达成,双方将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零件生产的过程中,一级供应商可能会出于成本、资金等原因将部分产品组成件外包给二级供应商,即二级供应商主要通过服务于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提供配套产品。
三级供应商向二级供应商提供配套产品。由此,各层级供应商为上级提供相应零部件,形成了类似“金字塔”型的配套体系。目前,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仍主要分布在以北美、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这些企业销售规模大、技术实力强、资本实力充足,引领全球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统计的 2025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美国、日本和德国的零部件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席位,其中,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共有 15 家入围。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下,国际上的主要汽车零部件厂商开始向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方向技术转型,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资本积累提前进行产业布局,稳固市场地位。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独立化、专业化发展,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供应商将占据更高的产业链地位。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日益扩大,2024 年中国乘用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 40,378 亿元,同比增长 5.75%,预计 2029 年中国乘用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 52,089 亿元。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也开始聚焦于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并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造车新势力快速崛起,也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我国优质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形成了一定的成本优势,结合对国内新能源整车厂商的本土服务优势,与国内新能源整车厂商形成了良好的配套关系。通过高端技术的革新以及突破,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已逐步进入国际大型整车厂商的供应链中。
从出口市场来看,2024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到了 934.33 亿美元,同比增长 6.58%,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质量认可和产业发展潜力的体现。未来,随着我国优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技术的进步、同步开发能力的提高,加之成本优势,将有机会在全球市场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3、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下,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基本功能单元的重要构成组件,更加受到整车制造厂商的重视。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因此呈现出轻量化、模块化的趋势,具体如下:目前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的方向主要包括材料轻量化与结构布局集成化。材料轻量化采用塑料制零部件、铝制零部件以及新型材料零部件来代替传统的金属制零部件、铜制零部件,通过降低原材料密度实现汽车零部件轻量化。
结构布局集成化则是通过优化汽车零部件实现基本功能的结构布局,在设计层面采用模块化的集成方案,实现汽车零部件用量的减少,进而实现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目前汽车零部件轻量化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未来能够提供汽车零部件轻量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有望占据竞争优势。随着整车厂商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为了打造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功能模块,对汽车零部件同步设计开发的要求将会提高。
出于成本控制和加速响应等方面的考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汽车厂商之间的配套关系将更加紧密和稳固。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内部各级供应商之间也向垂直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关键零件之间的契合度,加强定制化产品快速研发能力。
汽车零部件企业未来将更加重视研发投入,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将汽车零部件研发与整车项目开发结合,缩短零部件研究开发时间,为整车厂商提供快速、稳定、模块化的解决方案。
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