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政策

反内卷呼声渐浓,化工行业自律激发周期弹性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24

(一)涤纶长丝产能趋于集中,行业自律激发周期弹

性涤纶长丝产业链上承石化、下接纺服。涤纶又称聚酯纤维,是以 PTA 和 MEG 为原料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其中,涤纶长丝主要指长度为千米以上的丝。涤纶长丝在我国合成纤维中产量占比最高,2024 年产量占比达 71.6%。从上游来看,涤纶长丝直接原材料 PTA 为重要的油头大宗产品,原油作为其主要原料,其价格波动与国际油价密切相关。从下游来看,涤纶长丝按用途可分为民用、工业用,民用涤纶长丝主要用于服装、家纺等领域,工业用涤纶长丝主要用于车用丝行业、输送带等领域。据卓创资讯统计,2024 年涤纶长丝 50%用于服装用纺织品、31%用于装饰领域纺织品、19%用于产品用纺织品。

产能增速趋于放缓,行业集中度逐步抬 升。近些年,在民营龙头企业的“炼化一体化”布局以及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的支撑下,PX-PTA-聚酯各环节产能均大幅度扩张,涤纶长丝作为主要的聚酯产品,产能步入快速扩张期。2023 年我国涤纶长丝产能 5052 万吨/年,2017-2023 年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达 6.4%。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涤纶长丝实际净增产能为-39 万吨/年,自 2015年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

2025 年 1-8 月,行业新增产能 225 万吨/年,预计 9-12 月涤纶长丝行业约有 60 万吨/年的新增产能待投放。此外,过去几年行业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龙头企业,且伴随部分落后产能的退出,行业集中度逐步抬升,2024 年行业 CR4 为 60.2%,较 2019 年增加 18.3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长期来看,涤纶长丝行业仍有新增产能投放,但行业集中度高,且龙头企业具有较好的自律基础,未来行业供应或更为有序。

纺服消费具有韧性,涤纶长丝需求预期平稳增长。涤纶长丝需求包括内需和外需两部分。1)国内需求层面,终端纺服需求将通过“涤纶长丝——织造——坯布——纺织服装”产业链逐步传导至涤纶长丝。2017-2024 年我国纺织服装消费基本维持平稳增长态势。2025 年 1-8 月,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 9400 亿元,同比增长 2.9%;同期,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 1973 亿美元,同比下降 0.1%。2)出口层面,2017-2024 年,我国涤纶长丝直接出口量占表观消费量比例在 8.5%-11.0%之间波动。长期来看,2017-2024 年,我国涤纶长丝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6%。2025 年1-7 月,我国涤纶长丝出口量 246 万吨,同比增长 10.5%。我们认为,终端纺织服装需求具有韧性,“十五五”期间,在内外需驱动下,预计涤纶长丝需求相对稳健。

原料供需相对过剩, 绝对价格跟随原油波动 。生产涤纶长丝的直接原料包括 PTA、乙二醇等,龙头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部分企业起始原料可追溯至 PX 或原油。PX、PTA 均为油头路线产品,绝对价格受原油影响较大。随着 2018 年国内民营大炼化的快速发展,我国 PX、PTA 行业步入产能扩张期。2024 年我国 PX、PTA 产能分别为 4401、8015 万吨/年,对应 2018-2024 年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1.1%、7.7%;产量分别为 3757、7147 万吨,对应 2018-2024 年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4.2%、9.8%。

行业快速扩张之下,PX 进口依存度从 2018 年的 60.8%下降至 2024年的 20.0%,PTA 从净进口转为净出口,行业过剩压力逐步凸显、利润被逐步压缩,PX、PTA 绝对价格与油价关联性进一步增强。展望后市,据卓创数据统计,2025-2029 年 PX 行业仍有 1080 万吨/年产能待投放;就 PTA 而言,2025-2028 年行业预计仍有 1650 万吨/年产能待投放,我们认为在不出现装置意外、政策强制干预、行业大规模自律等情况下,预计 PX、PTA 行业仍有较大的供应压力,其价格与原油价格仍有望保持较强的关联性。

行业存自律基础 ,价差底部彰显韧性。一方面,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存较好的行业自律经验。2024年 5 月 23 日,涤纶长丝部分主流工厂开始实行“限产保价”计划,采取先保价再限产减产以达到降库存和修复利润的目的。2025 年以来,涤纶长丝行业取消“一口价”模式,龙头企业通过协调开工率,灵活调节市场供应。二季度,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需求相对承压,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涤纶行业开工率自高点 88.2%下降至 80.5%。

