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供给端:我国苯酚丙酮产能向大型化、一体化发展,未来产能增速有望放缓
2020 年以来,我国苯酚丙酮产能持续增长,大型企业主导市场。目前我国酚酮行业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阶段,产品生产技术稳定,企业生产工艺均为异丙苯法,苯酚与丙酮作为联产产品,生产 1 吨苯酚的同时产生 0.62 吨丙酮,因此丙酮供给格局与苯酚相似。
2020-2024 年,我国苯酚丙酮产能快速发展,截至 2024 年底,我国苯酚有效产能为 657 万吨、丙酮产能为 406 万吨,2019-2024年期间 CAGR 分别为 19.83%、20.31%。同时,我国苯酚丙酮产能向大型化、一体化发展,2024 年,我国苯酚市场 CR4 约为 33%,CR10 约为 67.6%,40 万吨/年以上产能占比达 57.7%,“酚酮—双酚 A”垂直一体化率达到 67%。2025 年 8 月 8 日,我国苯酚丙酮开工率为90.97%,苯酚行业总库存为1.3万吨,丙酮行业总库存为2.9万吨。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苯酚市场 CR4 约为 33%。
目前我国苯酚丙酮仍有部分拟在建产能,但产能增速整体放缓。2025 年,我国拟建设苯酚产能84万吨/年,丙酮产能51万吨/年,分别较2024年增长12.79%、12.61%;2026 年及之后,仍有 168 万吨/年苯酚、103 万吨/年丙酮有待建设,但较 2019-2024年间增速大幅放缓,且未来实际投产节奏具有不确定性。我国苯酚丙酮新建产能延续“酚酮—双酚 A”一体化布局,2025 年拟投产的山东睿霖、吉林石化均按单耗比例配置双酚 A 产能,镇海炼化部分配置双酚 A 产能,未来苯酚丙酮新增产能消化或主要取决于下游双酚 A 投产节奏。
海外苯酚丙酮工厂或将关停,我国酚酮供应能力有望稳步提升。2025 年 6 月 17日,全球最大的苯酚和丙酮生产商英力士苯酚公司宣布,打算永久停止德国格拉德贝克(Gladbeck)工厂的生产。英力士表示,欧洲高昂的能源成本和“惩罚性”的碳税政策,使得欧洲生产的产品缺乏竞争力。据中国化工报公众号,该海外工厂建于 1954年,生产能力为 65 万吨/年苯酚和 40.9 万吨/年丙酮,是英力士单套最大的苯酚工厂。未来伴随国内苯酚丙酮新增产能逐步兑现,以及海外高成本产能陆续退出,我国酚酮供应能力将稳步提升,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2、 需求端:酚酮下游主要用于生产双酚 A 等,近年来进口依赖度逐步下降
近年来,我国苯酚丙酮需求高速增长,下游主要用于生产双酚 A 等。据百川盈孚数据,2019-2024 年间,国内苯酚表观消费量由 273.14 万吨增长至 523.85 万吨,CAGR为13.91%;丙酮表观消费量由207.52万吨增长至345.85万吨,CAGR为10.76%。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2024 年国内苯酚、丙酮最大下游均为双酚 A,此外苯酚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环己酮等,丙酮主要用于生产 MMA、异丙醇等。
我国苯酚丙酮出口量较少,进口依赖度逐步下降。近年来,伴随国内苯酚丙酮现货供应不断增加,国内产品逐步替代进口货源,目前我国苯酚丙酮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为沙特阿拉伯、中国台湾、泰国等。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 年,我国苯酚、丙酮进口量分别为 24.96、32.33 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 4.77%、9.35%;出口量分别为 7.91、3.53 万吨,占国内产量的 1.56%、1.11%。
3、 价格价差:目前国内苯酚丙酮价差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目前我国苯酚丙酮价差处于历史低位。虽然国内新增酚酮装置多配套生产双酚A,但由于酚酮-双酚 A 多是由上到下顺序投产,苯酚丙酮市场容易出现阶段性的供应增量,且由于苯酚丙酮供给端竞争较为激烈,目前行业利润处于较低水平。
截至2025 年 8 月 31 日,国内苯酚、丙酮价格分别为 6,750、4,600 元/吨,较 2025 年初分别下降 12.90%、22.03%;由于苯酚丙酮为联产产品,计算合计价差(1 吨苯酚+0.62吨丙酮-0.92 吨纯苯-0.5 吨丙烯)为 819 元/吨,较 2025 年初下滑 11.92%。据隆众资讯订阅号,截至 2025H1,国内投产 20 年以上的酚酮装置产能占比在 8.66%,且产能规模均较小,部分老旧酚酮装置已处于长周期停车状态,酚酮行业的新旧产能轮换已开始实施,未来伴随“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行业格局有望改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