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垃圾焚烧及无害化处理简介
生活垃圾焚烧指通过高温燃烧生活垃圾并回收热能用于发电及供热等的处理方式,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的最主要方式。
垃圾焚烧发电作为生物质能发电已被纳入可再生能源体系,成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垃圾焚烧发电的特点:
垃圾焚烧发电是高稳定性的绿电路径:垃圾焚烧发电的绿色能源属性在2023年被纳入绿证核发范围,可参与绿色电力交易,成为可再生能源配额考核及碳市场交易的重要基础。
同时,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厂年平均运行时长达7,000小时以上,相较风电和光伏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提升了其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价值。2025年政府颁佈关于绿电直接联网的通知,明确生物质发电纳入绿电直连范围,允许向有严格减碳要求的企业直接供应能源,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其价值。
垃圾焚烧发电兼具环保与经济价值:作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重要路径,垃圾焚烧处理可实现80%以上的体积减量,有效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压力,并降低渗滤液、沼气等二次污染的环境风险。在环境效益之外,垃圾焚烧在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能源转化实现能源收益。相比传统填埋需付出持续性成本,焚烧项目可通过电力销售与热力输出获取稳定收益,具备更高的经济效益。
垃圾焚烧的关键技术及生产流程:生活垃圾经城市收运系统转运至焚烧厂,称重后暂存于垃圾储坑,渗滤液由底部收集系统送入污水处理系统。发酵后,垃圾经上料系统稳定供料至焚烧炉,燃油点火及SNCR系统辅助控温与减排。焚烧产生的高温热能由馀热锅炉回收发电。烟气经反应塔、布袋除尘器淨化,去除酸性气体、颗粒物、重金属及二噁英,飞灰螯合固化后安全填埋。尾气达标排放。
2. 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市场空间
中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保持平稳增长,从2020年的235.1百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60.6百万吨。截止至2023年底,中国在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厂数为696个。而中国垃圾焚烧进厂处理量保持了较快增长,从2020年的146.1百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20.0百万吨,期间实现了10.8%的複合年增长率。
随著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进厂处理量及增长将趋于稳定;同时,历史填埋垃圾对土壤造成的污染问题亟需通过焚烧处理解决,以往历史留存的垃圾得以重新进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空间。预计2025年至2029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进厂处理量的複合年增长率将达7.0%,到2029年增长量将达308.5百万吨。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常通过上网电力销售收入、垃圾处置费实现盈利。儘管各地标准有所差异,但整体构成了焚烧发电企业稳定、可持续的现金流来源。
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人民币37.1十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55.6十亿元,期间实现了10.6%的複合年均增长率。在垃圾进厂量平稳增长以及垃圾焚烧收益模式多元化的推动下,预计2025年至2029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规模将以6.9%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达到人民币87.8十亿元。
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