另一方面,自 2024 年 5 月,涤纶长丝龙头企业开启行业自律后,我国涤纶长丝 POY、DTY、FDY 价差自低位开启修复。其中,25Q1、25Q2 主要产品涤纶长丝 POY 价差同比仍保持韧性。目前,涤纶长丝 POY、DTY、FDY 价差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运行,我们认为在反对“内卷式”竞争的氛围下,涤纶长丝行业具有较好的协作基础,预计未来产品价差仍存向上修复空间。

“十五五”期间涤纶长丝终端纺织服装需求增速有望维持稳健,行业投产高峰已过,龙头自律约束下,未来行业供应或更有序,目前涤纶长丝价差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运行,存向上修复空间。“反内卷”浪潮下涤纶长丝周期弹性值得关注。建议关注新凤鸣(603225.SH)、桐昆股份(601233.SH)、恒逸石化(000703.SZ)等。

(二)有机硅产能扩张步入尾声,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有机硅,是指含有 Si-C 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按照所处产业链位置的不同,有机硅产品可分为有机硅单体、中间体以及下游深加工产品。有机硅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耐候性、电气绝缘性、生理相容性以及独特的表面性能等优良性能,可以适应各行业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有机硅种类多样,终端需求覆盖广泛。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四大类,其中硅橡胶根据硫化机理和硫化温度不同,可分为室温硫化硅橡胶(RTV)、高温硫化硅橡胶(HTV)、加成型硫化液体硅橡胶(LSR)三类。目前室 RTV、HTV 为有机硅主要深加工产品,占比分别为 37%、29.4%;硅油紧随其后,占比 28.3%。就有机硅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分布情况来看,2022 年有机硅产品在电子电器、电力/新能源、建筑、纺织、医疗护理、工业助剂、交通等领域的用量占比分别为 21.2%、17.3%、16.3%、9.5%、8.7%、5.8%、1.9%。

内外需发力,有 机硅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内需方面,2024 年我国有机硅中间体表观消费量为 208万吨,同比增长 11.21%;2014-2024 年我国有机硅中间体表观消费量 CAGR 为 10.66%。从需求结构来看,尽管近几年房地产景气周期下行拖累建筑领域需求表现,受益新能源(光伏、新能源车)、5G 通信、特高压等新兴领域高速发展,2025 年有机硅行业需求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尤其新兴领域逐步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如室温胶、高温胶受新能源需求拉动,液体胶、硅树脂因新应用场景(如AI 终端、柔性电子)快速拓展,需求增长迅猛。外需方面,2024 年我国初级形状聚硅氧烷出口量为54.56 万吨,同比增长 34.24%;2014-2024 年我国初级形状聚硅氧烷出口量 CAGR 为 16.23%。

从出口结构来看,2024 年我国初级形状聚硅氧烷出口量占比居前的国家分别为韩国、印度、美国、土耳其、越南等,占比分别为 18.15%、12.42%、7.52%、5.41%、5.08%。通常情况下,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有机硅消费量水平与该地人均 GDP 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均有机硅消费量有望提升,叠加国内企业成本优势,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我国有机硅出口潜力将持续释放。

产能扩张步入尾声,供给端自律性趋于提高。有机硅行业产能周期与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2020年我国有机硅行业迎来新一轮投产周期,2024 年我国有机硅中间体产能达 353 万吨/年,对应 2020-2024 年 CAGR 达 18.4%。产能快速扩张之下,带动有机硅中间体产量持续增长,2024 年我国有机硅中间体产量为 252 万吨,对应 2020-2024 年 CAGR 为 17.1%。下游需求增速低于供给增速,有机硅行业供需过剩,近几年有机硅行业景气下行,多数企业步入亏损状态。

展望未来,一方面,行业产能扩张周期步入收尾阶段,据卓创资讯统计,2025 年有机硅单体拟在建装置仅有湖北兴发 20 万吨/年、新疆其亚 45 万吨/年,较此前年份明显放缓。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前两年的亏损之后,2025年国内单体厂向上修复利润意愿较强,有机硅单体厂曾有过阶段性自律行为,旨在通过调节产量平衡供需关系,进而实现利润的修复。2025 年 3-5 月,行业开工率在 68.86%-71.40%之间运行,处于历史同期低位水平。

有机硅价 DMC 差居历史低位 ,静待行业周期弹性。从价差走势来看,2022 年期间有机硅 DMC价差自高位逐步回落,行业景气逐步陷入低谷。在历经近三年的低景气后,国内有机硅单体厂向上修复利润意愿较强。2025 年上半年,有机硅单体厂曾有过自律行为,带动有机硅价格、价差阶段性走强。

短中期来看,我国有机硅产能扩张周期步入收尾阶段,在新兴领域需求驱动下,有机硅需求增速有望维持较高水平,行业步入产能消化期。短期来看,在低景气之下,建议密切关注生产企业自律行为动向,或有望激发阶段性周期弹性。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