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作为全球最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寻常痤疮(“寻常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毛囊皮脂单位疾病。寻常痤疮主要影响毛囊及皮脂腺,并以脸部为主,常累及背部及胸部。
寻常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以及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相关。雄激素,特别是双氢睾固酮(“DHT”),会与皮脂腺及毛囊内的雄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结合,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痤疮的发生及恶化。寻常痤疮的临床表现以多形性皮肤病灶为特徵,如粉刺(黑头╱白头)、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
依据病灶严重程度,寻常痤疮可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12至24岁的青少年及年轻族群是寻常痤疮最常见的受影响年龄层。近年来,中国寻常痤疮患者基数呈稳定增长态势。中国寻常痤疮患者数目从2018年的117.4百万人增至2024年的121.2百万人,预计于2035年将进一步达到131.6百万人。
市场规模
中国的寻常痤疮治疗市场随著护肤需求的增长和皮肤健康意识的提升而持续扩大。靶向治疗与联合疗法的创新,加之有利的监管支持,共同推动了这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寻常痤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自2018年的人民币34亿元显著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50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6.8%。预计该市场将进一步增至2035年的人民币71亿元,2024年至2035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3.2%。其中,用于寻常痤疮治疗的外用药物市场规模自2018年的人民币26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34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4.5%,并预计将于2035年进一步达到人民币47亿元,2024年至2035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3.0%。
目前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法
现行的寻常痤疮治疗主要包括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醯(“BPO”)、口服及外用抗生素,以及口服异维A酸等。虽然这些治疗在疗效上各有差异,但仍存在显著局限,包括皮脂控制效果不佳、不良反应,以及患者依从性不佳及抗药性风险:
•皮脂控制效果不佳。皮脂分泌过多是寻常痤疮的核心致病因素,特别是在荷尔蒙型亚型中,但中国传统外用疗法(如维A酸、抗生素及BPO)主要针对发炎及细菌,无法直接调节过多的皮脂分泌。尤其是,阿达帕林(Adapalene)是一种通过结合特定的视黄酸核受体而非细胞质受体蛋白发挥作用的外用维A酸;而BPO则是具有杀菌及角质溶解作用的氧化剂,两者皆未能直接解决造成寻常痤疮的根本原因。
•不良反应。虽然口服药物如异维A酸、螺内酯及其他口服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抑制皮脂,但其全身性副作用(包括致畸性及忧鬱风险)限制了在具有潜在忧鬱及出生缺陷风险人群中的长期使用。就外用药而言,BPO会导致乾燥、刺激及刺痛,敏感皮肤尤其明显;维A酸可能引发泛红及脱屑,需逐步建立耐受;而抗生素如多西环素会扰乱肠道菌相并增加光敏感。
•患者依从性不佳及抗药性风险。痤疮属慢性病,需长期治疗。然而,现有疗法受限于抗药性增强、复发率高及依从性低。对于克林霉素或红霉素等抗生素的抗药性发生率超过50%,尤其在单一疗法时更为显著。此外,约有50%的患者在停药后六个月内复发,特别是荷尔蒙型痤疮,进一步削弱患者对治疗计划的信心。複杂的用药方案及现有外用疗法所导致的皮肤不适,以及上述不良反应,也使依从性进一步下降,凸显了寻求更有效、耐受性更佳且对患者更友善的选项之必要。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