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卫星互联网迈入加速组网新阶段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16

北京时间 2025 年 8 月 4 日 18 时 21 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 07 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星网“国网(GW)星座”实施的第七次批量组网发射,距离 7 月 30 日第六批次发射仅间隔五天,清晰展现出我国卫星发射能力正在显著提速。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587 次飞行,此次任务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式迈入加速发展期。

1、星座建设与技术架构演进

自 2024 年 12 月 16 日以“一箭十星”方式完成首批组网发射以来,GW 星座建设始终保持稳健推进态势。2025 年 2 月 11 日、4 月 29 日和 6 月 6 日,低轨 02、03、04 组卫星相继升空。进入下半年后,发射节奏显著加快:7 月 27 日与 30 日实现“三天两发”,而本次第七批次的成功发射更达成了“九天三发”的重要里程碑,成为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GW 星座作为我国首个超大规模卫星互联网计划,采用创新的双轨道层设计架构。GW-A59 子星座由 6080 颗运行于 500 公里以下极低轨道的卫星组成,GWA2 子星座则包含 6912 颗部署在 1145 公里近地轨道的卫星,卫星总数达 12992 颗,将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宽带互联网网络。在技术演进层面,这些卫星采用 Ka 等频段载荷,并通过星间激光链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正在从传统的“天感地算”模式转向空天计算新范式。

2、发射能力与制造技术突破

发射频率大幅提升的背后,是我国航天工业体系的技术突破和全面升级。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正式投入使用,使发射窗口安排更加灵活高效。民营企业如银河航天通过建设智能化卫星生产线,采用模块化设计与自动化流水线,将卫星研制周期大幅缩短,实现了年产上百颗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单星成本显著降低,具备国际竞争力。这种柔性化生产体系为高频次发射提供了坚实支撑,推动整个产业从基础建设期快速迈向应用爆发阶段。

在核心技术上,相控阵天线技术允许通过控制天线的相位来改变波束的方向,从而提高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系统的灵活性。同时,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利用激光作为载体在空间进行信息传输,具有高吞吐率、高传输带宽、高安全性等特性,可以实现更快、更高体量的数据传输。火箭回收技术的突破同样关键,国内多家商业航天公司正在积极研发可回收火箭,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进行首飞,以期显著降低发射成本,进一步推动组网经济性提升。

3、天地融合与标准演进

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移动网络正在加速融合,形成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网络架构。5G R17 标准首次新增对非地面网络的支持,5.5G 也将卫星接入列为核心演进方向。

国际电联强调 6G 需构建泛在连接能力,彻底打破通信的地理限制。卫星互联网能够有效服务海洋、偏远地区及高寒地带,显著缩小数字鸿沟,并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提供基础网络支撑。在应急通信领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地面基站瘫痪时,低轨卫星可迅速搭建应急通信网络,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之间的通信畅通。

在行业应用方面,智慧农业领域通过卫星物联网实现 5 米级畜群定位与作物生长监测;能源行业中,南海钻井平台通过 5G+卫星网络完成远程设备诊断;交通领域,长三角自动驾驶依托低轨卫星获得厘米级定位增强。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充分体现了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网络补充和增强的重要价值。

4、商业前景与全球布局

当前我国正重点面向“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及偏远地区加快布局,积极抢占低轨空间战略资源。预计 2027 年后将进入密集组网阶段,卫星互联网将带动地面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等关联产业形成超 2000 亿元市场空间。这种增长得益于政策与技术的协同推进:准入制度改革持续激活产业生态,如果可回收火箭技术实现商用,发射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卫星互联网正从对地面网络的补充逐渐转向共创双赢,其全球覆盖特性在人口稀疏区域显示出显著成本优势。国内卫星互联网渗透率有望提升,形成对地面基站的有效替代。随着手机直连卫星等应用普及,华为 Mate X6 手机支持低轨卫星直连,北斗短报文技术已在多家终端厂商中应用和普及,标志着消费级终端普及化进程加速,卫星通信正从应急通信走向日常服务,未来三年内有望成长为我国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关键支柱。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航天宏图等企业积极推进卫星服务“出海”,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全面提升中国卫星网络的全球服务能力。比如时空道宇已与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等 20 余个国家的通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在阿曼的测试结果显示,卫星通信成功率和网络可用性分别达到 99.15%和超过 99.97%,展现了我国卫星互联网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