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锰酸锂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
思瀚产业研究院 湘潭电化    2024-01-12

锰酸锂作为锰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价格相对较低、电压平台高、倍率性能好、安全性能好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及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数码电子产品、储能等领域,也可掺混到三元材料或磷酸锰铁锂中,近年在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数码产品市场发展迅速。根据 ICC 鑫椤资讯公开数据,2018-2021 年中国锰酸锂出货量逐年上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2.86%,2021 年出货量达 10.2 万吨。

2022 年由于上游碳酸锂价格大幅上升,锰酸锂出货量为 6.6 万吨,同比下降 35.29%。2023 年上半年,因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数码市场需求明显提升,锰酸锂出货量重回涨势,同比增长 32.3%。

根据 ICC 鑫椤资讯预测,国内锰酸锂需求量稳步增加,2025 年国内锰酸锂需求量预计为 17.95 万吨,2030 年将增长至 41.56 万吨。

①电动两轮车市场

电动两轮车包含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即“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以及符合《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GB24155-2020)》的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相对较轻及便于携带,外观通常与塑件包覆较少的普通自行车类似,有较多车架部分外露;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外观更接近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相比,电动轻便摩托车拥有更大的电机功率、更长的续航里程及更大的装载能力;电动摩托车的外观与电动轻便摩托车类似,车身大部分包覆塑件。

随着全球各国相继提出温室气体减排、实现“双碳”目标,采取发展清洁能源、电动车,减少工业排放等措施,绿色出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依赖于电池技术进步、智能物联网系统的不断完善,全球对电动两轮车等短距离交通工具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国内市场电动两轮车销量极大的受地方新国标政策的执行力度影响,2022 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5,010 万辆,同比增长 15.2%,预计 2023 年销量将达到 5,400 万辆。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其余公共交通建设相对不足,同时居民出行半径不断增加情况下,电动两轮车以其操作简易、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性价比高等特点,成为人们改善出行条件的重要选择。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自 1995 年起步发展以来,历经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逐步成为国民短途出行的主要工具。

自2013 年起行业基本达到年销 3,000 万辆的稳态水平,销量增速放缓同时竞争加剧。2018 年《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国标)正式发布,2019 年 4 月正式实施,换购需求提升,同时外卖、快递等短途配送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增购需求,行业重回高增长。

中短期内,新国标替换需求将成为电动两轮车行业增量主线。随着新国标在各地的过渡期结束,2022 年兴起的换购潮将继续保持,新国标直接推动的换车量将成为 2023-2024 年的增长主力;考虑到电动车自然的更新周期为 2~3 年,在 2025-2026 年后,自然更新替换量将逐步增加。即时配送和共享电单车等新经济模式的成长也带动电动两轮车行业快速发展。

当前国内各类市内场景配送人员规模超 800 万,预计到 2025 年将超 1,000 万,基于用车损耗大,更换周期短等因素,即时配送市场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量将超过 1,000 万辆。各大平台正逐步加大对共享电单车市场的投放力度,根据 iiMedia Research 相关数据,我国 2021 年共享电单车投放量 382 万,预计到 2025 年共享电单车投放量将达到800 万。随着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日益完善,共享电单车市场或将带来更大增量。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社会保有量达到 3.64 亿辆,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4.24 亿辆。高保有量下,新增需求增长虽然放缓,但基数可观。当前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水平较高,相当于每 4 个国人就拥有 1 辆电动两轮车,新增需求的增速将逐步放缓。但结合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将仍能带来每年千万级左右的市场空间。

