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政策

种业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10-06

(1)国际种业发展现状

1)全球种业市场稳定增长

根据全球农业市场调研公司 Kynetec 统计数据,近年来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21 年,全球种业市场规模 520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全球种业整体市场规模将增至 578亿美元。

2)全球种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国际种业已发展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少数几家大型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近年来,国际种业集团加速整合,通过并购不断提升集中度,种业规模呈上升趋势,种业产业链一体化态势明显,如拜耳并购孟山都,陶氏与杜邦分拆整合,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等。

目前全球种业市场集中于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和利马格兰等龙头公司,以上五家公司业务营收规模在国际市场占据龙头地位。

(2)我国种业发展现状

我国种子市场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历经“四自一辅”(1949 年-1978 年)、“四化一供”(1979 年-1999 年)、产业化市场化探索时期(2000 年-2010 年)及种业现代化改革深化时期(2011 年至今)四个阶段。以 2000 年《种子法》颁布为标志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种子产业迅速成长,农作物选育水平、良种水平和供应能力显著进步。

近年来,受俄乌冲突、全球极端天气以及库存波动影响,国际粮食价格高位运行。在加强粮食安全、实现种业振兴的时代背景下,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2022 年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3 年一号文件则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为单独一项重点工作放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调“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与“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中国种业发展正迎来颠覆式创新的历史阶段。

1)种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国家重视程度日渐提高

200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种业发展进入市场化阶段,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近年来,国家在种企体制改革、商业化研发、品种审定、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打击制假售假等方面进行顶层指导与支持,为我国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育种制种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种业法律法规基本完善成型,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为核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为主体,以《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规章为配套的涵盖种子科研、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全过程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种业进入全面依法治种时代,市场进入标准与种子质量标准显著提升。

2)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庞大,保持增长

作为农业的芯片、粮食生产的源头,近年来,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稳中有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据《2023 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 2022 年达 1,332.36 亿元,较 2021 年增加 51.80 亿元,增幅为 4.05%。我国种业市场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增长潜力较大。截至目前,我国种子市场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3)种业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种业市场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据《2023 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末,全国纳入农作物种业统计的持有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就达 8,159 家,但资产总额在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 35 家,占比不足 0.50%。行业整体呈现出企业主体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的特征。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数据,2022 年中国种业市场共实现种子销售收入 1,062.25亿元,其中种子销售收入前 5 名企业合计销售收入为 118.16 亿元,仅占种子销售整体市场的11.12%,市场份额占比小,市场集中度低。

4)种子企业研发支出占比较低

我国种企的育种研发水平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普遍落后、研发投入偏低。根据《2023 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2022 年我国种子企业科研总投入为 65.05 亿元,其中最具竞争实力的 129 家“育繁推一体化”持证企业,科研总投入 23.30 亿元。

(4)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型种子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并购浪潮,促进了行业的整合发展。全球种业市场主要由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和巴斯夫等大型农业科技集团引领,集中度极高。与之相比,中国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因此,种质资源、先进技术、优秀人才等种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将进一步向头部优势种企聚集,最终推动行业走向并购整合。

2)种子品种类型将趋向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种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商业化育种得到了长足发展,种业企业研发出的种子品种品类众多,丰富了市场供应品种类型,为广大农户种植多样化提供了充足的产品选择。未来随着国民消费结构逐步变化,不同消费需求将进一步促进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向多样化、特色化、细分化发展。以玉米为例,未来高淀粉、高赖氨酸品种及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将成为玉米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断推动玉米品种供应多元化、用途多样化。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