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提升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产业,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落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原材料供应,还是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提供特种产品等关键材料,都离不开建材行业的支撑。
国家顶层设计+行业实施 指南 ,共同助力建材“十四五”高 质量转型发展。“十四五”是我国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作为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材行业紧密跟随国家 “十四五” 发展战略步伐,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导包括建材行业在内的原材料工业规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制定了《“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从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转型数字化、体系安全化五个维度进行整体布局,目标到 2025 年实现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初步形成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产业发展格局。
为更高效地落实及完成“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的各项要求,确保规划目标全面落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结合我国建材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印发了《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实施意见》,将国家层面原材料工业规划的整体方向,细化为建材行业可直接践行的绿色低碳、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五大方向,为每个方向制定了可量化的具体推进目标,为不同细分行业的建材企业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帮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中精准发力、有序推进。
“十四五” 规划已进入收官阶段,建材改革取得 显著成效。过去五年时间,建材行业及企业以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为改革方向,持续深化结构调整与动能转化,全力推进行业“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落地。从实际进展来看,建材行业在绿色低碳、结构优化、智能化转型等多个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部分指标已提前达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低碳方面,建材行业作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以节能降碳为主线,持续深化全产业链升级改造,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取得显著进展。一方面,通过优化燃料结构,扩大清洁能源应用规模,从能源消费端降低碳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独特产业优势,从原料替代与固废资源化端实现碳减排。
“十四五”期间,建材重点领域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与 2020 年相比,2023 年建材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0.3%(“十四五”目标大于 13.5%),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16%(“十四五”目标大于 18%),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 3%(“十四五”目标为 3.7%),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效果显著。
结构优化方面,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及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建材行业增长驱动力正在发生调整,新兴应用市场对建材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而依靠投资拉动的传统建材市场规模不断萎缩,在整个社会经济背景发生巨大转变情况下,建材行业持续推动产业链价值提升及高端化转型,从以量拓展为主开始向质的增长转换,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建材加工制品业规模占比达 64%,已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从细分领域来看,水泥作为传统大宗建材产品,在传统应用需求下滑背景下,产能规模持续减少,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水泥熟料总产能为 17.9 亿吨,已低于“十四五”目标产能,与此同时,水泥行业在压降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生产能效水平,2024年 6 月我国水泥行业标杆产能在 20%左右,较 2020 年提高约 15 个百分点。
智能化转型 方面,近年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数字技术不断向其他产业渗透,建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市场竞争加剧及推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在政策助力及企业实践情况下,行业整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取得初步成效,根据中国建材杂志数据,2023 年建材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63.5%(“十四五”目标为 7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达到 51.1%,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7%等。
此外,行业、建材企业及第三方企业加速推动行业工业互联建设,目前已有初步成效的建材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建材云网、海螺云工、信云智联、云端混凝土大数据平台等,以建材云网为例,建材云网是由 1984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现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事业单位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建立的,旨在助力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以“工业互联网+建材”模式赋能建材行业,实现全产业链全流程的数字化驱动和网络化协同,目前建材云网已接入企业 153 家,提供解决方案 24 个。
“十四五”期间,建材行业及企业加快推进改革升级并取得显著进步,但目前行业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供需结构矛盾问题突出 。当前建材行业面临严峻的供需矛盾问题,传统建材产品如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严重,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且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价格战激烈,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高端产品市场存在供给缺口,尤其在与新兴产业配套的特种建材领域,对我国新兴市场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如 AI 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后,因我国具备量产特种电子布能力的企业较少而导致产能供给无法适配当前市场需求等问题。
“双碳”目标下,建材行业节能降碳任务艰巨。虽然部分细分建材产业如水泥已提前实现碳达峰,但建材行业作为国内碳排放重点行业,距离 2030 年“碳中和”的目标,仍面临艰巨任务。一方面,当前行业内仍有部分落后产能急需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或淘汰出清,另一方面,虽然建材企业逐步推进燃料结构优化,但当前清洁能源的应用在整个行业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较低,此外,碳捕捉等关键降碳技术在建材行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绿色节能降碳改造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行业内企业智能化转型差异大,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待突破。近年部分大型建材企业通过引入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及设备,实现了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等,大幅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率,但目前行业仍有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智能化转型进度缓慢,行业整体智能化水平发展参差补齐,导致行业内信息流动和协同程度偏低。此外,当前建材行业智能化水平多集中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环节,产业链与供应链层面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仍是未来需重点突破的方向。
建材海外业务占比较低,难抵国内需求下行缺口 。受国内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建材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众多建材企业加速产品及产能出海以寻求新市场空间。但当前国内建材企业的海外业务占比普遍不高,难以有效补足国内需求减少的缺口。
总体来看,上述的产业供需矛盾、绿色降碳待深化、智能化协同不足、海外市场拓展不充分等问题对我国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且这些问题涉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技术创新突破、产业链协同重构等深层领域,需长期系统性推进解决,预计将成为建材行业“十五五”规划期间的重要发展改革任务。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