当前,我国电动两轮车电池主要为铅酸电池和锂电池,受限于上游碳酸锂价格供需矛盾等因素影响,除在价格方面阶段性不具备优势外,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环保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锂离子动力电池替代铅酸电池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使用铅酸电池,铅酸电池存在污染重、重量大、比能量低、寿命短等问题,锂离子电池因其清洁、高效的特点正逐步取代铅酸电池的市场地位。受环保要求、行业政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影响,预计锂电池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渗透率会逐步提升。我国环保要求逐步提升,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铅酸蓄电池含有汞、铅、镉、镍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如生产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铅被列入5 种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铅蓄电池行业也被列入 5 种重点防控行业之一。铅蓄电池生产及再生行业的污染防治管理是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锂离子电池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未来锂电池替换铅酸电池的趋势会越发明显,进度也会逐渐加快。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于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等做出了更加明确要求。鉴于锂电池相比铅酸电池,其体积是铅酸电池体积的 2/3,重量约是铅酸电池重量的 1/3,在其他配置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实现减重,减轻电池重量是满足新国标的最便捷的方式。

另外,2021 年 6 月工信部修订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对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次数对应的放电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铅酸电池难以达到标准,而锂电池则符合相关标准。因此,电动两轮车领域(尤其是智能电动车和中高端电动车)选择锂电池作为铅酸电池的替代,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根据 EVTank 统计数据,2018-2021 年中国电动两轮车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逐年增长,2021 年达到 13.1GWh;而 2022 年首次出现下降,出货量为11.7GWh,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产量为 1151 万辆,同比减少 12.6%,导致其总体渗透率由 2021 年的 24.2%下滑至 2022 年的 19.5%。主要系 2022 年碳酸锂价格较高导致锂电池价格高涨,厂商为控制成本支出而选择相对便宜的铅酸电池。

根据 GGII 统计数据,随着我国电动两轮车锂电化渗透提速,预期 2026 年电动两轮车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30GWh,锂电渗透率将达到 70%以上,给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竞争的锂电池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根据 ICC 鑫椤资讯预测,锂电池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渗透率 2025 年将达到 32%,2030 年将达到 70%。

从技术路线来看,2021 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领域锰酸锂电池市场占比从 2020年的 45%提升至 56%,增长明显,LFP 电池和三元电池市场占比均出现下滑。另外,随着全球碳中和战略的推进,全球大量国家在政策上大力补贴代步工具电动化,交通工具“限油换电”成为未来主旋律,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电动两轮车消费正在快速增长,根据 Frost & Sullivan 相关数据,预计到 2026年电动两轮车在海外市场年销量可达 4,630 万辆,未来五年平均增速可达 21.7%。

未来电动两轮车海外需求有望持续放量。根据 ICC 鑫椤资讯预测,2025 年国内两轮车市场对锰酸锂材料的需求量为5.01 万吨,2030 年将进一步提高至 12.84 万吨;2025 年全球两轮车市场对锰酸锂材料的需求量为 5.6-10.0 万吨,2030 年将进一步提高至 14.3-25.7 万吨。

②3C 数码等消费产品市场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居民对 3C 数码等消费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锰酸锂目前在 3C 数码等消费产品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数码领域,高端数码领域目前主要采用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锰酸锂材料相对钴酸锂成本优势明显,未来随着锰酸锂稳定性、循环性能等方面的改进,有望在 3C 数码领域对钴酸锂进一步形成替代,提升其市场份额。当前在 3C 数码等消费产品市场,锰酸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移动充电宝、可穿戴设备、扫地机器人等产品领域。

1)共享充电宝领域

随着 5G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快速发展,各种短视频和游戏 APP 的推广加快了手机电量的消耗速度,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移动加电站”的共享充电宝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扩张。短期看来,线下场景复苏速度较为迟缓,但从长期来看,一方面,餐饮、旅游等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回升,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另一方面,行业准则和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也会更好地帮助行业向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的路径迈进。

2014 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持续增加,用户数量庞大,随着 5G 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飞速增长。预计随着 5G 网络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会继续攀升,带动手机耗电量不断提高,为共享充电宝规模不断扩大奠定基础。

