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产业链情况
通信产业的上游,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如芯片设计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研究与开发、通信设备零部件的生产等。其中光电子器件包括图像传感器、光模块等;其他零部件还包括盖陶瓷套管、光纤适配器等多种精密元件。
中游主要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和通信服务运营商,为通信网络建设提供硬件支持。其中通信设备集成商提供 5G 基站设备、核心网设备、光纤通信设备等,而诸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等的通信服务运营商则通过基站建设、光纤网络铺设,构建覆盖全国的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下游以中电子产品消费市场为重要代表,近年来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和持续创新拓宽了通信服务的应用场景;此外通信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诸如车联网、物联网、远程医疗等新兴领域的兴起为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增量空间。
互联网内容服务(如社交、电商、游戏)以及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信息高效流通和资源协同共享,不仅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智能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从而加快了整个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二、行业议价能力分析
2025 年二季度,通信行业整体议价能力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主要体现在 AI 算力相关产业链的议价能力显著增强,而传统通信设备及部分细分领域仍面临一定压力。受AI 需求爆发驱动,以 800G 和 1.6T 光模块为代表的产品需求旺盛,带动光模块销售额环比增长 10%。
头部企业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等在 2025 二季度获得大量机构资金配置,基金持股市值环比增长显著,反映出市场对其产品稀缺性和技术壁垒的高度认可,议价能力较强。随着 5G 用户占比持续扩大,以及 AI 与 5G-A 融合带来的云服务能力提升,运营商在网络资源和客户粘性方面的议价能力得到增强。
AI 手机、AIDC(AI 数据中心)等新兴应用场景带动相关设备需求增长。例如,AI 手机的创新化和高端化趋势可能提升产品平均售价和毛利率,而 AIDC 由于重资产属性,预计在 2025 年下半年随着资本开支增加,议价能力将逐步显现。通信设备厂商通过提供 5G-V2X 解决方案、路侧感知设备等关键设施,在产业链中占据了技术制高点,增强了对核心设备的定价影响力。
例如,中兴通讯推出的“5G-A 通感算一体化方案”,融合通信、感知与算力能力,成功将路侧设备部署成本降低 30%,实现了显著的技术溢价。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行业竞争加剧,议价能力受到一定压制。部分企业如长飞光纤、亨通光电等虽在光纤光缆领域具备一定优势,但整体议价能力仍需依赖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能力。
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光通信
光模块行业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且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根据Lightcounting 统计的 2023 年度 TOP10 光模块厂商排名中,中国企业占据多席,包括中际旭创(全球第一)、华为(第三)、光迅科技(第五)、海信宽带(第六)、新易盛(第七)和华工正源(第八)。这些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占据数通市场主要份额,而中小厂商则面临高端产品研发周期长和订单获取难的困境。
在数通市场,CR5(前五大企业市占率)超过 60%,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光纤光缆头部企业集中度高,但高端产品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已形成以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烽火通信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中国光纤光缆相关 A 股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和河北省。这四个省份的企业数量占全国光纤光缆上市企业的约 40%。
长飞光纤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巩固领先地位,加速向高附加值产品如空芯光纤方面转型。亨通光电则通过产业链整合和海外产能扩张提升竞争力,其在埃及、印尼等海外产业基地稳步发展,全球化运营能力不断提升;此外,亨通光电还积极参与光纤配线架等细分市场集采,在中国移动相关项目中中标,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
中天科技则以能源网络和通信网络双轮驱动,中标巴西 138kV 高压海缆、中东地区两个高压 132kV三芯交流海缆、越南电力公司 EVN 高压大长度海底电缆项目,同时积极参与欧洲海上风电和亚太地区电力互联项目,预计 2025 年随着欧洲海风海缆订单的陆续交付,海洋业务利润有望保持高速增长。2024 年,烽火通信中标三大运营商 400GOTN 集采,10GPON 实现运营商多个空白地市突破,FTTR 陆续中标辽宁、河北、江西等多个省内项目,实现规模化布局。烽火通信与亨通光电等企业在高端产品领域形成互补和竞争关系,共同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2、通信设备集成商
全球通信设备集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但细分来看在区域分布以及业务侧重点方面呈现差异化竞争格局。从竞争格局来说,通信设备集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头部企业。
这些企业在 5G 基站、光模块、AI算力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从区域竞争看,华为在中国、欧洲、中东等具有领先地位,中兴通讯在中国、中东及非洲市场表现突出;诺基亚专注北美及欧洲市场,通过 Open RAN 技术与微软合作深化 5G 专网布局;爱立信核心网及网络切片技术突出,在工业 4.0 与车联网领域占据优势。这种区域分布以及业务侧重点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与竞争策略。
3、通信服务运营商
传统业务进入深度饱和阶段,存量竞争格局显现,新兴业务成差异化竞争核心,科技巨头在通信服务领域的跨界布局正对运营商形成竞争压力。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 2025 年 6 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18.1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1993 万户。其中,5G 移动电话用户达 11.18 亿户,市场进入深度饱和阶段;5G 移动电话用户达 11.18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1.04 亿,但增速显著放缓。
其中中国移动继续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广电自 2022 年正式放号以来,经历了高速扩张期和增长放缓期,2025 年,中国广电在部分地区(如北京、四川、新疆)暂停放号,进一步加剧了其增长困境。在传统通信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运营商正积极向政企市场和新兴业务领域转型。
2024 年,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收入同比增长 9.9%,占通信服务收入的 31.3%,同比提升1.9 个百分点;中国电信智能收入达到 89 亿元,同比增长 195.7%;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增长 23.2%,联通云收入同比增幅高达 114%;中国广电累计在政企公开市场拿到总金额 165 亿的项目,其中文旅行业贡献收入最多,达 34.7 亿;政务和公检法行业收入均超 20 亿。
在卫星通信领域,2025 年 5 月,中国电信与老挝通信有限公司 ETL 在老挝共同举办天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发布会,中国电信在这一领域突破;此外中国电信还与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合作推出搭载卫星通信终端的车型,将 5G 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中国广电也在卫星通信领域有所布局。在云计算市场,三大运营商均加大了投入力度。根据 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4 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 IaaS 市场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腾讯,运营商云服务仍处于追赶阶段。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