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炭行业市场情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担负着能源稳定供应“压舱石”的作用,肩负着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2022 年,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地缘政治冲突推动了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欧洲能源危机的爆发,深刻揭示了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煤炭作为国内现阶段主体能源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从需求侧看,自 2016 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量逐年递增,至 2022 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已达 44.17 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虽然近年来以核能、风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消耗比重逐步上升,但煤炭依然具备价格较低、储备充足等优势,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长期保持在 55%以上,系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品,需求长期稳定。
从供给侧看,2016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推动了煤炭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6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截至2022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 4,400 处以内,年产 120 万吨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85%左右,全国煤炭产业结构在供给侧改革下持续优化升级。
伴随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煤炭优质产能逐步释放,国内原煤产量逐渐回升,行业效益回暖。2022 年,全国原煤产量达 45.60 亿吨,同比增长 10.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达 10,202 亿元,创历史新高。
(2)煤炭行业发展态势
2020 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即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碳排放目标。为如期实现上述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了必要的内在需求,而煤炭工业作为传统能源行业,面临着重大产业转型:“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生态治理”将成为新的产业方向,走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成为必然选择。
除去“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了煤炭行业的绿色化转型,煤炭行业自身的高事故率、高危险系数、从业人员老龄化等特点亦推动了煤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由于煤炭生产作业的自然条件和安全生产工艺复杂,矿井下劳动条件艰苦,人员工作时间长且事故多发,相关安全事故严重危害了煤矿工人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并导致经济效益损失。
尽管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持续下降,但 2022 年全国煤矿安全事故依然高达 168 起,造成 245 人死亡。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年轻人参与煤炭行业的意愿降低,劳动力紧缺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并进一步推动煤炭绿色高效的开发与清洁低碳利用的大背景下,为解决煤矿行业安全隐患大、人工事故率高、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新一轮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具有必要性,煤炭行业将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无人化迈进。
目前,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市场渗透率较低,国家提出了“到 2035 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的目标,国内煤矿智能化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思瀚发布《2024-2029年煤炭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市场前景预测综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