共享充电宝业务与线下人流量高度相关,目前来看,城市线下场景复苏进程向好,复苏节奏进一步打开,有助于共享充电宝业务的持续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 年 4 月,我国社会零售总额达 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环比提升 7.8%,餐饮业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43.8%,环比提升 17.5%,消费持续复苏。

目前共享充电宝在一、二线城市覆盖范围较广,基本处于随处可见的状态,市场趋于饱和,但在人口数量较多的三、四线城市,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根据公开数据,2017 年,整个中国市场共享充电宝点位覆盖只有 30 万个,至2021 年共享充电宝为 380 万个。可以看出,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良好,共享充电宝渗透率越来越高,国民对共享充电宝需求快速提升,点位资源快速扩张。2017 年以来,我国共享充电宝使用人数持续增长,由 2017 年的 9,170 万人增长到 2021 年的 3.68 亿人,共享充电宝使用人群不断扩大。

2)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

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蓝牙耳机,核心技术的进步将更加丰富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2022 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 12%,主要来自于苹果新品的强劲需求及印度市场的高速增长驱动。

随着厂商健康检测等切合消费者需求的功能不断创新,智能手表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根据 counterpoint 的预测,2023、2024 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将分别增长 16.1%、13.0%。VR/AR 设备随着不断创新,预计会为可穿戴设备带来增长。根据 IDC 数据统计,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管控措施的影响,2022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 4.92 亿台,同比下降 7.7%;

2023 年随经济条件改善,以及新兴市场需求开拓,有望迎来健康增长,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 5.232 亿台,预计 2027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 6.445 亿部,2022-2027 年复合增长率约达 5.4%。其中,2021 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达到 1.2 亿台左右,2026 年将达到 1.7 亿台,2022-2026 年期间复合增速达 7.2%。

3)扫地机器人领域

我国家庭地板以硬质地板材质为主,和居家内外环境区分明确的生活习惯,共同促使我国形成了以拖地为主,扫地为辅的地板清洁习惯。拖地作为一项中度家务活,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对消费者来说劳动替代需求强烈。伴随着国内各大扫地机器人厂商在移动导航、移动避障与地面清洁层面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扫地机器人产品推陈出新,逐渐重视拖地功能的应用,实用性与性价比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步入加速渗透期。根据奥维云网公开数据,中国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已从 2015 年的 27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24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24.33%。

根据奥维云网公开数据测算,2025 年我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将达 690 万台和 155 亿元。根据欧睿数据,我国清洁电器目前整体渗透率为 34%,其中新兴品类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的渗透率均未超过 10%,而国外大多国家的清洁电器渗透率均已超过 80%,相比之下我国清洁电器行业、扫地机器人行业具有很强的成长性。

③电动工具市场

电动工具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且伴随用户使用习惯和消费偏好的演变向小型化、便携化发展,无绳锂电池工具成为近年来电动工具中普及最快的产品类型。随着电动工具从工业等专业应用领域逐步向民生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消费者倾向于 DIY 完成小型任务,无绳化、便捷性、小而轻型化的电动工具逐渐成为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

锂电池相比于传统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已成为无绳直流电动工具的主流电源方案。根据 EVTank 数据,2022 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为 5.1 亿只,同比下滑12.6%,预计 2023 年逐步恢复增长,到 2026 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将超 7 亿台。

根据 SphericalInsights&Consulting 数据,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373亿美元增长到 2032 年的 657.9 亿美元,预计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 5.84%。续航持久是无绳电动工具的核心需求,在无绳电动工具渗透率持续攀升的趋势下,电动工具充电器市场具有稳定的增长预期。2021 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为 22GWh,根据 GGII 预测,2026 年出货量将增至 60GWh,相比 2021 年有1.7 倍的增长空间。

锰酸锂主要应用在中低端电动工具电池领域,高端电动工具领域因对高倍率放电、高能量密度有一定要求,目前主要使用三元正极材料。但是,纯三元材料成本较高,因此三元掺杂锰酸锂混合使用也占据一定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并成为众多电池企业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这将促进锰酸锂在电动工具电池领域的应用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④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双碳”政策和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多国均将新能源汽车上升为重大战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 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基于现有的政策和目标情况下,全球 2030年新能源汽车份额将有望达到 35%。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2 全年,国内新能源车累计销量 688.7 万辆,同比增长 93.4%。

其中,纯电动车 536.5 万辆,同比增长 81.6%;插电混动车 151.8万辆,同比增长 152%。渗透率方面,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2 年 12 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 31.8%,2022 全年渗透率达 25.6%,较上年提升 12.2 个百分点。另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2022 年全年,新能源车用车批发销量渗透率上升至 27.7%,较上年提升 12.3 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其未来增长对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大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主要为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锰酸锂材料占比较低,主要系其能量密度低于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高温及循环性能低于磷酸铁锂。锰酸锂电池目前主要应用于电动物流车等商用车领域。

我国商用车产销量规模远小于乘用车,2016-2020 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21 年起,受环保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开始下滑,2022 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 318.6 万台,同比下降 31.66%,销量 329.92 万台,同比下降30.98%。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物流等相关需求会逐渐回升,物流商用车产销量也会逐步恢复增长。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星恒电源为代表的动力锂电池企业不断创新,推出的 S7 超级锰酸锂电池具有长循环寿命、低成本和二次寿命等特点,可成熟运用于电动乘用车及新能源商用电动车解决方案。在乘用车领域,锰酸锂材料在汽车动力市场上的主要应用在 A00 级车型上,例如星恒电源锰系多元复合锂体系应用于五菱宏光 MINIEV 部分车型。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锰酸锂与其他材料掺杂的复合锰酸锂材料技术不断成熟。如锰酸锂材料与三元材料混合使用,不仅可以降低电池的成本、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而且可以通过调整三元材料与锰酸锂的使用占比来满足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混合体系在电池的能量密度、经济性、加工性、高温存储和高温循环等方面都好于单纯的锰酸锂体系和单纯的三元体系。

因此作为三元材料的有力补充,成本更低、性能更优的锰酸锂电池将迎来更多的应用场景。根据 ICC 鑫椤资讯公开数据,2022 年国内及全球汽车动力市场对锰酸锂的需求量分别为 0.13 万吨、0.2 万吨,预计到 2030 年国内及全球汽车动力市场对锰酸锂材料的需求量分别为 7.9 万吨、14.1 万吨。

⑤储能领域

储能主要包括物理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两大类。物理储能以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等为代表,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等。储能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主要载体,通过电池完成能量储存、释放与管理的过程,目前锂离子电池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电池。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全球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逐年上涨,占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比重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储能市场需求量大,截至 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为 5.2GW,占比为 11.2%。随着下游储能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储能电池行业市场规模随之上涨,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高,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3,023.1 亿元。

2022 年储能电池市场延续高增长,据 ICC 鑫椤资讯公开数据,2022 年国内储能电池产量 120.3Gwh,同比增长 162%;全球储能电池产量 139.9Gwh,同比增长 112%。预计到 2025 年,国内及全球储能锂电池产量有望达到 390Gwh、420Gwh,2030 年国内及全球储能电池产量有望分别增长至 1,225Gwh、1,318Gwh。

早期储能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较小,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储能电池以度电成本低的铅蓄电池为主;2016 年后,锂离子电池开始被广泛应用,2020 年后,磷酸铁锂电池成为储能电池行业主流。锰酸锂虽然循环次数相对磷酸铁锂低,但有价格优势,对能量密度、循环次数要求不高的便携式储能等储能类型,锰酸锂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随着技术的进度,未来锰酸锂如在高温性能、循环性能等方面改进提高,则其在储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受政策引导及行业技术迭代推动,储能电池下游市场发展潜力大、需求广阔,有望带动锰酸锂储能电池需求量不断扩大,从而提升锰酸锂的市场需求。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